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季 » 第六十四章 天日昭昭

第六十四章 天日昭昭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荀子·大略》

    四月初六

    涉及已故皇后宋氏案被彻底敲定,有关简牍统统送入兰台封存。

    外黄县曾经一干人等统统治罪,不论其他罪行,只论杀人。

    一桩事情,只要将其中的矛盾分开处理,那么再转回去看这件事,处理方式就会简单很多,这是荀攸能给皇帝不触及到先帝名声的最佳解。

    只有皇权能够将最终解释权拉到自己手里来,而尚书台也明确的做出了解释,说明了皇帝是为了昭示光熹恩义,加恩的流放族人,宋氏余者被牵连流放的人等统统送返回原籍。

    连原本的渤海王刘悝,都被免罪了,只是不允许归国而已。

    这也就代表了皇帝将此事彻底扫入了历史尘埃,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不会有人再拿此事来做文章了。

    曹操贬也贬了,事情到这里也就到此为止了,皇帝斥责御史大夫,廷尉,尚书台失职,一一有所惩罚。

    但有一点不太好的就是,盖勋回来了。

    若是单纯只是盖勋回不回来,其实也不打紧,毕竟当年将他弹劾出京的早就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但盖勋一回来,除了第一时间见过了皇帝谢恩之后,下一个就去见了何颙,这就让其他原本准备看好戏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可与这位原本的忠直名声有些不符啊?

    但即便盖勋在雒阳内外跳脱无比,高层如杨彪等人的反应都很一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更何况是卢植等尚书了,更是直接让郎卫把守住了尚书台,外人没有公干更是不能进入其中。

    至于为什么?

    因为皇帝将要在四月十五日于宣室殿策问明经两科,这也是登基以来头一次大规模对州郡士子举策论,问明经。

    在上一次的策问明经中,成效斐然,皇帝也一连斥责了其中举荐的不知经义,不明时政的士子十数人,最终落入朝廷的人不过寥寥十人左右。

    虽然上一次皇帝斥责了很多士子,但却没有一家对此有所不满,从头一次的明经策问中,皇帝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这明经科的含金量,因此更多人对于这一次的策问越发趋之若鹜。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句童谣都不用皇帝让绣衣使者广为传播,在皇帝举行策问之后,这句童谣便传遍了雒阳,谁都知道,连皇帝都会哼这首童谣了,这简直就是在打他们这群家族子的脸了。

    雒阳城里的家族因此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要在这一次的明经中找回颜面。

    ......

    安步亭

    汉家十里一亭,又有驿传的作用,当时皇帝送袁隗时,就曾停留此地,待袁隗走后,皇帝亲赐亭名:安步。

    袁隗离去的时候,听闻此名甚至痛哭一场,对袁隗的政治打击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安步二字,取自安步当车一词,出自前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该成语的意思是指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苦生活;

    对向来墙头草,自命不凡,富贵惯了的袁隗而言,羞辱不可谓不大!

    刘备四人堪堪在此停下。

    三人对比同行人等,几乎堪称巨无霸,赵云都须矮刘关张半头,更不提跟随刘备来的五百士卒了。

    “兄在此等候,某先前去探听朝廷动静如何,若果真如明公所言,兄自可拜谒宗正,陛见天子。”

    顿了顿,张飞又道:“若明公远离朝廷时,朝廷突有悔意,驳回诏命,我等也免自缚之难。”

    刘备点点头,对关羽笑道:“益德有楚霸王之神勇,竟也有此虑,倒也少见,哈哈哈哈......”

    关羽赵云二人同时笑了起来。

    三人自黄巾时相识,情同兄弟,出同车,寝同床,在公孙瓒麾下时,这二人更是片刻不离左右,充任刘备护卫,也为刘备帮助公孙瓒练兵有所助益。

    赵云在公孙瓒麾下不被如何看重,反倒是这一路上,赵云即便只是公孙瓒派来护送刘备的,这段时间里也与刘备三人结下了友谊,名为护卫,实为兄弟。

    四人时常切磋武艺,关张二人对于赵云仍旧是赞许不已。

    张飞看到三人乐,于是也跟着乐,拿出皇甫嵩给与刘备的身份铜符在亭长面前晃悠了一番,吩咐亭长端来茶水点心之余,打点了钱,这才跨马走向城门。

    三人看着张飞远去,都乐的摇摇头。

    亭长当时接待皇帝有功,如今混的更是风生水起,行来过往的商贾,官吏,谁不高看他一眼,因他本名姓高,因此又得了个外号,高逢君。

    如今他真名叫啥人们反而不知道了,高逢君这个名字,反而被人们广为称呼。

    高逢君见刘备美须髯,仪表不俗,双长耳垂,双手长如猿猴,即便坐着,双手也搭过了膝盖,这双手,说没练过武艺高逢君是不信的,而且此人身后扈从成群,非富即贵就不说了,那一举一动间都透露着行伍的规矩,高逢君除非是瞎了,才看不见。

    “先前见铜符有姓氏刘字,君莫非为汉室刘姓?”

    高逢君试探着询问。

    刘备起身行礼,答道:“区区督邮,不敢言宗亲二字,亭长羞煞某也。”

    高逢君听到这个回答,哪里还敢让刘备行礼,连忙跳开,慌忙道:“刘君何须自轻?汉家圣天子去岁末明发诏令,令除国者选一人承国,此天下宗亲共证之。”

    刘备闻言,眼睛都亮了几分,就要询问个究竟,却被回来的张飞打断了。

    张飞也不是愣头青,看了眼亭长,开口道:“兄长好生多礼,我等既奉大将军军令募兵归来,自当从速陛见天子才是,何故在此逗留?”

    刘备制止了他,但话头已去,刘备想询问一二,亭长的脸也变得不好看起来,罢了,刘备又只得对亭长拱手行礼道:“多谢亭长相告,备不胜感激。”

    罢了,刘备拉着关张二人,跟着赵云来到亭外,犯了难。

    这一路上对于朝廷如今的情形,他们也有些明了,大将军冲撞宫禁,毫无疑问被关在府中自省。

    原来大将军的一干麾下是走的走,散的散,连当初给他们发了军令的人都找不到了,更不提这支五百人的士卒该如何安置了。

    至于刘备的宗亲身份?

    说白了,这玩意儿就跟一张草纸没什么区别。

    不提前汉孝景皇帝子嗣了,就是光武皇帝之后,也有十王,以刘虞而论,他甚至都不是袭国的那个,要不是自己给力,早就跟刘备一样去织席贩履了。

    张飞说道:“兄勿迟疑,既为宗亲,何不谒见宗正,请宗正为兄向天子陈明缘由,请天子裁断?”

    赵云也看出刘备的迟疑,道:“承蒙刘君不弃,引云为弟,云有一言,不知刘君愿听否?”

    刘备急忙看向赵云。

    赵云北面拱手,道:“云早前于蓟侯麾下听命时便听闻天子仁德,亲宗室,以故幽州牧,今太尉刘公讳虞年迈,效当年光武皇帝故事,着天使赴幽州请刘公归朝居住,此等大义,幽州尽知。

    若刘君以宗亲拜谒,以宗室之名,想来不必使刘君受辱。”

    这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刘备的迟疑。

    在兄弟面前,刘备也不迟疑了,拿着代表了身份的汉代身份证,一枚竹牌子,即秦代的照身贴,而今的符牌,上面写明了他的身份,籍贯,年龄,相貌。

    铜符可以托姓,这玩意儿却造不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