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十九章 成立民兵队

第十九章 成立民兵队

    为了鼓励焦老二,沈墨还给他起了一个新名字——焦强。

    焦老二很高兴,因为沈墨告诉他这个名字能让他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厉害,还说这个名字最适合他。

    看着焦强一脸的傻笑,铁牛众人都大笑了起来。

    让焦强在城里开店,沈墨是有两方面的考量,一来是方便采买各种商品货物,二来也算是一个情报点。

    焦强看着憨,但是还算机灵,而且又是当地人,熟悉情况,是沈墨身边目前最适合的人。

    至于开什么店,得先去城里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店面盘一个下来。

    焦强去村公所找娄小茹领了经费,然后就出发去了东安县城,跟他一起去的还有焦小刀。

    两个人交情好,性格又能互相弥补,互相有个照应。

    至于担心焦强会不会拿了银子跑路或者去报官,沈墨倒是不担心这个。

    他并不是绝对信得过焦强,而是因为信得过焦小刀。

    自从沈墨收拾了黄顺,又带着人给他爹娘入土安葬之后,焦小刀就对沈墨死心塌地了。

    这孩子实在,是个重情义的。

    在沈墨的眼里,他的忠诚度已经到了九十。

    而焦强的忠诚度则有七十多。

    焦强是个心念旧主的人,不过这次也被编入了民户之中,而且因为他在收拾黄顺的过程当中也立了功,所以沈墨给他多分了三亩地。

    焦强现在也是有五亩地的自耕农了,这比当家奴要荣耀的多,他心里对于旧主的情谊天平已经倾斜到了沈墨这边。

    不过焦强不是个会种地的,而且也没时间种地,所以这五亩地也寄托给村公所帮忙佃出,他回头等着收租子就行了。

    而且沈墨还答应会给他和焦小刀两个人每人盖一套新房子,以后用来讨媳妇。

    两个人兴高采烈的,对沈墨更是感激不尽。

    对于农民来说,有田有屋有媳妇,那人生就基本圆满了,自然感恩戴德。

    ……

    农会已经建立起来了,李志远三个人的土地小组成员暂时兼任农会常务委员,又吸收了一些在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加入进来担任临时委员。

    每一户村民都要加入农会,成为农会会员。

    农会当下的章程也很简单,主要是协调组织农民互帮互助,维护农民利益,捍卫斗争果实,防范流氓盗匪,调节农民矛盾,协助村公所处理日常事务等。

    农会是一个过渡阶段的产物,等到以后政权稳固了,盘子大了,肯定会被其他更先进更完善的基层政权组织取代。

    在农会的组织下,农民们踊跃参与,干劲十足,整个焦家庄的粮食很快就被收割脱粒完成,全部放进了公仓之中。

    公仓还是原来黄顺家的粮仓,整整四个大粮仓,基本上都快装满了。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小冰河期到现在已经影响很小了,今年的雨水还算充足,所以算是一个丰年。

    再加上有苞谷番薯这些高产杂粮,所以整体的收成还是很喜人的。

    粮食入仓之后,沈墨很快宣布,第二天就开始发放今冬的口粮,按照之前人口清查的册子来发放。

    而且对于一些表现比较好的人会多分配一些。

    村民们兴高采烈,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口袋粮斗在大仓门口排队等候发粮了。

    这些人从古到今只听说过农民要给官府交粮纳税,但是还从没见过官府给百姓发粮的,有人满怀期待,有人半信半疑。

    没等天彻底亮起,全村的人都已经聚集在了公仓门口,甚至农会的人还自觉的维持起了秩序。

    有人说话议论,都被旁边的人呵斥,生怕影响到了沈先生睡觉。

    沈先生这些日子进进出出,忙里忙外,都黑瘦了许多,村民们也是看在眼里的,知道这位沈先生的确是个好官。

    没错,在村民们眼里沈墨现在就是官。

    只不过这个官跟他们见过听过的官都不一样。

    沈墨其实现在也没有给自己安排个什么具体的职务,所以大家都只能叫他沈先生。

    沈墨带着一群人走过来的时候,人群的眼睛都亮起来了,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看到这一幕,沈墨也很开心。

