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橙树下 » 第七章 记忆书店03

第七章 记忆书店03

    星期天上午,韩冰看着财务发过来的销售周报,心里乐开了花。搞了签售会的5家分店,销量连续一周持续上涨。签售会对销量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她打算接下来让所有店都举办一场李沃教授的签售活动。

    她拨通了李沃的电话。“李教授您好,我是韩冰,周末愉快啊!打电话给您是想跟您商量点事,不知教授方便不?”

    “韩总,您好,周末都没有回家休息啊,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只要我李某办得到的一定竭尽全力。”

    “教授您客气了,我就是看了数据,发现签售对您新书的发布还是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所以打算接着再签几场,不知道您那边时间能不能安排。”因为李沃的客气,韩冰有点不太好意思开口。

    “韩总,您看这样行不行,您安排把所有签售会的时间汇总整理一下,我安排一下,期末前时间也确实有点紧张,我尽量抽时间配合您们。”李沃没打算拒绝韩冰。

    韩冰真诚地谢过李沃。接着又给几个分店的店长打了电话,让她们申请物料,做好签售会的准备。助理问她需不需要审核一下签售会的名单和时间,她说不用看,发一份到微信就行,她要转发给教授看一下。

    一切安排妥当她拿起车钥匙往外走去,她约了南山银行的苏行长喝茶。这笔款能不能贷出来,就看今天谈的结果了。

    以前都去李立的“万方山庄”,现在宋秀莲不在了,再去就不太合适。他们就约在南大旁边的“秀水阁”,学校旁边的茶楼没有设棋牌室,就比较清静方便谈事情。

    她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沏了一壶“金峻梅”,点了几道小吃,耐心地等着。

    苏行长到的时间,也比约定的提前了十分钟。她大约四十来岁,一头修剪工整的短发,蓝色的西服套装外罩了件黑色的风衣,高挑修长,提着一款黑色的桶包,画着淡妆,美得含蓄,

    韩冰是从2013年开始经营书店的,她跟舒明结婚的那年,也是她毕业的那年。

    韩冰和舒明两人是南大的校友。舒明高她两级,学心理学,毕业时“宏波雷达厂”来学校招人。舒明跑到韩冰教室外,把韩冰叫出去,说,“”

    负责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不是重要的岗位,但宏波厂是国企,主要做雷达效益也不错,竞争还是非本来舒明是学的心理学专业,跟档案管理完全不沾边,但是因为舒明在校时是学生会主席,又在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了四年图书,最后凭着一幅好口才和过硬的图书管理经验击败了很多档案专业的学生,勤工俭学尽管当时互联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韩冰坚信,纸质书籍和实体书店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她相信,人们渴望在书店中寻找到一种文化氛围,一种可以放松心情的社交场所。并且她自己对书店也是有情怀的,特别是有年代感的书店,她有一种固执的情结。

    在2020年,她把手上的两家书店更名为“记忆书店”。她希望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过去的记忆,同时也留下新的记忆。

    书店以销售人文社科、艺术、小说等书籍为主,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空间。

    在“记忆书店”的经营中,韩冰有自己的理念,书店不仅仅是售卖书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提供文化服务和阅读体验的场所。书店的记忆咖啡角是当地有名的,无论是咖啡还是一周一次的沙龙,都是当地颇具口碑的。因此,韩冰自己也有一定的影响。

    她鼓励读者在这里阅读、分享和交流,让书店成为社区的一部分,为社区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子阅读的兴起,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书店面对毁灭性的打击,五十家连锁萎缩到二十家,韩冰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至今也未能得以喘息。

    疫情期间,她开始引入更多的主题线上展览、讲座和研讨会,增加书店的活动种类,吸引更多的读者。同时,她也开始签约了更多社科和文学类新锐作家,扩大书店的影响力,同时把产业链往上游出版类拓展,一方面丰富产业链,另一方面压缩成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书店逐渐恢复了生机。读者们开始重新回到书店,享受那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和社交乐趣。韩冰感到很欣慰,但书店资产负债率高达90%,银行到期债务越来越多,资金压力让管理团队喘不过气来,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帮我转李沃教授”韩冰拨通南大传达室电话,“好的,好的,对,李沃教授,让他回个电话”。大概传达室说李沃教授不在办公室。

