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生:春秋国师 » 第二十七章 连山县衙

第二十七章 连山县衙

    “公子冷静!”

    太铭轻抚夏寒。

    尽管太铭也生气,但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太铭,他见识过天下间太多的不平事。

    即便是武者,面对那些事情,都显得十分无力。

    只要朝廷有大宗师的支持,黑的,也可以是白的。

    夏寒轻吐一口气,佩剑离开客栈。

    太铭、长空、夏雨等人急忙跟随。

    再次来到流民聚集地的时候,天空已挂起月亮,天凉月也凉。

    原本已经停止的哀嚎,再次在漉水边响起。

    夜晚的篝火,寥寥无几。

    一股绝望的气息笼罩。

    希望与绝望之间,也仅仅几天而已。

    “您是……恩人啊!”

    夏寒来到这里后,立刻被一名流妇女认出来。

    然后,她不断的抹眼泪,哭得泣不声成。

    “恩人,我老伴已经六十岁了,却被官兵抓走,您救救他吧!”

    一名老妇人见夏寒后,跪在地上,向夏寒请求。

    “还有我的孩子,他才十四岁,根本干不了重活。”

    又一名妇女,向夏寒下跪。

    粮食、耕牛被抢走,不是最绝望的,最绝望的,是可能永远也见不到的亲人。

    她们将夏寒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国家不宁,致使豺狼当道,你们放心,我会为你们做主的!”

    夏寒将她们扶起,郑重给她们承诺。

    他往流民聚集地深入,遇见更多的流民。

    每家每户,都有亲人被带走。

    夏寒一一许下诺言,安抚她们。

    果然,来到李岁、李峥嵘爷孙的小破屋,发现他们已经不在了。

    宗族的人告诉夏寒,李岁爷孙也被官兵抓走。

    夏寒在流民聚集地呆了两个小时,他了解到情况。

    是昌平郡连山县的县尉和县丞,亲自带兵来抓人。

    他们号称奉县令之命。

    但抢夺他们粮食者,不止官府。

    连山令,连山丞,连山尉,分别是连山县的前三号人物。

    自古皇权不下县,他们勾结在一起,可以一手遮天。

    此时连山城门以闭,明天夏寒会赶往连山城。

    回到客栈,一夜辗转难眠,想要修炼,却又无法静心。

    一冷一热,忽然挣破体内的封锁,向夏寒的全身蔓延。

    寒冷与炽热,让夏寒疼痛难忍。

    夏寒知道,十天时间已到,他必须再用白色气运,压制冰火之毒。

    他又一次拿出红蓝石头,深夜冰凉的石头,对夏寒一点用都没用。

    释放先天真气,在红蓝石头内探索,却受到冰火两重天,更强大的反噬。

    夏寒立刻中断释放真气。

    红蓝石头,对他的冰火之毒,未有帮助。

    但可以确定的是,红蓝石头里面蕴含巨大的冰火能量。

    以夏寒目前的修为,还无法触及。

    “分白色气运五千缕,压制冰火之毒十天。”

    夏寒下达指令后,气运轮盘上方,五千缕白色气运,化为金光,流入夏寒的五脏六腑。

    全身上下的冰火之气,又被压制在夏寒的膻中穴位置。

    身上的灼热与寒冷褪去,夏寒恢复正常。

    此时,天已拂晓。

    夏寒叫太铭、长空等人起床,前往县城。

    上午辰时,一行人到达连山县衙。

    连山县衙的大门前,摆着两尊石狮子,最上方的台阶右侧,有鸣冤鼓。

    台阶右侧有两块石碑,分别写着“越颂杖五十”、“诬告加三等”。

    另外,鸣冤鼓前也有字样,击打鸣冤鼓,要被打二十大板。

    鸣冤鼓敲响以后,不论县令在干什么,必须立刻开堂。

    如非有很大冤屈,一般不会击打鸣冤鼓,毕竟打二十大板,很多人吃不消的。

    正常的百姓告状,得先找人写“诉状”,然后县令定下审判日,双方各执一词,出示证据。审判结果出来后,才是执行。

    “干什么!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县衙门口,夏寒被持刀的县卒拦住。

    除非县衙的办事人员,或者开堂的时候,否则常人不可入内。

    “告诉你们县令,我们来告人,让他立刻开堂!”

    太铭一跺脚,上前一步,向两名县卒说道。

    他气势不掩饰,县卒胸闷难以呼吸。

    但背靠县衙,是两名县卒的底气。武者再强,冲击官府,必惹怒朝廷。

    “诸位要告何人,我需要向县尊大人禀告!”

    一名县卒犹豫片刻后,向夏寒等人说道。

    只是传个话而已,他们没必要得罪江湖中人,以免下班后被打闷棍。

    他们可是知道,武者杀人,往往不留痕迹。

    太铭看向夏寒。

    夏寒缓缓开口:“告连山令,连山丞,连山尉。”

    此言一出,两名县卒头皮发麻。

    他们也意识到,夏寒来者不善。

    如果是普通人,县卒早就将夏寒等人拖到刑堂打板子了,可夏寒等人是武者啊!

    其中一名县卒,只能战战兢兢的离开,通禀县令。

    “走开!”

    另一名县卒还想拦夏寒,却被太铭一下推走。

    进入大门以后,是一个大院,里面挺宽阔的,有篮球场那么大。周围许多房屋,都是各曹的办事处。

    大院的中心,有一块巨石。

    石头上写着大夏非常著名的一首诗《天雀》。

    天雀是一种传说的神鸟,勤劳而有韧性,善待同类,主持正义。据说人帮助它,它必报答人的恩情。

    这首诗的体裁,有点类似于华夏的《诗经•国风》,主要意思是为官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为百姓做实事,爱民如子。

    此诗,传唱天下。

    但能做到的官吏,寥寥无几。

    夏寒看着此诗,若有所思。

    他能不能在华夏的前辈身上,抄袭一首诗,获得士人、学者的崇拜。

    士人和学者,肯定不乏红色气运。

    但下一瞬,夏寒凝眉。因为这个世界,可没有唐诗宋词,没有律诗绝句。

    文学这种东西,不仅需要改革,还需要发酵。

    如果没有盛唐气象,也无法诞生那么多熠熠生辉的诗篇。

    这个时代的诗,有类似于春秋战国时的风雅颂,也有类似于楚辞。

    另外,和华夏乐府诗很像的文学,正在流传。夏寒在大易的时候,古体诗正在大易国抬头。

    武者的世界,大多数贵族士人都修武,飘逸洒脱,有轻侠之风,对文学的要求,没那么严谨,格律自由,不拘于对仗,平仄、押韵较宽。

    这个时候,夏寒要弄一个唐诗宋词,估计会被埋没在黄沙内。

    文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时代影响着诗人。

    “大胆,你们强闯县衙,可知是何罪责?”

    这时,几名捕快,提刀冲来,向夏寒质问。

    县衙的捕快和县卒不同,捕快待遇很高,清一色武者,特别是捕头。往往后天七重以上。

    州郡之内,还有先天境界的名捕。

    朝廷的刑部,更有化境级别的四大神捕。地位等同于禁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