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 第572章 移民畅想,西清东清

第572章 移民畅想,西清东清

    刘升:“天灾频发,兵祸连结,而官府毫无作为。如此状况下,大楚的流民可多?”

    叶佳南虽不知刘升为何如此问,但还是答道:“江南各省情况稍好些,河南、山东一带确实产生了不少流民。”

    河南、山东在历朝历代都属于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

    因此,一旦发生严重的天灾人祸,便会产生流民。百姓们或是北上,或是南下,寻求活命的机会。

    这对大楚以及大楚的百姓来讲自然是很糟糕的事。

    但对刘升来讲,却意味着种种机遇。

    不论是北美这边,还是大崋那边,如今都颇为缺乏人口。若是能组织一支足够庞大的船队,迁徙大楚的流民,便能不断增加北美的人口。

    过去这几年,大崋已经研制出了蒸汽、风帆混合动力的铁甲巨舰。

    预备随刘升前往大楚的远征军,便拥有十几艘这类铁甲巨舰。

    其中最大的几艘铁甲舰,已然超过五千料,比前明的宝船都要大。

    另外,如今龙江造船厂以及龙首造船厂这边,都在研制出了八千料至一万料的超级巨舰,正在加紧生产。

    快的话,说不定也能赶上远征军出海。(一千料战船排水量大约为330吨。)

    等到了大楚那边,除了初始时期需要舰队配合海龙卫第三旅击败大楚水师,后面这些舰船的主要任务便成了运送物资,并且主要是将北美这边生产的枪支弹药等物资送到大楚。

    如此,舰队回程时,正好带上些流民。

    这些舰船能将四五万远征军带到大楚,那么回北美时,一趟至少能带五万流民。

    若是挤一挤,一趟运送个七八万流民都是可以的。

    另外,因为探索舰队数年来对北太平洋航道的探索与稳固(主要是建立补给点、灯塔等设施),如今船队从北美去大楚,若大多数时候顺风顺水,大概三个月左右便能抵达。

    即便中间出了一些状况,比如说遭遇不大的风暴、偏航,等等,至多也就延长到四个月。

    也就是说,舰队至少可以做到一年往返北美、大楚一趟。

    若是冒险些,甚至可以跑一趟半!

    这就意味着,一年可以为北美这边增加七八万移民!

    想到这里,刘升率领远征军前往大楚的心便更热切了些···

    几日后,刘升在知县杨名赫等人的陪同下,到龙首罐头厂视察。

    厂长杨万永是盐场镇的早期移民大队长,过去这些年做事兢兢业业,立下不少功劳,在龙首县建立后,便成为了一名从九品官员。

    如今担任龙首罐头厂厂长的职务,却是正八品。

    这些年,北美这边的百姓要见到刘升本就不易。八九品的小官虽然每年都能在刘升来视察时见到他,可到刘升面前单独奏对的机会却极少。

    所以,杨万永得知刘升要来罐头厂视察,便做足了功课,欲要在今日好好表现一番。

    “陛下请看,这是我们厂生产的海鱼罐头,不仅味道好,经过高温处理和密闭陶罐封存,保质期可长达一年!”

    “另外,我们还研制出了牛肉、猪肉、鸡肉三种口味的罐头,保质期虽不如鱼罐头长,却也有六个月。”

    听着杨万永的介绍,看着一个个罐头在生产线上加工成型,刘升不禁微微点头。

    他随即问:“可有接近保质期的罐头样品?”

    “有的。”

    杨万永应了声,当即让人拿来各种肉类罐头样品。

    刘升随便拿了个鱼罐头。

    只见这些罐头都是用陶罐封装,并且按照规定,在上面粘贴了“食用说明”。

    上面写明,这份鱼罐头的生产日期,以及长达一年的保质期。

    刘升打开石蜡密封的盖子,便闻到了一股豆豉的味道——这里面的海鱼却是跟豆豉一起做的,味道咸香。

    这时,旁边的侍卫统领杨魁五道:“陛下,微臣闻到这鱼罐头的味儿就勾起了馋虫,不如让微臣先尝尝吧?”

