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种子博士闯三国 » 第七十六章 先礼后兵,分而化之

第七十六章 先礼后兵,分而化之

    未央宫后殿之中,众人讨论的是异常热火朝天,主要围绕对袁绍的征讨应采取什么策略,而对于其他的三方诸侯又如何先安抚住,避免其四方达成战斗同盟。

    最终众人一致商议出意简言赅的八字方阵:那就是:先礼后兵,分而化之。

    何为先礼后兵,分而化之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四组豪强的整体问题,分开去一个一个解决,这四路诸侯虽然都拥兵自重,但还没公然另打旗号,所以能招降最好,如若不行,再去兵戎相见,此乃仁至义尽,师出有名。而袁、曹二人之见素有深仇大恨,水火不容,如若二人都不愿投降,便可先先用好处招抚曹操,共同扫灭袁绍。而至于南面的刘备和孙策,可以先放在一边,因为即使他们联合在一起,最多也就是有了自保之力,短时间之内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虽然不需要重点筹谋,但面子工作还是要做的。

    于是,汉献帝刘协果断下令,派出礼部尚书诸葛瑾去招降袁绍,诸葛瑾手下的两位侍郎则去招降刘备和孙策,再特意安排善于奇谋,擅长看透人心的贾诩去出使青州招抚曹操,给出的条件则是事成后封赏曹操为冀王,以后表面上要归附朝廷,之前则需要和朝廷一道灭掉北方的另一霸主袁绍,所得的地盘和好处也由双方平分。虽然也有不少大臣觉得如今朝廷一家独大,虎视眈眈,曹操不一定会答应和朝廷结盟。但最后还是张羽辰直接拍板,他了解曹操,以曹操的性格,如此诱人的条件,如果还前怕狼后怕虎,那就称不上什么乱世之枭雄了。

    诸葛瑾和贾诩一同出发,一路往北,一路向东。袁绍如今已和公孙瓒从幽州返回并州,把晋阳当做治所。而曹操则把大本营放在青州府的平原郡,可进可攻退可守。所以从距离上来说,去袁绍处要近便许多。

    诸葛瑾来到晋阳城中,面见袁绍,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诸葛瑾还是堂堂大汉朝的名义上的礼部尚书,位高权重,所以袁绍虽然心中有诸多情愿,却也不能失了礼数,必须出门迎接。

    在袁绍和公孙瓒的引导之下,诸葛瑾一行人入府落座,也没有太多客套,诸葛瑾直入主题,叙说此次来意。袁绍和公孙瓒闻言,面面相觑,好有些尴尬,只能先安排诸葛瑾一行人往驿站进餐休息,待商量后明日再给予朝廷答复。诸葛瑾来此,也就是走个过场,不必用太多话语,所以也不怕袁绍动什么心思。

    诸葛瑾走后,袁绍马上召集田丰,沮授,许攸,逄纪等一众核心谋士前来商议,此事该如何应对,谁知众人的意见竟然出奇的一致,不能投降!

    袁绍倒是颇有些意外,要说这投降,损失最大的是自己,自己将从堂堂一方霸主,就得屈居人下,看人眼色行事。可如今朝廷兵强马壮,气势汹汹,硬拼必然不敌,自己的心中真的是有一丝丝的犹豫。

    但沮授的一席话让自己释然了,沮授说道:如今已与匈奴和鲜卑两族达成同盟,其两方各可以起骑兵15万,倾力相助袁绍一统中原,待功成之时,只需要把凉州和并州分封给他们即可。虽然异族也是野心勃勃,但此时如果有30万大军相助,袁绍的腰杆子自然就硬了很多,先不讨论能否一统中原,自己这边的七十万大军,渡过这次难关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些谋士都跟随袁绍多年,或者深受袁家的恩惠,对袁绍的忠诚度那是没的说。虽然袁绍此人有时候有点刚愎自用,但整体上来说,他们认为还算是一位明主。

    公孙瓒自然也没什么意见,自己之前曾归附过朝廷,朝廷被五路诸侯围困时,自己隔岸观火,自己后来又依附于袁绍,如果袁绍同意投降,自己以后想要荣华富贵,那是不太可能了。

    于是第二天一早,袁绍便召见诸葛瑾,气势明显足了很多,趾高气扬的告知诸葛瑾,他不会投降,如果朝廷不允许,可以尽管发兵来讨伐。

    诸葛瑾似乎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脸上古井无波,丝毫不生气,答了一声回去回禀朝廷,便告辞回长安去了,这一情形倒是让在场的众人感到一丝丝意外和不安,但木已成舟,再杞人忧天,也无济于事了。

    而贾诩这边跟随其后,在平原郡城见到曹操后,贾诩以优厚条件许诺,以袁曹之人之见的仇怨叙说以利害,要求曹操配合朝廷一起扫灭袁绍。曹操也没有马上给予答复,安排好贾诩后即刻召集众谋士商议对策。

    曹操这边的情形却是恰恰相反,荀彧,荀攸,戏志才和程昱等人都是异口同声的反对与朝廷结盟。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如今的朝廷分化诸侯之心,路人皆知,剩下的这四方诸侯,任何一方都远远不是朝廷的对手,只有放弃前嫌同仇敌忾,才能有一丝胜算。

    而曹操则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成就大业必须不惧任何强敌,如果畏惧了,也就失去了君临天下之心,而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一切有利于扩充自己实力的机会都不能错过,哪怕这种机会会让自己背上骂名,背上仇恨。所以这一次,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谈未来都是假的,眼前的好处才是最实惠的。

    于是,曹操不顾众人的反对,力排众议,第二天便召见贾诩回复,愿意归顺朝廷,并联手扫灭袁绍。并就扫灭袁绍后的地盘分盘和贾诩展开了谈判的拉锯战,因为时间原因,贾诩也没有过多纠缠,最终决定,朝廷只占据并州全部,整个幽州和冀州的其他地盘,则由曹操占据。

    原本贾诩的心中有更复杂更利于朝廷的方案,比如换取曹操的兖州冀州等地,让曹操替朝廷去守边关,但考虑到并州北部的匈奴和鲜卑铁骑,想要一劳永逸,边关还是掌握在朝廷手里更为稳妥,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多做争抢。

    待诸葛瑾和贾诩相继回到长安,带回消息,果然不出张羽辰之所料。看来曹操,乱世之枭雄之名,实乃实至名归。前世在三国众多诸侯中,能够脱颖而出,一家独大,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