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短篇小说集燃羽 » 批判短篇:人思三部曲之《气球人》

批判短篇:人思三部曲之《气球人》

    气球能飘在空中,而人却不能。有一类气球,是自己便能飞起来,另外一类则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是啊,人又怎么能飘在空中呢?普通人确实难以做到;但气球人却可以,气球人能飘在空中,这毋庸置疑!

    那么,什么是气球人呢?既然气球分为两种,那么气球人也理当分成两种。一种气球人能自己飞起来,另一种也需要跟风而飞、随波逐流。有谁不想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在天空上欢快地舞动,可以称作是气球人们独有的梦想,当然其他飞不上天的人,那便更想踏入天空,人们总是更希望得到自己获得不了的东西,却又总是忘记自己有着什么,自己有的东西是不是别人也想要的。

    陷入攀比,只会让自己越活越苦,让自己走的路越来越窄……而气球人不会经历这种痛苦,因为他们往往志比天高,他们的胸怀与天同宽。

    气球人更像是一个思想上的概念,是一种人的精神上的存在形式。什么样的人,是自由而非的气球人?自然是那些有自己深邃思想的人;什么样的人是跟风而飞、随波逐流的气球人?自然是那些没有深邃思想,没有自己观点,却又总是拉踩他人的人……当然,切莫忘记:莫不可陷入攀比精神上也理应如此别让自己越活越苦,别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

    气球人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是气球人,因为他们早就在天空上肆意舞动。而困在地面上的人们,他们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们竟然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气球人,他们认为自己思想有内涵、灵魂有深度、言论有宽度……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一场虚拟气球人的谈话上吧,看看他们都在谈论些什么。可是千万记住,如果你没有自己独到又深刻的思想,也请别肆意评判这些人群,别让自己也变成了虚拟的气球人。

    “你们为什么聚集在这里啊?干嘛还请我来做个见证人,什么事情神神叨叨的,有这么神秘?”一位年轻的教书先生不解的问道。

    四人拍手,齐声曰:“这你就有所不知啦,咱四个兄弟是来说说自己干的糗事的,为了日后过的舒坦、不再受罪,必须来您这里忏悔忏悔!”

    “那有必要来我这堂室吗?你瞧瞧这一放学,您几个哥们就冲了过来,搞得我午饭也吃不了,家也不能回,娃娃们也都来凑热闹了……”

    “不碍事,不碍事!用不了多久时间,咱青石镇上就数您是有名的学问家,这事还非得找您来办不可。娃娃们聚过来也好,也算是给他们上一小堂课。”

    年轻的教书先生无奈,只能连忙答应下来。为了自己,也为了娃娃,更为了自己饥肠辘辘的肚子、为了美味的午饭能流入小肠……总之,年轻的教书先生并不是真心来听这四个兄弟来忏悔的。

    这四个兄弟,不同姓氏,不同身份,却交往在了一块,成了朋友。他们都有着非常宏伟远大的梦想,可奈何自己没什么学问,对他们来说倒也无妨,人人买了一本书,想要丰富自个儿;除此之外,他们获取新知的方式就只有与百姓们的口头相传,再或者就是听听说书人讲讲评书甚么的。

    这四个兄弟,分别是:孔大、庄二、孟三、李四。他们当真是各有各的抱负:孔大在桥头花了三两钱买了《论语》;庄二家里是开包子铺的,拿了一打肉包,换了两本《庄子》,据说其中一本还是前朝的老物,也不知道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开茶馆的孟三,买的却是《鬼谷》;李四则是用捡来的烟头换了一本《道德经》……在这个洋务、主张“师夷长技”的时期,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买了这几本书。

    “我叫孔大,咱这个姓氏也是出过不少名人的。‘天不生仲尼,万古终如长夜’之孔夫子,凭借一个梨子而获得美名的孔融。我曾经愚蠢的认为:孔融让梨是陋习,孔夫子之论语是落后时期的无奈之举……”孔大讲得声情并茂、正激情时,一学生却走到了窗边,一把拉开了窗帘。一缕阳光直直打在孔大兄的身上,孔大兄伸手挡住双眼、躲闪不及,引得众人好一阵发笑。皆笑曰:“好一个刺眼的阳光!”