    “妈妈接电话了“,下午3点,韩冰的电话响了,是李沃教授打过来的。

    “韩冰吗?您找我有什么事吗?”电话里响起李沃平淡浑厚的男中音。

    “李教授,是我,记忆书店的韩冰,我有点事情想跟你当谈一下,是关于我们上次谈到的创业孵化营的事,我想了一下,也许书店这边可以尝试一下。”韩冰说话的时候,语气里充满了恳切和期待。

    “哦,是这样啊,那你方便的话,就来我们学校一趟吧,我介绍孵化营的黄主任给您认识。”李沃教授说道。

    韩冰觉得机会来了,赶紧收拾了一下,赶往南大。她心里有点紧张,但也觉得有一线希望。到了南大,她找到了李沃教授的办公室。

    李沃坐在靠窗的一张办公桌前,一绺阳光斜射到他那俊朗的右脸上,左脸庞形成一道阴影,整个人看起来更加严肃和棱角分明。

    他无论是长相还是处事都是一板一眼的,不热情也不生疏,中规中矩的,与印象中那些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有很大不同。

    “李教授”韩冰轻轻叫了一声,一脸标准的职业微笑,大步朝李沃走过去。

    “过来了”李沃起身,很礼貌地扭身拉过旁边坐位上的一把木椅,摆放到她的桌子旁边,又迎着韩冰伸过去的秀手,轻轻地握了一下。

    “坐吧”他朝韩冰点点头。

    “上次不是觉得不太合适吗,怎么又想参加了”他接下来问韩冰。

    “我们也在转型,在图书供应链和销售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线书城,我们用到了更多算法,我想我们不同于传统书店,我们是大数据公司开发和应用平台,报创业营我们是想对接更多的科技`资源”韩冰认真地介绍参加孵化营的初衷,当然,她并不想在李沃面前坦白书店的资金状况,也并不急切表达融资的目的,她清楚跟李沃的关系还仅限于认识,说得太多反而不好。

    “好,您们有信心就行,我带您去见黄主任”李沃站起来,韩冰也站起来跟着李沃朝门边走去。

    路上李沃并未跟她聊太多,似乎对韩冰的一切并不关心。“也许他对孵化营的事了解并不多”韩冰这样想着也就没有刻意打听。

    “李教授,听说您在八八网做一档心理咨询节目,常去那边办公吗,以后可以到那里去见您吗”想到八八网离书店总部比较近,韩冰想把以后见面的时间约到那,并且想顺便拜访八八网的管理层。

    “韩总消息灵通,我除了学校,其余时间都在那边了,可以在那边见面的,八八那边李总给我单独弄了个办公室”李沃略显意外。

    韩冰跟随李沃来到南大科技创新中心,见到了黄主任。黄主任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性,她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在黄主任的办公室里,韩冰向她介绍了记忆书店的转型计划和目标,黄主任对此表示了支持和鼓励。

    韩冰也向黄主任询问了孵化营的具体情况,包括课程设置、导师团队、孵化服务等方面。黄主任详细地介绍了孵化营的内容,并且表示可以帮助记忆书店对接更多的科技资源和投资人。韩冰感到非常高兴,她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帮助记忆书店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发展。

    在离开科技创新中心之前,韩冰向黄主任询问了关于融资方面的问题。黄主任建议韩冰可以先提交一份商业计划书,详细地介绍记忆书店的商业模式、运营计划、市场分析等方面。黄主任表示,如果计划书初审通过,他们可以帮助记忆书店报名学校的秋季创业大赛,前十名可以参加市宣传部和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创业大赛,将对接更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

    李沃送韩冰出了教学楼。回到记忆书店之后,韩冰开始着手准备商业计划书。她找来了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和撰写商业计划书。在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韩冰不断地与黄主任沟通,完善商业计划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商业计划书终于完成了。

    韩冰将商业计划书提交给了黄主任,黄主任对商业计划书表示了认可,并辅助韩冰在网站报名参加创业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