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就认秦始皇为爹 » 第九十六章 百学融为一体

第九十六章 百学融为一体

    当然,嬴政是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凑上去让儒家骂的。

    毕竟,骂了李斯,就不能骂他哟!

    同时赵景也告诉他,仿造纸是个可行的生意。

    累时擦擦汗,饭后擦擦嘴,厕后擦屁股,仿造纸可以无处不在。

    白纸做工精细,不忍心将其这样糟蹋,仿造纸是半成品,可随性而为,却也不能容许肆意糟蹋环境!

    嬴政思量后觉得可行,次日便让巴清带着人前往仿造纸的商贩那进行契约合作。

    能攀上朝廷的关系,这些商贩自然是乐意至极!

    所以很快,这专门用来处理生活杂物的粗纸,就发行在市。

    一开始那些学子弟子们听到商贩如此糟践珍贵的纸时,还欲想上前暴揍一顿。

    结果发现店里面站着有朝廷官商的侍卫。

    就连包装上都画有大秦官商特有的玄鸟图。

    这下众人才明白过来,商贩卖纸,是朝廷特许。

    商贩见朝廷的标识可行,便立马做起了推广生意。

    为了纸的柔软,他还为此废了不少精力。

    而在他这里买过的黔首们,也都在第二日纷纷跑来复购,都说非常好用!

    于是乎,小商贩一夜暴富,他的造纸厂也开始工作爆满。

    可,这消息一闹出,就更加打击了儒家,他们开始无差别攻击。

    感觉已经疯魔了。

    ……

    赵景也感觉到儒家弟子们已经疯魔了。

    在他用自己王爷的身份镇压住这些闹民后。

    可怜的儒家弟子一个个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有人上前质问赵景,“请问王爷,儒家当真如此不堪,叫天下人与之为敌?”

    甚至有人边哭边说,“赵王爷,您就放我们儒家一条路吧,现在黔首们都不选我们儒学,都说我们儒学腐朽古板,可笑狂妄。”

    “赵王爷,孙孔子这些天被气晕了好几日,您就发发善心,就告诉我们纸是怎么做的嘛!”

    “……”

    诸如此类。

    赵景站在牛车前安抚受了惊吓的牛,听到他们的话,冷笑出声。

    “我能放过你们儒家。”

    “可你们儒家能放过天下寒门学子吗?”

    “儒家以前广纳贤才,不计身份地位,人人得以书读。”

    “可看看你们这些人的作为?”

    “如果我真把造纸术交给你们,你们是否完全垄断了学说?”

    赵景想起自己以前所学的一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是讲宋濂家境贫寒却如何刻苦求学,最终学有所成,勉励后人勤奋学习的大致内容。

    明代的人物,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当个故事听听也无妨?

    想着,赵景便对众人讲起了这个故事,“你们既觉得读书学习是件易事,哪怕你们垄断了自己的学说都无伤大雅,不妨听听一则故事。”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这则关于学习的故事,吸引了这些儒家弟子,他们听得入迷。

    中途在心中生了好些不解,倒也因为礼仪,硬生生给忍住,静候赵景说完。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终于,在赵景最后一句落下,周围瞬间举起了许多只手。

    赵景随机点了一个就近的弟子提问。

    弟子皱眉严肃问道:“这个人家境都如此艰苦了,为何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去寻师?坐牛车不就好了?”

    赵景无怒,反笑道,“‘何不食肉糜’?求知是人之常情,心有善学者,不畏艰辛。”

    紧接着弟子身边就有人开口,“那他成了什么圣人吗?”

    赵景想了想,如实说:“开国文臣之首,算不算圣人?”

    文臣之首,或许只能说这个人的文学造就很深,可一旦挂上开国两个字,这寓意就不一样了。

    于是,众弟子表露唏嘘,皆赞叹文中“余”人的厉害。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有人嘟囔道。

    更有人叹息,“难道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苦难,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吗?”

    赵景否决,“非也,苦难是否,在人,不在事。”

    弟子们听入迷了,又问道:“什么是在人不在事?”

    赵景言声为弟子们解答。

    解了一个又一个谜团,让这群弟子脑腹实满。

    其中那一位脾气急躁的“老师”,在听了赵景一个个回答时,都在仔细琢磨。

    听到最后,这位夫子朝赵景深深一拜,道:“老夫谷乐,字九疑。”

    “听了王爷的话,老夫深感愧疚啊。”

    “想当年,孔子四处游说,所抱想理念,便是教化世人,仁和为贵。”

    “当今儒家,为一己私利,创造空朝,欲垄断学说,实在让人惭愧啊。”

    儒家中还能有这么见识的人?

    想来也应该是,距离孔子不过才百年时间。

    听说当今儒家分帮两派,一派在朝廷上,自视清高,垄断学说;一派漂流隐于凡间,四处留学教导,答疑解惑,传承孔子。

    赵景最终也没为难他们,“我并非打压儒家,相反,儒家为百家之首,自然是有他的道理,我受教于儒学,自称一声学子不为过。”

    “谷夫子,儒家之学,毁不在我,在于自己。”

    “李丞相宣扬百学,第一日除了法家,还曾拜访过儒家,可孙孔子不愿学说流滥,不悦拒绝。”

    “你我凡人尔尔,自是改变不了什么天命,谷夫子,可这教学深意,能改变多少寒窗苦命之人?”

    “如同我故事中的那人,若文学隐藏,闭门造车,百姓求学无所从,一辈子愚昧无知,历史的长河可又要流失多少璀璨明星?”

    “学生瞧谷夫子清廉之资,想来年轻时也是家境寒苦,幸得孔子学说,方才有如今的文学造就,徒孙满堂。”

    “可谷夫子今日居然跑来问罪本王,欲要做那垄断之人,拿笔挥刀斩断天下寒士之路。”

    “谷夫子,儒家学说向来是源远流长,对一个人的启意深重。如今为何要独揽自我?而不是广为天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