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结 »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几人进了县城,太阳已经下山,但是道路两边的商家依然红火,酒楼里,三五一伙也是座无虚席,布匹店,肉铺店,水果店也是热闹的很,叫卖声不断,尤其是那些地摊的小商贩叫卖的更是起劲。再看街道两旁的百姓家也都起了炊烟,开始造饭。

    柴德见离城门已经很远,便对捕头王说道:“兄弟,刚才幸好你们及时赶到,不然后果真不敢想象了。”

    包打听说道:“柴大哥你就不用客气了,这是大家的事,咱们应该的。”

    “说来也是,不过你们来的也正是时候,正好我们进城的时候你们赶来了。”柴德说道。

    “哪里话,我们也是算着时辰的,况且不是还有包打听的消息吗,”捕头王说道:“我们已经知道大家伙来的具体时辰了,所以我和包打听早来附近等候了。”

    “原来如此,我说那。”柴德说道。

    “这也是赵兄弟吩咐的,他怕出什么事,就让我们在这里等你们。”捕头王说道。

    “哦,还是赵兄弟想的周全。”柴德说完接着问道:“对了他现在何处。”

    包打听也接着说道:“他自然是在他家的庭院等着大家伙了,从他进城就一直没闲着,先是找到我和捕头王交代了这些事,之后就去他的庭院收拾打点。”

    “他那边如何,是否跟你们说过,这一路还算顺利。”柴德问道。

    “离开你们,我俩便赶回了县城,我们分头找了一些得力的信得过的兄弟,现在有二十多人可以用,”包打听说道:“这些人都是好手,四个城门的布放消息都是这帮人打听的,没成想我们刚安排完事,这赵胜懿就赶来了。”

    捕头王接着说道:“这赵兄也是厉害,进城没多久就能找到我们,不过听他说,他还算顺利,离开你们也没停留,直接奔县城来了,与我们相差也没多久。”

    “我这也是怕县城里出什么差错,所以先让他来打点。”柴德说道。

    说到此时,柴德他们便随着大家伙进了一个小巷子,就听前面带头的人说:“兄弟们咱们到了,前面的那个大庭院就是赵兄的宅院。”说话的人就是捕头王那边的捕头兄弟,是捕头王让他领着大家伙去那里的。

    只见前方是个三进三出的大庭院,大门两边各有一个石狮子,很是气派,门上面的牌匾写作两个字‘赵府’,而门两侧则是一副对联,左为‘一指一脉知天下’,右为‘一药一方定乾坤’横批是‘医心医意’,不乏有些狂意。

    此时大家伙已经进了庭院,里面热闹的很,大家互相见面有说有笑。柴德他们也随着大家走了进去,刚进了门口,就看到屠娘拉着赵胜懿说着什么,而赵胜懿也是边听边点头,听得很是认真。

    因为屠娘,司马康和镖姑她们是最前面的一队人,没等带头的那个铺头介绍完,就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此时赵胜懿也在院中等候大家,见她们走了进来,便上前寒暄问候了一番,司马康便问道:“赵兄可好,这一路顺利否。”

    赵胜懿回答道:“这一路还算好,我们几个快马加鞭,连五里亭都没停,他们也没敢拦,这样就直接进城来了。”

    这时屠娘接着说道:“那可惜了,恐怕你以后也没机会再去那五里亭了。”

    赵胜懿忙问道:“哦,那是为何,难不成这五里亭被人给烧了吗。”

    镖姑接着说道:“虽然没被火烧掉,但也差不多了。”

    “听你们这么说,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而且还是在那五里亭,”赵胜懿说完,看了看大家伙,又接着说道:“我看是这样了,你们身上都有些血迹,或多或少受了伤,定是经过了一场大仗了。”

    屠娘接着说道:“可不吗,我们几个是受了点伤,可那盛家兄弟,就没那么好运了。”

    “我猜到了,可能被你们了解了吧。”赵胜懿说道:“以我对盛家兄弟的了解,他们贪念太大,没有底线,定是放你不过,随即动起了手,最后被你们取了性命。”

    “聪明,赵兄弟不愧是我们的军师,读过书就是好,什么都能猜到,也省得我们费口舌了。”司马康说道。

    “过奖,我也只是猜个大概而已。”赵胜懿说道。

    “司马大哥你可别瞎说,赵兄再厉害,他也不可能猜到到底发生了什么吧,个中细节只凭想象也很难知道吧。”屠娘说道。

    这时赵胜懿也笑着说道:“屠娘说的没错,那就有劳您给在下说一下如何?”

