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开局召唤大将军卫青 » 第二十章:李秀宁入军营,秦军动向

第二十章:李秀宁入军营,秦军动向

    嬴政听完昌平君的话后,拍掌大笑道:“丞相所言正合寡人之意,区区一个韩国,只是大秦东出路上的一小块绊脚石罢了,哪里值得大动干戈。

    只用区区十万人的偏师即可解决掉,寡人相信杨端和有这个能力。”

    尉缭听到嬴政的话,不由得开口劝谏道:“启禀大王,老臣以为若要灭亡韩国,还得增添十万大军,如此方可万无一失。”

    秦王嬴政听到尉缭的话,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在细细斟酌一番后道:“国尉是否太过高看韩国了。

    自我秦国商君变法以来,韩国在战场上遇到我秦军想来都是落荒而逃的份。

    况且韩国如今不过剩下七八万弱旅,寡人以十万大军呈泰山压顶之势出击韩国,定能一战功成。”

    昌平君此时也开口道:“若依国尉的想法,攻打一个区区韩国就需要二十万人马,那攻打魏国、赵国呢?岂不是要倾全国之兵方可攻下这两国?

    而除了三晋之外,更有齐、燕、楚三国,尤其是楚国,我大秦又要出动多少万的兵力呢?”

    看着秦王嬴政脸上的神色,尉缭知道这位大王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由得心中暗叹一声,不再说话。

    当年尉缭之所以不愿意辅佐嬴政,就是因为自入秦之后的几年,尉缭就将嬴政的性格看得清清楚楚

    这位大王无疑是一位明君,但是性格却有着极大的缺陷。

    若是在危难之时,秦王嬴政尚能做到重贤开明,可是若是等大局稳定下来,秦王嬴政就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

    而如今大秦已经拥有足够的实力鲸吞天下,而秦王更是坐稳了王座,自然也就变得听不进他人相反的意见。

    所以尉缭才会在劝谏了一次之后,就不再进谏,他知道再说下去恐怕会惹恼了嬴政。

    虽然嬴政碍于面子不会将自己怎么样,可恶了君王对他也并没有好处。

    嬴政看到尉缭退下没有继续进谏,心中倒是较为欣喜,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朝会中辩论过尉缭。

    以往都是尉缭当他的老师,可是现在嬴政已经28岁了,随着年龄大增长,嬴政其实并不希望还有一个能够当他老师的人存在。

    而今天朝会上的辩论,其实就是尉缭的权威被嬴政的王权压过。

    至于昌平君则是洞察了秦王嬴政的心思,所以才开口帮着嬴政打压尉缭的。

    其实对于昌平君而言,秦国出动多少人马攻打韩国,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丞相,昌平君的地位早已经是一人之下了,现在昌平君唯一的念想就是他的母国楚国了。

    甚至昌平君还希望三晋能继续抵挡秦国几十年的时间,等他百年之后,无论秦楚如何他都看不到了。

    嬴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诏令杨端和,让其在河内郡补足十万军队后,立刻出兵韩国,此战灭韩国!”

    尉缭看着兴奋的秦王嬴政,心中微微一叹,希望这次大秦出兵能够顺利吧,不过那个卫青从情报上来看并不好相与,接下来就看前线的杨端和怎么打了。

    随着秦王的一声令下,秦国这辆经过商鞅精心改革后的战争机器顿时运转了起来。

    而在韩都新郑,韩安看着面前的翩翩少年郎,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问道:“王妹?”

    韩安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他实在是想不到只是短短十多分钟的时间,一个穿着宫装的美少女就变成了一位面色白净的小郎君。

    李秀宁大方的在韩安面前转了一圈,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王兄,可识得王弟否……嘻嘻……”

    听着李秀宁前面两句略带沙哑的中性男声,韩安直接傻眼了:“王妹,你的声音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身材和容貌还能通过化妆来改变,那声音可就相当难改变了。

    李秀宁笑着说道:“不过是一些小技巧,王兄您多多练习也能做到。

    王妹已经准备好了,还请王兄送我去军营吧,王兄应该也不想王妹我从士卒做起吧。”

    韩安点点头,要是让李秀宁从小兵做起的话,那也太浪费人才了。

    要不是担心暴华心里不平衡,韩安都想让李秀宁直接接管新郑的防务,当新郑城中数万韩军的统帅。

    两人立刻走向军营方向,李秀宁走着走着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对了王兄,若是想要练出一支精兵,那恐怕会得罪不少人,还请王兄给我在军中先斩后奏之权。”

    韩安立刻答应道:“此次你任韩军校尉一职,但寡人会将新郑城中的大部分军队都交由你训练,至于怎么训练就看你的本事了。

    另外暴华名义上虽然是你的上司,可寡人会让暴华挑选五千人出来单独训练,军权则是暂时交给你。

    如果寡人估计的不错,秦国大军会在半月内兵发韩国。”

    将暴华抽调出来单独训练一支军队,这也是韩安深思熟虑过后的选择。

    如果贸然空降一个人夺走暴华的兵权,即便暴华原本对韩安忠心,恐怕也会心生怨恨。

    所以韩安才以训练精锐的名义将暴华调走,然后让李秀宁暂时接管新郑大军。

    这样一来,想必暴华肯定没有太多的怨念,而等李秀宁在接下来的秦韩大战中立下功劳,那暴华就更不会有怨言了。

    等到来到军营中,韩安就看到暴华正在校场中训练着数千士卒。

    战国时期,即便是战争频发,可士卒其实也不是天天都训练的。

    毕竟人只要一动,那消耗的粮食就要成倍增长。

    像是韩军在平时的伙食,都是一碗麦粥和一个窝头,一天两顿。

    可要是在打仗或者训练时,韩军想伙食就要家宝贝,一顿就要吃两个窝头和一小块肉干。

    要是天天都这么吃,别说是韩国了,就算是秦国也扛不住。

    所以韩国士卒都是三日一训,十日一大训。

    就算是这样的训练力度,也有许多韩国军官和士卒不能坚守。

    不过暴华确实还算不错,起码他接手的这几天不但将训练坚持了下来,还让韩国士卒们从以前的乱哄哄的一起训练,变成了分批次的训练。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士卒们偷懒,不过就是练兵之人要累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