    孔大兄羞红了脸,却还是讲起后面的内容来:“其实咱四个哥们,虽然都会识字,可其实每人只看过单一本书。”孔大这里说的四个哥们儿和四本书在前面已经有说过了,便不多赘述,其实这大抵是一句废话———有一段时间这几个哥们儿天天捧着这些书,所有人都认识了。

    “其实我们都不信书上所说的内容,觉得在现年的时代上根本不受用。我们极力证明这些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可越证明就活的越艰难,到最后发现我们可能才是错误的……”

    “是啊,是啊!哪怕知道这些观点是极大的谬论,我们也无法证明它的错误!”

    这些话,跟谁都可以讲,可唯独不能跟这个年轻的教书先生聊这些。他一辈子致力研究圣贤书,他觉得古人所云的都是金科玉律,他觉得是人们不会善用它,才会做酿成祸端,到头来却怪圣贤书写的不对。他笑世人愚蠢,他倒也有些气球人的态度了。只不过呢,他没有狂妄自大到否决前人所提出的观点,因为他知道想要反驳前人的观点,首先得有一个更优质的想法,提出一个更善更全的理论依据,再加以自证。就这一点而言,他确实称得上是青石镇上厉害的学问者。

    “现在知道错了?圣人所言,向来无错。错的只能是愚蠢的我们,圣人又怎么会有错呢?有错又何以称圣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含义也不在说‘圣贤无过’吗?这个道理你们不明白,还去研究圣贤的过错!”年轻的教书先生不耐烦的如此说道。

    四人赶忙回答道:“您说的是,还得您多指教啊!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圣贤说的话不能全然相信啊!哪怕我们提不出更好的观点……”

    其实孔孟李庄四人,在看文书起初之时,马上就提出了他们以为绝对正确的观点。他们都想超越孔孟老庄,觉得那些名家不过如此,想自个成为新一代的孔孟老庄,他们想名垂千史,但苦于学识不足,只能身体力行地宣传他们的种种缪论。这种油腔滑调想要超越圣人,还是早了几千年,那四位之所以能名垂千史,是因为他们儒家、道家提出来的观点对时代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的思想,主张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我们不妨来看一看新一代“孔孟老庄”的新理论,足不足以让他们比肩或者超越圣贤、名垂千史。

    孔大认为:《论语》只是为了压制人性,人天生如猛兽一般,既然是猛兽,又何以束缚人性?故应该放纵天性,正视自己的缺点,正视邪恶的自己,不必理会规矩。

    这种想法,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是极其错误的。人类之所以不和其他动物归为一类,就是因为人类拒绝了兽性,诞生了人性。而孔大错误的把兽性和人性两个概念给混淆在了一起,从而宣扬他“放荡纵欲”的思想。兽性并非皆为邪恶,人性也并非全是善良,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放纵人性和兽性呢?两者皆不可放纵,应该是惩恶扬善,这才是人类时代该有的主张。孔大不仅没有认识人性和兽性的联系,还错误的夹杂了天性一词。所谓天性便是生来就有的,一个生物是选择人性还是兽性,这一定程度上是依赖后天环境的,并不是先天因素所决定的。

    四人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顶撞了年轻的教书先生,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开茶馆的盂三,是极其懂人情世故的,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主,他也极省钱。《鬼谷》一书,也不是他自个儿买的————当初,是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到他的茶馆喝茶,没钱抵茶费,就给了这本书。我们也不知道,一个学生为什么要看这本书?难道他在外交事业上有些兴趣?咱不明白。总之这本书,在茶馆老板身上也难以施展才华,但不看又亏本了,于是盂三愤愤的读完了这本书。

    沉默半晌,就在这个万分尴尬的局面,孟三率先打破了僵局,把他和《鬼谷子》这本书的故事讲了出来,引得众人一乐。一定程度上,孟老三也帮孔大兄解了围,大家转头就把孔大刚才的滑稽模样忘得一干二净了,正巧这时候又一只乌云遮住了太阳,人们就更忘记孔大兄和太阳笑话的故事了。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孟老三不用靠《鬼谷子》这本书,本身就能处理好很多人情世故了。在清末民初这个年代,不是什么人都有本事开茶馆的。

    “我是孟老三,小小茶馆老板,大家也都认识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倒硬气不少了,在这个场面确实他的社会地位较为拔高,他有能力能接触到较上层社会的人物。可是他说的时候依旧很委婉和蔼,丝毫听不出炫耀的语调。