    侍卫团以保护刘升的安危为主要责任。

    其中就包括保证食物安全。

    所以杨魁五说什么勾起了馋虫,不过是借口,其实就是为了试吃,避免刘升中毒。

    刘升倒也没为了面子托大,一笑道:“好,就让你先尝尝。”

    杨魁五尝了一块,顿时眼睛一亮。

    这些年他作为刘升的侍卫统领,着实吃了不少山珍海味。曾经那个在大水瓶寨守着寨门,差点要饿死的少年,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

    虽然他的口舌已经让山珍海味养刁了,却仍觉得这鱼罐头别有一番风味。

    于是不吝赞叹地道:“这鱼罐头的味儿还真不错。”

    说着,又分了几块给周边同袍尝一尝。

    几人吃了都没事,刘升这才尝了一块。

    在他感觉中,这鱼罐头味道其实也就一般,至少跟后世的鱼罐头相比差了些许滋味。

    但若放在此世,着实很不错了。

    于是他也笑着点头,“确实不错。”

    他看罐头上的生产日期,是九月前出厂的,可吃着没有任何腐朽、过期的感觉。

    接着,刘升等人又相继试吃了牛肉、猪肉、鸡肉罐头。

    相较而言,这三样肉罐头口味又差点,但同样没变质,算是合格了。

    之后远征军在海上远航,能吃到这种罐头,应该会很满足。

    不过刘升此番来罐头厂,最想了解的却是另一种罐头。

    “带朕去水果罐头的生产车间看看吧。”

    “是!”

    杨万永应了声,带着刘升等人来到水果罐头的生产车间。

    这个生产车间要小一些,但硬件设施看着却更加高档。

    显然,龙首罐头厂将水果罐头当做一种更好的罐头生产。

    这点从水果罐头的包装便可知一二——肉罐头都是用陶罐密封,水果罐头却是用玻璃罐!

    “陛下,以我们厂目前的技术,水果罐头的保质期还只有三个月。”

    “目前的话,主要以黄桃、梨、樱桃这三种罐头为主,口味基本都是甜味。”

    说话间,杨万永主动让人拿来了几种罐头的样品。

    杨魁五等侍卫试吃之后,觉得虽然不如正常水果新鲜,但口感也不错,最重要的是确实没变质。

    刘升最后试吃,微微点头道:“还行——今后这段时间,你们厂得扩大生产水果罐头的规模,争取在远征军出海前,多备一些货。”

    刘升的话,杨万永本该直接应下。

    但他还是壮着胆子,露出些许为难之色,道:“陛下,这水果罐头的保质期只有三个月。

    而北美的市场就这么大,若我们厂生产多了,无法在保质期内销售出去,怕是要亏不少啊。”

    刘升听了失笑,道:“你这个厂长倒是挺负责——这样吧,回头朕让人在大崋那边联系一些商家,保证把你们厂的水果罐头都卖出去。”

    杨万永听了大喜,忙作揖道:“谢陛下!”

    须知,官营厂坊都是自负盈亏的——即便是官府订购什么,也是按照程序下单,交订金,拿货付钱。

    而杨万永作为罐头厂的厂长,厂子每年能赚到多少钱,不仅关乎到员工们的工资、福利问题,同时也是他的政绩。

    今日他若不厚着脸皮求一求刘升,仅凭他们厂的人脉、销路,水果罐头扩大生产之后,很难将产品都卖出去。

    卖不出去,厂子就会亏损。

    到时候不仅他的政绩不好看,甚至可能因资金困难,都难以给员工们开出工资。

    如今刘升答应让人联系大崋那边的商人,保证水果罐头的销路。便意味着,此番扩大水果罐头的生产,他们不仅不会亏钱,还能增加每年的营收。

    杨万永的这种行为,刘升不仅不介意,反而赞赏。

    既是厂长,便该为厂子负责。

    刘升离开罐头厂后,随行的二皇子刘瑜不禁道:“父皇让他们多生产水果罐头,也是为了预防远征军在航海途中出现败血症吧?”

