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146章 粮食为主,雪中见红娘子

第146章 粮食为主,雪中见红娘子

    “五十万两!!”

    大声喊出了李仙风千叮咛万嘱咐、不到最后不得说出的这个数字,葛文优便用脚死死勾住了大殿门槛。

    “带他进来。”

    刘升深沉声音从殿内传出。

    葛文优又被亲卫叉了回去。

    再见到刘升,葛文优觉得命算是保住了,却已浑身瘫软,冒了许多汗。

    他怕刘升仍不知足,便主动道:“刘首领,刘大帅,这真是朝廷所愿出的最多银子了!”

    他却不知,刘升一开始就知道大明朝廷不可能跟他谈赎回崇王之事。

    别人他不了解,崇祯这人却是出了名的死要面子。

    所以,葛文优一提出这事,刘升便猜到,多半是李仙风想要私下里解决此事。

    至于李仙风从哪儿弄来这些钱粮,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了。

    但他还是觉得只加五十万两银子太少,于是道:“二十万石粮食加五十万两银子。”

    葛文优苦着脸,“如今北方各省皆遭饥荒,这么多粮食真的不好弄啊。刘首领要太多,只会让朝廷恼羞成怒,不再顾及崇王安危。”

    刘升还是想谈成这件事的,于是道:“粮食必须要二十万石,银子可以削减为三十万。你若不能答应,便可以先崇王一步去死了。”

    三十万两银子?

    这不就相当于用二十万两银子换十万石粮食吗?

    如果是在崇祯初年,这么换还行,因为当时北方大多也就二两银子一石,湖广、四川等粮食大省甚至低到一两银子一石。

    可如今便是湖广、四川,粮食都涨到二两一石,在加上运到河南来的运费、损耗,至少也要三两银子一石啊。

    算出这个代价比十万石粮食加五十万两银子还要高,葛文优却不敢再讨价还价。

    只能道:“我尽力说服朝廷试试。”

    刘升不再装傻,冷冷一笑道:“什么说服朝廷?你说服李巡抚就行了。

    这个价格绝不能再少,而且过年前必须先将十万石粮食和三十万两银子送来。

    另十万石粮食可以年后再送,什么时候送到汝阳,我什么时候放了崇王一家。可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

    葛文优知道,这大概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谈判结果了。

    随后,葛文优被“礼送”出大元帅府。

    马金水过来道:“大帅,俺已经派出三组人暗中跟着他,相信很快就能探知他的住处。”

    刘升点点头,“别打草惊蛇,关键是要了解他在汝阳期间,都跟什么人联络过。

    我可以肯定地说,汝阳城中必然有人暗通大明官府。你们就把此事当做是一次反间谍探实战练习,明白吗?”

    “属下明白。”

    待马金离开,李长文若有所思地道:“也就是大帅猜到赎回崇王之事出自李仙风,才会答应用二十万石粮食、三十万两银子换崇王一家吧?

    若真是朝廷有此意,大帅绝不止所要这么些钱粮。”

    “不错。”刘升点头,“反正咱们只打算拖到明年开春,若是要得太多,那李仙风未必拿得出来。

    倒不如要少些,让他们过年前送过来,咱们可以再增加一批粮食储备。”

    过去几日,刘升不断派出兵马前往汝阳县各王庄抄缴粮食等物资。

    结果发现,各王庄仓库实际存储的粮食果然没王府账目上那么多。

    有的王庄管事甚至蛀空仓库,只留少许粮食放在仓库表面,里面实际都是稻草、沙土。

    得知此事刘升可不会客气,直接下令,凡账目对不上的王庄管事皆抄家,全家充为苦役。

    即使这样,最后从汝阳各王庄抄缴得来的粮食也只有七万多石,比账目上的少了两三万石(汝阳县外乃至汝宁府外还有一小部分王庄)。

    大明官府下属的府库、太仓、军粮库等各仓库,所库存的粮食同样比账面上少。

    府、县各仓库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石。

    倒是崇王府仓库存粮没比账面少多少,只欠缺了几千石而已。

    然后就是之前义军抄了五个作恶多端的大户,罚了七八家大户钱粮。

    并按照在确山时定的标准,让城中所有大明官府鱼鳞册记录田地在五百亩以上的地主献粮支持义军,换取义军的“感谢信”。

    总共获得了十一万八千石粮食,三十七万两白银(银子主要出自抄家、罚没)。

    别看汝阳是府城,但因为崇王就藩于此,城中大地主没比确山县城多多少,倒是豪商多一些。

    所以这些大户多用银子替代粮食来表达对义军的支持。

    总计下来,华部在汝阳获得了粮食47万石有余。

    至于白银,不算崇王府的那近两百万两,也共计有70多万两。

    47万石粮食自然是不少了,但考虑到明末的局势,刘升自然希望再多搞到一些。

    ···

    转眼又过去三日,到了十二月初五。

    刘升终于要离开汝阳城。

    临行送别时,刘升笑着对李长文道:“先生,我的终身大事就托付给伱了。”

    “大帅放心,只待再过几日,汝阳城这边的政事堂不那么忙碌了,我立即动身去确山。”李长文也是满脸的笑容。

    他是真高兴。

    因为刘升到底记得婚姻之事,在临行前一日让他抽时间去确山,替其向红娘子提亲。李长文蓦定此事必成,当夜便找宋献策挑了两个黄道吉日,准备在提亲的同时,便将刘升与红娘子的大婚之日定下来。