    屠娘也不客气,就把赵胜懿走后发生的事跟他都说了一遍,什么母河打鱼,司马康对她说的与盛家兄弟打斗,还有后来她们赶到如何解救司马康,又如何与那渔夫僧道三人打斗,都细说了,恨不得一个细节都不落下。

    所以,当柴德等人走进院子的时候,这赵胜懿等几人也都没注意到,继续听屠娘说着。又过了一会,就听张大力喊道:“喂,你们还没聊完那,我这边都收拾妥当了,该放的也放好了,该藏的也藏妥了。”

    屠娘见他喊完也接着说道:“别急,我们也刚好说完。”

    柴德也接着说道:“这个张大力,就是不近人情,人家聊的好好的,他非要插上一嘴,这时候他又着急了。”

    赵胜懿见是柴德在说话,忙走过去行礼道:“柴大哥来了,小弟有礼了。”

    “赵兄辛苦了,我听捕头王他们说,你这边都忙完了。”柴德说道。

    “还好,一切算是顺利,”赵胜懿说道:“只是没你们那精彩罢了。”

    大家听完都哈哈的笑了起来。

    赵胜懿又接着说道:“我已经吩咐人准备了酒席,大家忙完,先喝酒吃饭,休息一下,这段时间大家伙赶路也累的够呛,要先休息好,养足精神,在行商议下一步的事。”

    “好,那就听你的。”柴德说道:“这一路确实挺辛苦,大家都需好好调整一番。”

    这时,赵胜懿的家人便带着大家伙向后院摆宴席的地方走去。此时天色也暗了下来,为了掩人耳目,没敢点灯笼,只是在里院用了些蜡烛。

    大家伙按照主宾落座,与出发前在柴德家坐次相同,菜品也是荤素搭配,有冷有热,其中不乏当地的特色菜,为了照顾大家不同的口味,也做了几道其他的南北方的和各地方菜,这满桌的二十几道菜,不仅体现了主人的诚意和细心,也能体会到对大家伙的尊重。

    等大家坐定后有人打趣的说道:“看着这一桌的菜,让我想起了咱们下午在五里亭中情形了。”

    又有人说道:“五里亭的菜那主要的是新鲜,以鲜为主,而赵家的菜则是,味道为主,你看天南海北的应有尽有,我觉得与那五里亭不分伯仲了。”

    大家听完也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赵胜懿站起来说道:“让诸位见笑了,不知道这一桌子的菜是否合大家伙的胃口,我是在这县城里有名的酒楼请的厨子,这厨子南北菜都上手,我每次进城都少不了品尝一下他的手艺,所以我就自作主张让他给大家做了这一桌子的菜。”

    “我觉得很不错,反正我倒是喜欢的紧。”张大力接道。

    “挺全的,我们也觉得不错。”大家附和道。

    赵胜懿接着问道:“刚才那位兄弟说五里亭中的菜,我平日也在那里休息过,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不知诸位今日又遇到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好事的屠娘没等他说完,便把店小二给大家介绍的那几道菜说了一遍,再添油加醋,说的大家伙肚子又咕咕的叫了起来,赵胜懿听她眉飞色舞的说完,也表示以后有机会也去品尝这几道美味的菜肴。

    就这样大厅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有敬酒的有聊天的,把前段时间发生的不愉快都忘在了脑后,经过了这些事大家伙也不外道,各自吃喝着,这时柴德对同桌的几位头领说道:“诸位,咱们从出发到进县城可谓是坎坷不断,可以说每个人都遇到了难题,又都能化险为夷,真是大幸了,总的来说还算顺利,今日咱们就只管喝酒,其他事明早再商议。”

    “好,就这样,”张大力说道:“不过听五里亭的管家说起过,最近县城里好像要举行什么‘争艳大会’,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柴德接道:“以前也有过,我听城里的朋友说起过,说是倒卖一些珠宝之类的物件,不过听说今年搞的特别大,人也多,还有很多外国人也来凑热闹。”

    “这个,都只是听说,具体的情况也不清楚,不知捕头王和包打听他们知道多少。”赵胜懿说道。

    包打听接着说道:“诸位也不用太着急,这事我也有所耳闻,既然大家伙进了城,也就没什么大事了,明日我便派人去打听一番。”

    捕头王也接道:“最近县城里是多了许多人,大部分都是外地来的,至于其他国度的人还未成见过,这事县令和其他几个官员知道,旁人都不让打听,好像挺神秘,要是知道时间,地点,咱们也去凑个热闹。”

    “我也是这么想的,奶奶的反正都是不义之财,见不得人,也见不得光,不如咱们一块收了。”柴明说道。

    “事已至此,咱们先打听清楚了再说,要是与那狗县令有关,去看看也未尝不可。”柴德说道。

    赵胜懿也说道:“对,要么不博,要博就来个大的,咱们一次讨过,之后就归隐山林,要是再去其他的县城,也不是很方便。”

    “对,我也同意,直接来这一波完事。”司马康说道。

    “好,同意。”其他人也附和道。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几个人,他们手里拿着古筝,琵琶和笛等乐器,不容分说,演奏起宴乐来,其中一人伴着声乐唱起了几首宋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心,却上心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几首词被他编成一曲唱出来,声音绵软,曲调高低起伏,让你听了入迷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