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不做魔神了 » 第九十章 世间百道

第九十章 世间百道

    “愚搜罗世间百种丹炉,录于此书中,旨在介绍不同丹法所需器械。”

    “丹炉风格百变,未必寻求高温。”

    “其中有文火细烧之炉,亦有金砂翻腾之炉。炉体变化繁多,造就丹药效力亦不同。”

    “传闻中,西北雪山地尚存‘冷焰’一物,酷寒至极;山下门派以妙法铸特殊丹炉,专为容纳‘冷焰’所用,该炉可处理雪莲药材,奇特非凡。可惜愚未曾得见,只好录一传说于该处。”

    “愚以为,丹法之核为‘融’,绝非‘熔’,而丹炉仅是促融之器,应灵活取用。”

    “丹法之道渊久,愚之体悟尽在此‘融’字中。”

    徐北以手指点着此段文字默读,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位写书的前辈对炼丹之道却有深刻感悟,这‘融’字简单,却包含了诸多难言的细节。

    “咦,我记得那本《禹经·杜》上,炼丹房的构造一节,有讲些和这书中相似的内容……”

    徐北感悟到什么,立即从储物囊中翻找出那厚厚的《禹经·杜》,快速打开那章节,对照着阅读起来。

    果然,《禹经·杜》上讲那炼丹房,不必刻意驻于地火翻涌之地,而是要根据主炼丹药不同,选择合适地方,借环境内气,方便药力交汇成丹。

    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像禹骨门的丹药阁,干脆直接搭于半空之中,不多沾染任何一种内气,对丹药的炼制反倒有好处。

    “丹炉,筑造……这两本书似乎都在讲相同道理。”

    “灵活取用,因地制宜,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就是……内气!”

    徐北眼中透出明亮,他脑海中过了几道闪电般的思绪,和那日参悟筑基法门时一般,再次戳破了层修炼上的窗户纸。

    “这禹经,讲了这么多楼阁修建,最终根源,还是得回到人之内气上。”

    徐北快速翻阅着手里《禹经·杜》,眼里闪过一道精芒。

    他终于明白,那每一小节介绍的选址知识,例如所谓铸器阁,丹药房的构建要求,其实是暗示着修士在此道上需做的努力。

    比如,经徐北解读后他便发现,这书上讲炼器一道最好是由天生火之内气的修士学习。

    他们更精通火焰流动,方便掌握铸器火候。

    除此之外,还要求修士额外多打熬劲力,生长体魄,方便运转那些用以铸器的沉重工具。

    而阵法一道倒是无需过多要求,只是需要心思细腻,神魂强壮,内气掌控敏锐这些修炼通用的特质便可。

    等等一系列介绍,倒是详尽完备,连不少邪道的冷门偏门学问都有讲解。

    这番理解后的收获,不亚于徐北几天阅读所得。

    可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一道。

    因为,书中也讲了许多例外情况。

    柔弱之辈,未尝不可接触炼器,只是涉猎方向有差异。

    而天性谨慎小心的修士,也反倒可能擅长把握灵兽心思,从而成为御兽一道的大师。

    总之,在道的选择上,百无禁忌,没有绝对的不可能。

    “但是,我对这些学问,都没什么特别的兴趣。”

    徐北低头沉思着,

    “不如先都学习起来,等今后看哪一门进度最快,再主攻那一门便是。”

    可是塔克却在这时出声:

    “即使你天资异禀,也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这般下来,最后只会浪费不少时间。”

    “我建议你只学丹法,阵法和符箓三门,因为它们与修炼各处都息息相关。”

    “况且你有前几次重生的经验,掌握起来速度飞快。”

    徐北自觉塔克的话也有道理,随意点点头就要上二楼。

    一楼还在翻阅手中小册的老者,瞥见徐北手里一闪而过的厚厚书籍,眼中闪过精芒。

    “《禹经·杜》,他手里竟然拿着《禹经·杜》。”

    “加上之前他进门时放出的那股融合内气,嗯,可以和那个弟子的特征对上了。”

    “修畿道寻到的第一个弟子,原来是这么个小少年……”

    老者呢喃自语,摇摇头把目光转回了自己手上小册。

    典籍阁的二楼,并非收藏典籍所在,而是禹骨门真正绝密之地。

    “功法阁”。

    像曲独命,朴高峰等人,虽有着不错的内气,但只是拳打脚踢,用着本能进行战斗。

    如果失去内气的加持,他们招式的威力,说不定还不如凡界一些武夫。

    修士这般存在,若要真正发挥内气那撼动天地的威能,则必须配合相应功法。

    没了配套的功法招式,再强的内气也难以被充分利用,修士实力发挥不出半成。

    禹骨门,允许那本是个记名弟子都有的黑皮《禹经》流入外界。

    因为那最多能让人吐纳些土之内气,修身养性而已。

    但绝不能让本家私藏的功法外流。

    被人研究掌握了功法的弱点,再加以针对,禹骨门也就难以在修炼界存在了。

    二楼的禁制相比一楼强上了不止十倍,也终于有长老端坐入口处,对进入弟子进行细致查验。

    “徐北?原来是你。”那长老揉揉眼睛,看着伸过来的弟子牌上的名字,抬头看看这脸生少年。

    这弟子牌,是那日道叔走后,徐北在中午的讲法结束时从一位‘齐长老’手里取得。

    那长老似乎对徐北很是在意,讲法结束后还留徐北探讨道法将近一个时辰。

    “好了,进去吧。如果要借走哪本功法,就把弟子令对准玉简,然后来我这边取。一次只能借一本。”

    “不过,我猜这里面少有适合你的功法。”那长老只是一笑,随即低头看起不知写着什么的小册子了。

    徐北看看这长老,踏步便走进那波光潋滟的禁制里。

    眼前景象迅速变化,徐北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展览馆般的地方,四处竖起的墙壁上整齐挂着玉简,又有琉璃把它们遮挡,防止弟子触碰。

    每一处墙壁上皆写了些文字,简单介绍着这面墙上玉简对应的功法种类。

    这里共有十几面墙壁,玉简数不胜数,但功法种类却只有寥寥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