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结 » 第三章

第三章

    六月天,鸡还没有打鸣,天边就已泛白。柴德坐在椅子上思考着,他一宿没有合眼。从昨夜把大伙送走后,他就匆忙去了别院。一家老小几十口人,趁着夜色带着随身细软,由护院和几个家丁保护着,在胡管家的带领下,往邻村走去。由于常年经商,胡管家对附近路况甚是熟悉。

    “估计这个时间,大家应该向京城方向走了。”柴德看着泛白的天边,自言自语道。

    离别总是伴随着伤感,这是人性的表现。即使再冷静的人,也会有情感上的波动,柴德也不例外。与朋友的生离,与亲人的死别,柴德也是经历过的。但这次却不一样,这一别,不知与家人何年何月能再相见。况且,家人的性命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又能怨得了谁呢?

    现如今,家里只剩下几个兄弟、一些护院还有甘愿留下来帮他的家丁们。

    ‘这些人把性命托付于自己,使我倍感纠结,决不能愧对大家。不能让大家白白丢了性命,所以,一定要计划周全,想个万全之策。’柴德心想道。

    “李二,你过来一下。”柴德喊着家丁的名字。

    “老爷,你叫我。”李二急忙赶来说道。

    “李二,你现在马上去把张大力和赵胜懿叫过来,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他们好好商量。”柴德着急的说道。

    “好的。老爷,我马上去。”李二说道。

    “不用了,老柴,我们来了。”说话的正是张大力。

    “我们天还没亮,就在你家前院儿等着了,怕你没睡醒。后来听家丁说你一宿没睡,我们这才进来。”张大力说道。

    “知己知彼嘛,这么多年了,我们太了解你了,不然也不可能跟你一起干这件事了。”赵胜懿继续说道。

    “你们来了就好啦,快,快进屋里谈。”柴德迎了出来说道:“现在这个时期,我怎么能睡得着啊。”

    “昨晚我们几个走后,大家都有些想法,于是就都去了张大力的家,大概的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定,由我和张大力还有你咱们三个,一起来研究个计划和行动时间。他们几个则回家安顿老小,收拾细软。”赵胜懿正经的说道:“等大家安顿完了,就带着自己得力的手下,到这来和我们汇合。”

    “啊,那太好了,有你们的相助,绝对是事半功倍。”柴德高兴的说道:“我当时还在犹豫这个事情是否可做。昨天看到你们一来,我就知道这个事八成能行。”

    “他奶奶的,咱们也不想啊,不是没办法吗?谁不想过安稳的日子。这是他们让咱们这么做的。”张大力愤愤的说。

    “那叫官逼民反。”赵胜懿接道。

    “什么反不反的?我那是要回我应得的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是等着朝廷和那些狗官上门来还,那真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与其干等着,还不如自己去要那。”张大力又说道。

    “说的没错,所以后来,我们大家商量了一下,柴兄就由你做大家的领头人,带领大家行事,如果是你领导大家,那我们都会听从你的安排,没有不服的。”赵胜懿继续说道。

    “唉,我可不是谦虚,这事谁都没有做过,包括我。所以,还是大家一起商量为好,无所谓谁带领谁。这件事情是大家一起来做的,谁有想法就直说无妨,大家都是一块长大的,不应分彼此。”柴德冷静的说道。

    “话虽如此,但我们的确需要一个领头人,咱们之间还好说,等柴明把其他人招募来了,如果没有人带领,管理他们,就容易出现问题了,一点混乱起来,那,还没行事就已经败了。所以,还是需要一个管事儿的人,带领大家,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啊。”赵胜懿感慨的说道:“钱粮能不能讨回来到无所谓,但是大家聚在一起,人心一定不能散。要是人心散了,那事请也就无法完成了,因此,大家确实需要一个精神领袖,来带领大家完成这件事,不然即使大家讨回了钱粮,最后大家为了自己,也会自相残杀,这颗不是大家想看到的。”赵胜懿说道。