    在明年正月初五或初七,便让两人成婚。

    虽然刘升有“仙人转世”、“真修弟子”等诸多神秘光环在身,不能以常人视之,但毕竟不是崋部势力中的每个人都知道。

    所以,还是得刘升成婚,有了孩子,才能令崋部人心更加稳定。

    况且李长文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

    万一刘升的子嗣能继承其送人过那“仙门”的神通,将来便可以让刘升的孩子帮忙分担移民工作。

    如此,刘升自然是早些有孩子更好···

    “下雪了。”

    当刘升骑着乌色大马走出汝阳城南门不过一个多小时,阴沉了几日的天空便下起雪来。

    幸运的是,雪并不算大。

    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其在掌中融化后,刘升便道:“传令下去,让队伍加快速度!”

    “是!”

    骁骑营亲卫带着令旗奔去,随着吆喝声传开,远去,移民队伍明显速度加快了。

    这一次护送难民去天目山,只带了三营亲卫军及两个民勇营。

    这些民勇大多出自当初从北美四大营征召的那一千人,正好让他们回去跟家人过年。

    至于常备军中的北美移民,便只能让他们写信与家人联系,互相问候了。

    等明年崋部在这边地盘更大、根基更牢固后,刘升便会将军属都迁出来,在汝宁分田,好方便将士们跟家人团聚。

    此行的难民只有一万余人——北美冬季不适合垦荒,甚至不适宜伐木,李长文临行前考察过,几个营地加一起最多再接纳一万余人。

    再考虑到粮食转运也需要成本,随刘升去天目山的难民便只有一万余人。

    倒是靠着骡马车辆众多,粮食也运了一万余石。

    至于汝阳城的工匠,刘升却是没有再强征、带走。

    一则,天目山那边的工匠暂时已经够多了。

    二则,崋部既然决定守住汝阳,乃至在明年开春后占据整个汝宁,那么在汝阳城建立一座兵工厂无疑很有必要。

    汝阳既可以经汝水连通产铁矿的舞阳,又能由汝水、淮河沟通汝宁府绝大部分县境。

    只需明年旱灾稍小,各河流水位上涨,粮草、兵甲等军事后勤物资运送起来都很便利。

    至于天目山,作为老巢,铁场、铁工坊、兵工厂等都是要有的,但规模没必要太大。

    刘升坐在马上用望远镜向南边望去,只见移民队伍仿佛一条长蛇蜿蜒向远方,队伍头顶升腾起的热气则像是一条若隐若现的云龙。

    难民们普遍缺乏棉衣。

    事实上别说难民了,便是义军将士目前都难以做到每人一件棉衣,甚至缺口还不小。

    幸亏在崇王府和那五家大户缴获了不少布匹,又可以向城中大户、布商强购布匹、棉瓤。

    所以,没有棉衣的义军将士穿的也不薄,再加上军中伙食好,倒不怕冻。

    至于接受迁徙的这一万余难民,刘升只能做到给每人发下足够做一件衣裳的粗棉布。

    便是如此,也让这一万余难民感恩戴德,坚定地跟着义军向天目山走去。

    不过,义军能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且绝大多数难民都已在汝阳城外接受了好几日的赈济,调理了身体。

    所以,真正死在这次迁徙路上的难民极少。

    毕竟是河南汝宁的冬天,而非酷寒的辽东,百姓在冬天的死因主要是饥寒交迫。若能吃饱,死的便很少。

    走了两日,队伍到了确山县城东二十里处的刘店。

    因地下有储量不错有比较好开采的煤矿,又位于平原上,离臻水支流不过三里,水陆交通便利,早在唐朝这里便有了集市。

    李长文作为确山人,以前就知道这里有煤矿,却并未多重视。

    直至北美煤场营造出了蜂窝煤、煤炉,见这两样东西比刘升说的还要好用(因为刘升本人实际没怎么用过煤炉),他这才想起刘店有个不小的煤矿。

    于是,李长文此前得刘升传令,以其留下的泥丸出北美,就顺便带了几个会制作煤炉、蜂窝煤的工匠出来。

    跟红娘子商议之后,便出兵彻底控制刘店,建立煤场。

    刘升得知此事后很高兴,顺路经过,自然是要来看一看的。

    “红娘子(蔡文鼎)参见大帅!”

    却是红娘子得到消息,带着知县蔡文鼎一起在此等候,迎接。

    “两位不必多礼。”刘升先抬了下手,随即就看着红娘子道:“天寒地冻的,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前日雪下了近一天才停,如今地上积雪有半尺厚,刘升是真没想到红娘子会出现于此。

    一袭红袍的红娘子站在雪地里令人颇觉惊艳。

    她闻言飒爽一笑,“首要自然是来拜见大帅。其次,俺觉得这蜂窝煤和煤炉确实好用,便想来煤场看看,怎样生产的更快、更多。

    这大冬天的,多一个煤炉就少一户贫苦百姓受冻。”

    刘升点点头,“那行,我们便一起进去看看吧。只不过煤场肮脏,这身红袍待会儿怕是要沾上不少煤灰。”

    “这有啥,俺可不在乎这些。”

    蔡文鼎站在后面,看着刘升、红娘子几乎是肩并肩的走进煤场,心想:我是不是有些多余?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