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公元1998 » 42,在县城

42,在县城

    第二天,范晓华起了个大早,刚吃过早饭,便带上五六本作文本的手写稿子和他全部的,多年省吃俭用省下来的两百多块零花钱,以及身份证,骑上他的永久牌二八大杠,直接朝县城奔去。

    1998年的雍县县城,和后世他印象中的县城完全不一样:

    马路狭窄,而且不是后世的柏油路,只是一般的水泥路,还补了又补;

    街道两边的房子,也是低矮,破旧,绝大部分都是三四层,五六层的样子,就算几年之后,到范晓华离开老家,去江城求学之前,整个雍县,超过十层的房子也就两栋,县城的电视台和雍县最好,也最豪华的酒店,大富豪酒店;

    而街道上,和后世被各种私家车和电瓶车挤满的,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相比,1998年的雍县的街道上,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车水马龙,只不过其中的“车”,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车,小部分是摩托车。

    小汽车当然也有,但大街上却是凤毛麟角,且主要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一些已经趁着改革的东风先富起来了乡镇企业小老板,什么桑塔纳,捷达,夏利,奥拓之类的。

    当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拉货,拉风,又实用”的面包车。

    如果在大街上偶尔看到一辆帕萨特,皇冠,或者奥迪100那绝对是豪车了。

    雍县不大,全县人口四十几万,城镇人口十来万,然后除开散落在十几个乡镇上的政府人员及其家属,真正住在县城里面的“城里人”,估计也就六七万。

    所以,用后世的眼光看,雍县最多只是个七八线小县城。

    县城既小,全县的街道自然也就没几条。

    到了县城的范晓华并没急着寻找网吧,而是以未来的母校,雍县一中为中心,骑着他的二八大杠,信马由缰地绕了一圈。

    城南的老汽车站,水上公园;城东的啤酒厂,制药厂厂;城北的大市场;城西的小火车站,以及位于县城中央的各类政府机构,医院,电影院,邮电局,电视台,几所城关小学,一所城关中学,他的母校雍县一中,雍县二中,雍县职高……

    随着他的溜达,闲逛,近乡情怯地打望,那些原本残存在记忆深处,早已经变得模糊,隐约的记忆,便和现实中的实景慢慢重叠了起来。

    一个小时后,感觉自己差不多已经走马观花地将整个县城逛了一遍,基本上熟悉了县城布局的范晓华,一拐车龙头,直接去了母校附近的一家建行分理处,用自己的身份证给自己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办理了一张银行卡。

    虽然他的小说还没发表,稿费目前也还是没影子的事,但现在的范晓华,上一趟县城不容易,便打算捡日不如撞日,把该办的事情全都办了。

    反正一旦小说发表了,他也需要银行账户来接收香江那边的打款不是?

    办理了银行卡后,范晓华这才开始他来县城的主要目的,寻找网吧。

    如果开网吧,那肯定是开在学校附近,而且多半是中学。

    所以,县城的三所中学和一所职中,便成了他的重点搜寻对象。

    范晓华在三所中学附近都没发现网吧之类的东东,倒是在距离雍县职高校门口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电脑房”——一个只有四台电脑的“小网吧”。

    或者更确切地说不叫网吧,而是一个培训电脑的校外培训机构!

    范晓华在这家名为“智星电脑培训”的电脑屋前架好自己的自行车,走进去一问,果不其然,人家的几台电脑,不是用来上网冲浪用的,而只是用来培训学生。

    “你还晓得上网?你用过电脑?”老板是个戴眼镜的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开始还热情地给他介绍,但在用镜布重新擦了擦厚厚的镜片,把来人看清楚后,年轻人的态度便有些冷了下来。

    这娃娃,人虽然长人模狗样,但身上的穿着着实老土:

    上身和下身,是一套皱巴巴,看起来有些小,一看就是那种廉价的,农民工出远门最爱穿的“时髦西服”;

    脚下则是一双虽然擦得干净,但却旧兮兮,且严重变形的皮鞋——估计跟身上的旧西装一样,是捡他老汉儿的;

    而对方的坐骑,一辆架在他门口的二八大杠,也是破破烂烂,锈迹斑斑,不知道骑了多少年……

    几个条件一综合,年轻的电脑房老板飞速地在脑海中确定了来人的身份:

    一个乡坝头的农村娃娃!

    估计是从来没有见过电脑,好奇之下,所以就跑进来东问西问——胆子倒是够大的!

    自己平时见的那些农村娃,大多唯唯诺诺,目光躲闪,不像这娃娃胆子这么大,面对陌生人,也泰然自若,一点也不怯场,甚至敢主动跑上来东问西问。

    只是,这娃娃还晓得“上网冲浪”?

    大概是看香江电影捡的时髦名词吧。

    范晓华面嫩心老,自然注意到了电脑房老板前倨后恭的模样,也明白对方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不外乎是很多人身上都带有的毛病:

    以貌取人!

    但他也并不着恼,毕竟,就他这土里土气的模样,一看就不是对方的目标客户,人家还跟他搭话,没叫他滚,就已经算有涵养的了。

    “呵呵,上网上网,不就是连接internet,国际互联网嘛,有啥神秘的?”范晓华呵呵一笑,目光朝对方正在用的,已经开机的一台电脑扫了一眼,道,“你这电脑装的还是WIN95啊?我听说好像WIN98都出来了,你干嘛不装WIN98?

    “还有,你用的是啥CPU?是老的486?还是奔腾,AMD?

    “内存多大?32兆还是64兆?

    “显卡喃?独立显卡还是集成显卡?装集成显卡的话,打游戏,看视频,有时候会有点卡哦……”

    站在范晓华面前的老板一呆,脸色再次一变,重新变回了最开始的热情,而且甚至比刚才更热情了。

    年轻老板嘿嘿一笑,冲范晓华道:

    “小兄弟,行家呀!竟然懂这么多的电脑知识。小兄弟是在哪里学过?据我所知,我的‘智星’目前应该是整个雍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电脑培训机构。”

    “呵呵,我表姐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我表姐家里玩。她也好为人师,教了我很多有关电脑和网络的知识,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对了,老板,我想找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既然你这里的电脑可以上网,你让我用一下噻?好多钱一个小时?我给你钱就是了!”

    范晓华嘴上呵呵,继续随口胡诌,解释着自己电脑知识的来源。

    年轻老板一听对方竟然有一个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表姐,顿时恍然大悟,心头顿生一种崇拜之情,对范晓华的态度,也更为热情,更不敢小觑眼前这位“见识广博”,身后站着华夏顶尖名校亲戚的农村娃娃了。

    “小兄弟,收费的话,我们搞培训是按课时收费,10元钱一个小时。不过,既然你懂电脑,也会用,不需要我教,那我就收你一半,算你5元一小时好了。

    “对了,小兄弟,你贵姓喃?”

    卧槽,一个小时5元?

    我老汉儿半天的工资?

    而这还是这位“眼镜哥哥”给我打了五折后的结果!

    范晓华一啧舌,对这年代新新事物的价格,第一次有了一种具体而微的认识。

    但这也没没办法的事。

    现在的电脑,还是新事物,动不动就几千上万,哪怕配一台便宜的,估计也得七八千,要是费用收低了,猴年马月才能回本?

    不过,5元一小时的话,他手中的两百多块钱最多也就能够上40个小时的网了。

    以他平均每分钟打字100个,每小时最多也就打6000个,加上中间休息,校对的时间,十万字的稿子,他起码得花20个小时的时间才弄得完!

    40个小时的上网时间,最多只够他打二十万字!

    PS:一如既往地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