    “你说的也对,虽然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但人心也不好猜测,那既然大家这么信得过柴某,我也不推迟了,暂且先由我带领大家行事。等大家都来了,再看看还有没有比柴某更合适的人选。”柴德继续说道。

    “唉,纵观县城附近这十里八乡的,还真没有人比柴兄有见识和胆量的,不是赵某奉承,还真非你莫属了。”赵胜懿说道。

    “对,对,没错。”大家也附和着道。

    “那就多谢各位的抬爱了。”柴德拱手客气的说道:“我昨天想了一下,咱们这几家还有村里能一起干事的村民们,全部加起来,差不多近百人,如果柴明再把其他村庄的人和他的一些江湖朋友都叫来,估计能到几百人。这样也就基本上可以成事了。”

    “放心,那些江湖人,都是练家子,不比那些鸟官军差,有的还以一敌十,不谦虚的说,我,张大力对付三五个不成问题。”张大力说道。

    “这个我也想过,并且根据我了解的县衙的兵力,我们不仅人数上占优势,时间、地点也对咱们有利,况且我还有一个棋子可以用,不过现在不能告诉大家。”柴德说道:“即使朝廷知道了这事,上报到朝廷,中央再调集兵马,估计到时候大家拿下几个县衙了,镇压的官兵可能还没出发那。”

    “嗯,这确实是朝廷制度的一个弊端,我也有所耳闻,不然,各地土匪和盗贼也不会那样嚣张了。”赵胜懿说道。

    “对,所以咱们就利用这个弊端来完成我们的目的,不然也不敢做这件事,这样大家还有足够的时间撤离,估计再找个地方安顿的事件都够用了。”柴德自信的说道。

    “那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要速战速决。看看周边哪几个县衙适合咱们攻打,最好是用最少的损失来完成我们的目的。”赵胜懿说道。

    “嗯,有你出主意我心里就有底了,你这个军师可要多费心思了。”柴德说道。

    “嗯,那我就负责打造和收集武器和铠甲了。哈哈。”张大力说道。

    “好,给几个能打的兄弟做些好的装备和武器,让能打的兄弟作为先锋。同时对自己的性命也要做好保护。”赵胜懿说道:“至于其他人吗,那就多用长矛和盾牌,让他们做好自己和大家的防御工作,如此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赵胜懿继续说道。

    “那好,这几天大家就白天商议事情,变卖家当、招募兵丁等事宜。晚上就打造兵器训练士兵,然后,再派些亲信去各县衙打探消息。看看部署情况如何。”柴德说道。

    “好,行,这样好。”张大力和赵胜懿附和道,大家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还有就是,我们要招募一些江湖好汉,义气人士,像那些油腔滑调,不安分的兄弟,那就给些银两打发走,不然,也影响大家的声誉。再说了,咱们这是讨债,不是造反,对当地的老百姓不能欺压,抢夺。不然的话,即使官军不打咱们,老百姓也要跟咱们对抗了。”柴德说道:“虽然现在贪官污吏当道,腐败无处不在。但是那些为了百姓做事的官员,还是要尊敬的。况且我一再强调,大家只是讨债,千万不要伤害人命,所以,在座的各位就辛苦一下跟大家解释明白。”柴德继续说道。

    “放心,这个大家都明白,咱们心里都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没人愿意杀害人的,不过伤人也许在所难免了。”赵胜懿补充的说道。