    刘升点头,“不错。我们人必须要定期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否则就容易得败血症。”

    “以前,我们大崋人在海上航行,除了依赖茶叶,便是靠发豆芽。”

    “然而茶叶价格昂贵,大量供应远征军需要不少钱。至于发豆芽,也只能应一时之急,无法作为长久供应维生素的保证。”

    “水果罐头保质期有三个月,再配合茶叶、发豆芽,便完全足够解决远征军横渡太平洋时所需摄入的维生素问题了。”

    如今刘瑜、刘珩、刘璟三位皇子,都没在皇家学校上学,而是和刘升一起来到了北美,进行航海适应性训练的同时,也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

    所以,刘升很乐意解答皇子们的疑问。

    ···

    回到远征军大营后。

    刘升从随行电讯组这边拿到了崋初县转发的南京电讯处所发电报。

    内容却是刘瑞就今日的一些重要国务向刘升进行汇报、询问。

    刚开始的时候,刘瑞几乎每天都要发来一份这样的电报。

    这样一份电报内容颇多,发送起来所需的时间也颇长,太过耽误电讯员功夫,甚至可能因想到其他电讯组的电报收发。

    刘升便能让刘瑞减少到三至五天一次。

    刘升用了一会儿功夫,才看完这份颇长的电报。

    刘瑞在里面讲了不少事,但值得刘升注意的也就几件。

    其一,南洋水师在南洋与荷兰人的舰队又有磨擦,南洋水师将领请攻伐巴达维亚,也即是荷兰人殖民南洋的总督府所在。

    让刘瑞给拒绝了。

    如今大崋才刚占据吕宋群岛没几年,南海行省虽已设立,但想要初步消化吕宋群岛,至少还需几年时间。

    这个时候与荷兰人再开战,哪怕获胜,并占领巴达维亚等地,大崋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治理。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弄成当年前明占据越南那种局面——费力气攻占下来,结果治理不好,入不敷出,反成为朝廷财政的拖累,又不得不放弃。

    那可就糟心了。

    所以,刘瑞便说目前还不是在南洋再次发起大战的时机,让南洋水师将领耐心等几年。

    第二件事,依旧是军事上的,准确来说是军情。

    西域方面,大崋常备军也在一点点的西扩。说起来,如今大崋疆域虽然远迈汉唐,可西边的疆土,却离盛唐时期还差不少。

    不过西边都是陆地,将领们虽然希望建功立业,可在朝廷没有发起大战的情况下,他们西扩都颇为克制,称得上是稳打稳扎。

    虽然没有大战,但大崋对中亚地区的情报工作却做得很到位。

    根据中亚地区的讯风卫报到,因为李顺、叶尔羌残余势力、瓦剌以及豪格所率领的满清残部都进入了中亚地区。

    让给本来就有混乱趋势的中亚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昔班尼王朝对布哈拉汗国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李顺势力为了适应当地民情,已经开始尝试与伊教合作。反倒是豪格所率领的满清势力,要坚挺一些,仍在坚持八旗的那套制度。

    至于瓦剌、叶尔羌势力,相对而言发展得没那么好。尤其是叶尔羌残余势力,估计覆亡就是这两年的事。

    镇守西域行省的沈万登觉得这是个大崋进军中亚的良机,也请求出兵,发动大战。

    刘瑞对此事比较犹豫,便在电报中询问刘升的意见。

    刘升看到这里,当即让随行秘书处人员记录下他的回复。

    “可以让沈万登盯紧中亚,瞅准机会进去攻取部分地盘,恢复唐朝故地。”

    “但要告诉沈万登,不必执着于消灭李顺、满清等势力,只需攻取城池、土地就行。”

    除了这两件军事上的大事,刘瑞所发电报后面基本都是国内政务。

    如某地方发生水灾、旱灾了;某地方爆出官员贪腐案了;某地官员请求特殊政策,以提升当地经济了,等等。

    在刘升看来,都是刘瑞自己能处理的事,便没有专门回复。

    看完电报后,刘升思及讯风卫传达的豪格满清势力(西清)在中亚的表现,又不禁想起多尔衮所率领的东清势力情况。

    豪格当初穿过漠北蒙古以及瓦剌联盟的地盘到达中亚地区后,所部连奴隶都算上,已不足十万人。

    虽有一万多八旗军,可在中亚那地方,也不过勉强站住脚而已,难以创下立国根基,不知哪一日就会覆亡。

    相较而言,多尔衮率领的东清势力在虾夷岛上日子就“舒服”多了。

    因为,在大崋的有意放纵下,东清如今不仅占据了整个虾夷岛,甚至还在本州岛北部占住了一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