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如何赚够一千万 » 故事

故事

    我上小学时特别喜欢看故事和听故事。

    那时候没有专门的故事书,我看的故事都是从课本配套的读本看来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丑下鸭”和“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看故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我是识字还是不识字。偶然翻开读本看故事才发现我原来认识了挺多的字,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为了弄明白什么意思左思右想。不记得老师教没教过查字典,我好像没有字典,也没有查字典的意识,查字典的话有的意思可能也不懂。读本是有注音的,结合注音倒是大致读懂了意思。“丑下鸭的故事”读完觉得丑下鸭真可怜,最后变成了天鹅好美丽,结果真好,一时别人看不起没什么的,会变得很好的。读“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自己也拿起笔试着画了下,每个鸡蛋好像画的真不一样,达芬奇真厉害,除了这个就不知道达芬奇还画了什么能这么伟大。

    故事里的插图是黑白色的。学校发了很多蜡笔,我就用蜡笔把故事里的插图空白的地方涂上了颜色,不仅仅是那两个故事的插图,整本书都涂了,有了彩色的插图很好看。

    长大后,看了一些书,对“丑下鸭”“达芬奇画蛋”有了更多角度的思考。例如: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人们赞叹不已,并没有说其他鸭子怎么看。它回到鸭群,其他鸭子就不排挤它了吗?在群体里不一样的人是会受到欺辱和排挤的,过于优秀的人也会被大家排挤。真实的生活里大部分人心里都知道优秀的人的优秀之处,都会认可的。“丑小鸭”最后可能既融入不了鸭群,也融入不了天鹅群,它还是孤独的。2.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基因决定的,跟它自己努力和付出没有关系,出生决定命运。3.丑小鸭生活在鸭群,注定它学不会飞翔这个天鹅的技能,它是只不会飞的天鹅,天鹅不歧视它吗?生活环境影响力巨大。4.达芬奇画蛋想表现他的恒心是他取得成就的原因。其实扎心的事实是艺术家天赋很重要,有伯乐更重要,恒心应该是原因之一。小学阶段选一幅达芬奇的画作认识美是不是更好?人长大了,知道的多了,思考的多了,也就失去那时的纯真。不是说现在的自己就不好,过去可以多思考一点没坏处。

    喜欢看故事,接触电视后一发不可收拾。有一年夏天刮大风,下大雨,村里电线断了,停了一两个月的电。隔壁村距离我们村二三里,他们村早早有电了。下午六七点,天黑了,我和小伙伴去隔壁村看电视,虽然去了也没啥好节目,但是特别兴奋。回家发现我妈做了蒸菜,有点后悔去看了。满村跑着看电视,大半夜才回家就不细说了。

    为了听故事也干了很多事。我奶奶家前面有一家的女主人会讲故事,称呼她什么我不知道,好像我奶跟他们家也不熟。我为了听故事每天晚上该做饭的时候去她家帮她烧火,她给我讲故事。讲的什么不太记得了,倒是记住了她教我的一个字“赢”,“赢”是“亡口月贝凡”组成的,不是“亡口月女凡”。后来为什么不去她家的忘记了。

    我姐那时候也喜欢听故事,她听“评书”。我记得她听单田芳的《白眉大侠》,她不让我一起听,我家的收音机是她的专属。她经常在堂屋东边的窗户底下的过道听。

    看故事和听故事不仅仅是孩子的天性,可能是人的天性。喜欢看故事和听故事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上大学时疯狂的迷上了小说,废寝忘食,能不吃不喝不睡看一两天还不知足,这严重影响了我。我那时就是放不下“小说”,好像一放下“小说”,故事就没有了一样。别人的告诫我听了也是入不了心的,只是有一点点改变。理智告诉自己该放下了,就是放不下,就是想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的看下去。过分沉迷于小说的结果就是常常把小说的内容对照现实,觉得自己特别的与众不同,有一种脱离现实的荒谬感。那段时间,生活里只有“小说”,不能深入的体会真实的生活,也没有认真的对待生活。这是我从“小说”醒来后的真实感受,我是特别后悔的。

    你看或不看,“小说”都在哪里,不会消失。我过于“急”,不会“慢”,我过于“痴”了。

    我常想,如果没有过度沉迷于小说,我该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