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 第十五章夜论大势

第十五章夜论大势

    “何以见得?”

    赵云坐到了曹柯的对面,很诧异这位青年农夫竟然驳斥了他的看法。

    要知道他也并非没有眼光之人,当初公孙瓒总督北方四州,论实力可谓天下第一大诸侯。

    可是他却看出来那人有名无实,早晚必败,所有毅然决然的离开。

    果然不出两年,北方四州已经尽数易主,公孙瓒自己也落得个自焚而死的下场。

    至于他对刘备的看法,那刘玄德有手段,有名声,能隐忍,虽然现在只能在小沛容身,但早晚必成大业,现在去投奔正是好时机。

    故而曹柯说他投奔刘备不明智,他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想来这曹柯也只是一个乡野之人,见识自然不会长远,可笑竟然敢说自己不明智。

    他大概只知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已经成了气候的大诸侯,对于刘备这种潜龙在渊的,自然看不到前途所在。

    曹柯见赵云对自己有些轻视,微微笑了一下,想起前世对刘备的评价,侃侃而谈道:“说起来刘玄德有英雄之志,英雄之魂,英雄之气,却唯独欠缺英雄之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刘玄德此时屈居吕布之下,占据小沛那一县之地,如同龙困浅滩,且西有袁术,北有曹操,南有吕布,三虎包夹之下,想成大事,难也!

    他自身都不知前途在何方,子龙兄前去投靠,岂非不明智?”

    曹柯故作高深的叹口气,摇了摇头。

    说到底良将择主跟后世求职是一个道理。

    选择一个大组织,就如同上了一条大船,能行的远,小风小浪撼不动,船上的人比较平稳。

    坏处也显而易见,大船上人多,很难显露出出个人的能力。

    选择一个小组织,就如同上了一条小船,出人头地相对容易,但是却容易翻。

    刘备目前就是一条小船,他后来能够三分天下,性格品质占了一部分,可是运气着实占了更大的部分。

    刘备前期混的凄惨无比,数次被迫抛妻弃子,多少次连小命差点都丢了。

    若不是正好曹操打来,又恰好数十万曹军被周瑜打败,他恐怕要一辈子寄人篱下。

    若不是曹操把马超逼到了张鲁那里,让刘璋感到了威胁,主动打开大门,刘备想强攻蜀地也不容易。

    所以说,机会的确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并非每个有准备的人,都能等来机会。

    赵云怔怔的看着清冷的月光下,曹柯那张清秀俊逸的脸庞,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他目前面临着,正是上大船还是上小船的选择。

    更令他感到惊奇的是,眼前这位青年农夫不止知道刘备屈居小沛,还把刘备目前境况说的一清二楚。

    这哪里是见识短浅?

    简直是运筹帷幄之中,便知天下大势。

    刘备再是乱世明主,可是目前被三大势力夹在中间,想要成事的确很难。

    他再也不敢小瞧眼前这位青年农夫,语气诚恳的道:“贤弟既然不认可刘玄德,不知贤弟心中可有明主?”

    “子龙兄糊涂啊。”

    曹柯笑了笑道:“兄长既然知道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且欲伸大义于天下,我倒问你,当今天下是谁之天下?”

    “当然是汉室天下,”赵云随口回答,突然猛地醒悟道:“贤弟的意思是……让愚兄投曹?”

    其实以曹柯的想法,未来若让他选择一个诸侯效忠,当然会选择投曹啊。

    虽然他这个曹姓是被送到了曹家沟之后捡来的,跟曹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是他却知道历史走向,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曹魏的实力一直是吊打吴蜀的状态。

    抱大腿当然要抱最粗的那根。

    “大丈夫生当世上,当携三尺之剑,升天子之阶,如今天子仍在,子龙兄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赵云闻言陷入沉思之中。

    不得不说,曹柯的语言很有诱惑力,“携三尺之剑,升天子之阶”,跟他所说的“心中有百姓,肩上有朝廷”达到某种契合。

    但是谁都知道,汉室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所谓“匡扶汉室”乃是各诸侯所打的一面旗帜,心底里却是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谁也没有打算真正的去为汉室效忠。

    如今天子在曹操手中,效忠于汉室不就是投曹操么?

    当然,现在的赵云跟曹操也没仇,不像投靠刘备之后那般秉持汉贼不两立。

    “不知子龙兄在公孙瓒处,官居何职?可曾封爵?”曹柯继续忽悠道。

    “不过主骑校尉而已,怎可能封爵?”

    赵云满不在乎的说着,随手从一个包袱里取出一条黑色绶带和一枚小小的铜印。

    主骑校尉并非将军,乃是中层武职,秩一千石。

    黑绶铜印便是朝廷颁发的信物。

    公孙瓒当初总督北方四州,为赵云这等勇将谋得这样的武职,并不算高。

    而且公孙瓒也没有封爵的权利。

    曹柯把赵云的印绶拿在手里把玩,心想要是能将这枚赵云的铜印拿到后世去拍卖,不知能拍出多少钱。

    虽然只是一个校尉的铜印,但是比博望县令也要高出两个等级。

    他随口道:“听闻天子东归之时,于驾前立下功劳者,四征四镇甚至骠骑将军也时有赏之,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朝廷封赏,子龙兄投靠其他任何诸侯,都不可能得到啊。”

    “贤弟金玉良言,”赵云揉着下巴微微点头。

    投靠朝廷的确是有这优势,封赏起点也比较高,而且能封侯,那是实打实的荣耀,在任何诸侯那里都得不到。

    此时赵云心里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再也不敢拿曹柯当个普通农夫看,冲曹柯拱手施礼道:“听君一席话,顿使愚兄茅塞顿开。

    至于择主之事也不急在一时,终归是要把小师妹送往荆襄之后再说。

    这段时间容愚兄再想想。”

    他见曹柯拿着那铜印绶带似乎很是喜欢,于是道:“此印绶乃公孙将军所奏请,于我已无用,贤弟若喜欢,就留着吧。”

    “给我了?”

    曹柯心想这玩意儿又没有照片认证,留着唬人倒是个神器,于是毫不客气的收下了,“子龙兄既然不急,不妨在这里多住几日,咱们早晚畅谈,倒也快慰。”

    “得以聆听贤弟高论,愚兄荣幸之至,”赵云并非朝秦暮楚之人,择主极为慎重。

    感觉听曹柯纵论形势,的确能对他选择主公有帮助,所以曹柯邀请他多住几天,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这时候曹柯又问道:“不知子龙兄可知道,当初尊师童渊前辈为何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