    “对,我们又不是土匪,盗贼。伤人却是无法避免,但是杀人吗,其实也没几个人敢去做的。”张大力继续说道。

    几人边说边往大厅里面走。

    “让一下,让一下,让我进去。”门口有个三十多岁的大汉。吵嚷着。一身练武的打扮,一看就是练家子,腰间一口单刀,看上去有些分量。

    “是哪位好汉在门口嚷着,让他进来?”柴德说着,回头向庭外走来。

    “听说有个叫赵胜懿的,是哪一位,出来相见一下。”大汉说道。

    “朋友,你是哪位?可否告知一下?”柴德接着说道。

    “在下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康字。”司马康说道。

    “啊,原来是司马兄,不知来此有何见教?为何要见赵胜懿兄弟?”柴德说道。

    “在下是隔壁王村的一个护院,昨天听一个叫柴明的朋友和我家主人说道,有个叫赵胜懿的,号称什么文武全才。”司马康愤愤的说道。

    “而且他名字叫‘胜懿’,有胜过三国的司马懿之意,我虽然不是司马懿的后人,但毕竟几百年前司马家也本是一宗。因此,特来看看,向他请教一二,看看是否真有传说中那样的本事。”司马康继续说道。

    柴德一听是柴明介绍来的,心里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此人定有过人之处,不然柴明也不会激他来此。

    “哦原来如此,司马兄不必介怀,其实赵兄少年时就已经改得此名,当时年幼,也并无此意。”柴德笑着说道。

    这时大家也都往庭院外走来。

    “刚才是这位兄台喊我的字号吗?”赵胜懿边说边走下庭院台阶,来到柴德身边。

    “不错,正是在下,那你也听到我来此的目的了。既然在此,就证明给大家看一,是否人如其名。”司马康说道。

    “刚才柴兄也说了,在下名字其实并无此意,只是年少的一句玩笑话。”赵胜懿说道。

    “哦,那这样不如改成赵败懿如何?反正也是个名字,叫什么都无所谓了。”司马康不屑的说道。

    “司马兄,我等有要事要做,现在切磋,有点儿不合时宜啊,可否等我们做完了这桩事?再行让赵兄和你切磋如何。”柴德说道:“况且,拳脚无眼,伤了彼此,也伤了和气啊。只怕对我们要做的事也有所不利啊。司马兄你看能否宽容一些时日。”柴德继续说道。

    “唉,柴兄不必多言,司马兄今天来此,如果不跟在下切磋一下,我看是不会离开的。”赵胜懿转向司马康说道,同时把自己的右手放在了背后:“司马兄,咱们切磋倒是可以,但是要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和气,如何。”

    赵胜懿明白柴德的想法。他知道柴德不想在起事前结外生枝,恐生变节。如果事情闹大了,让县衙知道了此事,非但比武切磋的事不好解释,就连将要行动的事情也会败露。

    “好,我今天来此本无伤人之意,只是切磋,那就点到为止。”司马康说道。

    柴德看两位切磋之意已定,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退向厅中。

    “好,那就开始了。”司马康话音未落,右脚跺地,人已窜出数尺,一把刀已经刺向赵胜懿前胸。

    大家惊叹之余,不仅钦佩起来。虽然看到刀已到了赵胜懿胸前。却没看清,司马康是如何拔刀、出刀的?可见其手法之快,轻功之了得了。柴德也连连点头,心想‘柴明果然很有眼光,既然是他介绍来,人也错不了,值得相信。’。

    只听铛的一声响。定是武器相交的声音。大家定眼一看,只见赵胜懿手里多了一把剑,这是一把软剑。大家惊讶之余突然想到为何刚才赵胜懿把右手放在腰后,原来早有准备。

    赵胜懿给这把剑取名‘儒生剑’,他打小就跟附近有名气的几位师傅学剑,再加上好学,又喜钻研。自己平时又不喜欢带刀带剑的,所以就选择了软剑作为武器。

    并自创了儒生十式剑,每式却有十招。且招招相扣,攻守自如,手中虽用的是剑,却如用笔一般,招式看似随意,却内含杀击,更带几分潇洒。并且随着对手武器的不同,每招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正所谓书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书生会武功。不仅江湖中人忌惮三分。可是朝廷不容的一个群体。为其所用倒好,反之就会成为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