    “我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纯属是个笑话。鬼谷子先生的这本书,它干嘛了?它教我耍阴招!”说这句话的时候,孟老三气的脸都红了,他又接着说:“我就用了一回,就那么一回!就被镇上的韩师长给抓了包,赔了好多好多银砸……我发誓我再也不用,结果又吃了亏!现在人心坏呀,耍阴招不是,做好人也不是……”

    讲道理,孟老三确实是个苦命的人。三岁丧母,六岁丧父,是茶馆的前老板收留了他;他俩人也确实同病相怜,茶馆的前老板中年丧妻又丧子的,收留了孟老三,倒又有了家人了,生活了十年。茶馆老爷子是善终的,他也没其他的家人,茶馆就分给了孟老三。这到是个不用付租金的地儿,茶馆老爷子穷尽一生就买下了这个茶馆的地儿,本打算和妻儿好好过的,却感叹世事无常,但他也早把孟老三当成他亲儿子了。

    后来,孟老三娶了个妻子,人挺不错。这也让茶馆的生意越来越旺,善人好风水,确实如此。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学生留下《鬼谷》之后,不过两天就看完了,因为孟老三勤于算账、看菜单,所以看书也神速。起初孟老三觉得书里说的有点意思,可是他觉得那都是谬论,盂老三认为:骗人、耍阴招总是不对的。这是他的理论。

    次日,韩师长来他的茶馆喝茶,点的是一泡上好的龙井,还多付了几两钱。

    “听说你有个漂亮又旺夫的媳妇儿,是不是啊?”韩师长若有所思的问,表现的却是满脸不在乎,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在乎。

    “托您的福!您说漂亮那也是您的眼光,至于旺不旺夫也全靠您决断。”

    “哈哈,会说话!那请出来给咱家瞧瞧?”

    结果就是:不讲规矩的韩师长把人家媳妇儿拐了去。孟老三那是一个气呀,可更多是委屈,不多久,便哭成了水柱人儿。孟老三决心报复,用起鬼谷一书的阴招———‘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这招讲的是什么呢?教我们放纵敌人,让他露出暴露,我们再给他致命一击;可这又怎么会露出暴露呢?又不是打仗,这又不是官场,这本书的决策对于普通人来是极其难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孟老三的妻子竟然和韩师长相爱了,孟老三就决心要批判这本书来,他的主张就是认为骗人、耍阴招都是没有用的,要用自己的人情世故来判断,顺带踏踏实实做事。

    其实这个观点已经很对了,但其实耍手腕子是每个成年人都必不可少的功课。只不过别搞成小聪明了,还是要多读书,养成自己的大智慧。如果有一天不需要骗人,不需要人情世故,也不需要耍手段,那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时代。

    年轻的教书先生可没办法反驳我们的孟老三。哪怕他认为圣贤的思想不容置疑,虽然鬼谷子不算什么圣贤家,但是鬼谷子的徒弟中倒有不少贤人。年轻的教书先生认为:能教出圣贤徒弟的人,那必定也是一个圣贤,故就不能反驳鬼谷先生的思想,鬼谷先生他只是不争不抢罢了!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办法反驳我们的孟老三呢?因为孟老三的思想比他更有深度,哪怕读的书少,但依旧很是精通人情世故,他的观点也是至上至善的,以他的逻辑来看,是找不出什么漏洞的。可在学问上又是他所骄傲的领域,他不愿意在这里漏了怯,于是他转过头来问道:“原来如此,但你还是很错!你应该知道你错在哪里,如果你不知道,那和我们这里的小娃娃没什么两样了……那么庄老二、李老四,且讲讲你们的事吧,我听听你们如何忏悔!”

    庄二接过话茬,说:“大家也都知道,我是很重视学问的一个人。别看我现在在开包子铺,其实我懂的道理一点不少!我知道读书十足的重要,瞧见了吗?刚跑过去的那个就是我的儿子,我让他在这里好好的读书,是因为我知道读书的重要!”庄二有点心虚的抿了口唾沫,可又马上振作,说:“当然啦,说不心疼钱那是假的!可是咱包子虽然成本不是怎么高,但也能赚些钱来的……说用包子换书不心疼,那是假的,何况是肉包!这本书啊,是我那傻儿子说要看的,说是什么周围的朋友都有那么一本,讲的又是怎么快快乐乐做人……我就买了!”