    李志远是是这次分粮分田工作的负责人,走上前去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

    村民们虽然不太懂,但是有样学样,都很快安静下来,扯着脖子盯着李志远。

    李志远大声道:“乡亲们,今天是给大家分粮的日子。现在请沈先生给大家讲话。“

    掌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焦家庄的农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呱唧呱唧是什么意思,也学会了鼓掌和拱手行礼,不再动不动就下跪了。

    沈墨没有推辞,他这个时候就是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堆高个人的威望。

    在这种民智未开的时候,搞个人崇拜还是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这些村民来说,知道谁给了他们现在的好日子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平等幸福自由这些超时代观念更适合当下的情况。

    开民智也是要需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沈墨跳上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目光扫视过人群,用一个临时卷起的纸喇叭大声道:“乡亲们,我是沈墨。在开始分粮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是谁让大家以前吃不饱饭,穿不起衣服,看不起病,甚至连一间遮风挡雨的屋子都盖不起,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的?是谁?”

    人群安静了一下,似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便有人稀稀拉拉的回答起来。

    沈墨等了一会,这才继续道:“没错,大家说的都很对。是黄顺,也是官府,更是鞑子朝廷。黄顺是什么人,他是地主,黑了心的地主。这些地主把大家的粮食抢走,就是为了交给鞑子官府,所以鞑子官府又跟地主们是一伙的,大家的日子之所以过得这么难,就是因为鞑子在后面作怪。”

    沈墨说的通俗易懂,逻辑很简单,村民们一下子听懂了。

    “狗鞑子,不得好死!”

    有人振臂高呼,是个年轻人。

    然后后面一群人也跟着响应,大骂鞑子皇帝不得好死。

    看着村民们有了回应,沈墨又继续顺势引导,让村民们明确他们以后要对付的目标是谁。

    地主是当下最直接的反派,而地主后面又是各地的衙门。

    而鞑子皇帝则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所以就是终极大反派。

    甭管村民们能理解多少,接受多少,先必须要把这个观念给他们灌输下去。

    沈墨没有说太多,只是初步引导了一下。

    饶是如此,也让许多村民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然后沈墨宣布开始分粮,按照花名册点名,点到名字的人上前领粮。

    领粮之前,所有的留了辫子的男丁都要先走到土地小组的负责人跟前,转过身,让李志远用手里的大剪刀咔嚓一声剪掉脑后的辫子。

    虽然有人犹豫有人担心,但是在沈墨已经明确了最大的敌人就是鞑子皇帝之后,还想留着辫子那就是心里还想给鞑子当奴才。

    当然没人愿意当奴才了,最少嘴上是不能的。

    最重要的是,不剪辫子不仅领不到粮食,还要被赶出村去。

    最擅长算账的村民们一合计,那点犹豫彷徨很快就扔到一边去了。

    分完粮食之后,村民们看着袋子里还散发着谷物香味的新粮,一个个眉开眼笑的。

    男人们彼此摸着对方光秃秃的脑袋,开着玩笑打着趣。

    女人们则是扎着堆聊天,说说笑笑,不时的还对着沈墨的方向指指点点。

    小孩子们则围着大人绕来绕去,追逐嬉闹。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破鞋,用拐杖杵着点,看着眼前这一幕老泪纵横。

    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见到这么喜庆的场面,就算死了,到了下面也能好好吹一波了。

    分完粮之后,沈墨趁机宣布低息借粮的政策,又引来村民们一阵欢呼。

    沈墨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至于在宣布成立民兵队的时候,村民们更是踊跃报名,甚至很多人都表示可以自带干粮,不用村公所管饭。

    因为村民们都知道,成立民兵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官府,对付鞑子,为了保卫大家的土地和粮食。

    保卫自己的粮食和土地,谁还敢要村公所管饭,那才是坏了良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两百名额的民兵队很快满员。

    许多满足条件的村民还在一边巴巴的瞅着,希望也能加入民兵队。

    铁牛是民兵队的临时负责人,看见这种情况过来请示沈墨咋办。

    沈墨想了想,又给加了五十人的编制,村民们欢呼雀跃。

    因为连年战乱,所以焦家庄五十岁往上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所以符合条件的人超出了沈墨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