    “但我看完之后觉得受到了欺骗,哪里有什么快快乐乐?还不如肉包来的实在,看完了我只有愤怒!我心疼我的包子,好在换了两本书也不算太亏,我又说是不亏,那还是假的……”当庄老二发现怎么样都说服不了自己的时候,他不是哭、也不是伤心,而是陷入了深深绝望。他嘴里碎碎念叨,极力的想要安慰自己: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众人听后没有发笑,有些学生觉得听着郁闷,走了出去,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倒是几个大人觉得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表示需要换个话题。

    可庄老二还没完呢,他还没讲自己的主张。他又碎碎念了好一阵子,其他学生都耐不住肚子饿,也觉得这件事没什么新鲜了,纷纷回到了家里。庄老二好一会才缓了过来,把自己的主张讲了个明白。

    他觉得认为有哲思的道理,就是:钱乃最大,没钱就没有自由,要跟世界的人争个你死我活!这个观点的错处在于,它将金钱视为生活的唯一目标,甚至认为没有金钱就没有自由,这是对自由和金钱关系的误解。

    自由并不仅仅取决于金钱。自由包括经济自由、精神自由、行动自由等各个方面,其中经济自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使没有钱,人们也可以通过精神自由和行动自由,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清楚的知道: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不能买来一切。虽然有了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健康、友谊、爱情、快乐等,这些都不是金钱能够买来的。

    过分追求金钱,人必然就会丧失自由,成为金钱的奴隶。到了那时候,人又有什么面目去说:“我是自由的!”呢?别等周围的人都弃你而去,你才认识到这个观点错在了哪里,过分追求金钱,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不自由了。

    这个观点,年轻的教书先生很是明白,解释的很清楚。因为他自己本来就不是富有的人,也没有能发财的生意,也不存在什么过分的幻想,他对金钱看的很淡,所以才能认识到这个观点错在了哪里。

    年轻的教书先生已经忘记了饥肠辘辘,他很享受给四个成年人说教的过程,尤其是讲出了自己对金钱的态度之后,他更觉得自己非同小可了。于是他信心满满,问起了最后的李老四,他要如何忏悔,或者说有何问题。

    说真的,这五个人,没一个人知道“忏悔”这一词的意义。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奇怪的词,这个词也是新传入他们耳朵的,源自外国的传教士的解释,他们也就听了个一知半解,按照我们对中文的定义来解释了这个词。

    要真正解释好这个词语,就得涉及各种宗教的教义。已经不是儒家道家能解决的了,已经上升到了宗教层面,就不得不换方向思考。总之,这个词大抵的意思,几人还是懂得的———“认识了过去的错误,决心改正。”。

    我说几人不懂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就是因为四兄弟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所以请年轻的教书先生来解释,能说服他们认为自己错了,自己才会去改、才会选择要不要去改。

    “我最厌烦的,就是李耳讲的‘无为而治’,于我一点用处也没有!不仅是对我来说,对其他人也没有用处。”好不容易轮到李老四了,他很是愤愤呐;中午都快过了,这才轮到他,能不生气吗?

    “他讲‘无为而治’,我讲‘有为而治’!大家都知道,我的学问不比你差,说真的;我是个落榜考生,可全凭自学,我学书还有傲气,我不看人名书,专挑那些未有名的看……这《道德经》算是我看的第一本名书,虽然没有学过儒学,但多少有所耳闻,无为而治,简直是个笑话!”李老四激动的站起来,拍了拍桌子,发现刚才沉默的不快,“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不是这么用的呀!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无为而治”,是一种古代的政治理念,强调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分干预人民的生活,让人民自然发展,我问过榜下的状元了,我想的不错,就是这样!我这根本不可能,历代君王都是加强自己的控制,削弱自己的权利交给人民,那得多么无私才做得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是人民做主……”

    教书先生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只能以肚子饿了为由叫退众人。众人也都发觉自己饥肠辘辘,便匆匆散去。

    最后的李老四的这个观点,讲的内容非常深奥。深奥到已经跳脱出了当时的时代范围,可不能他们任何一个人也想象不到———在人们历年来的斗争后,世界上真真切切的诞生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这也直截有力的证明了:李老四的观点是错误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