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十章:吴国援军,文鸯来袭

第十章:吴国援军,文鸯来袭

    李途已经从那个回来的人口中得知了兄长那边的全部事。

    诸葛启一询问,李途就激动的全盘托出。

    “我兄长现在昆阳城中,他已经杀入城中了,而且还缴获了不少粮草和马匹,让我们不用管他,他打算继续往北。”

    “昆阳啊…跑这么远?”

    李途:“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他跑去了昆阳,我们就是想帮他都帮不上了。”

    “我们现在是肯定帮不上他了,更大的问题是他孤立无援…敌军一旦反应过来,怕是难以支撑太久。”

    “那…让他回来?”

    诸葛启思虑一阵,想清轻重缓急后,摇摇头:“恐怕我们想联系他都联系不上,李远不比我笨,他也知道不能在一个地待太久,这会说不定已经转移了。”

    “对了公子。”李途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忙说道:“那个人还说,我兄不让他回去了。”

    “那就是了。”

    诸葛启在刚刚思考时,就已经权衡好了,李远的死活诸葛启已经不打算管了。

    诸葛启也是没办法,他出来都是拼着命上的。

    眼下,唯一破局之策,就是吴国的援军赶紧到,淮水迟早也被魏军强渡了。

    吴国是什么形势诸葛启并不知道,乃至诸葛诞都不知道,因为孙綝没给回信。

    吴国方面,孙綝也没闲着,一直都在调兵。

    只是要突然调遣大军北上,这可是个大工程,一两天三四天根本完不成。

    从开始动员算,已经有半个月之多了,孙綝才集结了七万人。

    正准备北上支援。

    而先一步北上的文钦、文鸯、唐咨、全端、全怿、全静等人也已经进入淮南境内了。

    他们几个意见有点不统一。

    文钦、唐咨是想直奔寿春,和诸葛诞共同作战。

    而三全则是想要先探一探诸葛诞和魏军的战况,而后再做打算。

    三全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就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嘛。

    也正常,虽然现在诸葛诞反叛了,但到底不是他们吴国的将领,三全自然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帮他。

    几人争论几天无果,索性就取个中。

    几人也不再屯驻原地不动,继续行军,带着三万人来到可寿春东北方向。

    此地虽然距正面战场还有些路程,但也可以第一时间洞悉战况。

    花了五天时间,走走停停,今天凌晨时才刚到。

    他们一到地方,就派斥候前去观测战况。

    文钦心中可是着急的很,作为淮南第二叛的发起者之一,文钦最想推翻司马氏的。

    黄昏时,斥候回来了。

    文钦听说时,正在和儿子文鸯同袍唐咨谈论对付司马昭的对策。

    文钦忙道:“斥候过来,我们也快去听听前线情况吧?”

    唐咨点点头,文鸯没去。

    文钦和唐咨结伴找了过去。

    他二人到时,三全正在询问斥候。

    全怿见二人到来,便指着那斥候说:“你们二人来的正是时候,省得我叫人去喊你们了,斥候归来说,前线情况较为僵持,详细的就让他和你们说吧。”

    全怿说的较为简单,只是笼统的叙述了一下。

    之后斥候把详细的情况如实告诉了文钦、唐咨二人。

    其实也不是多复杂,就是北岸魏军强行渡河,南岸诸葛诞军极力阻挡。

    文钦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眼前一亮,急忙说道:“那这是好机会啊,我们加入进去,共同抵抗北岸敌军岂不更好?”

    三全听到这话都沉默了。

    最后还是全怿开口接上了话:“眼下我军刚到,将士们身心俱疲,总要休息吧?”

    文钦觉得有些道理,点头道:“那需要休息多长时间?”

    “嗯~”全怿心中权衡后给出答复:明天,天一亮就加入战场,驰援诸葛诞,文将军意下如何?

    文钦同意了。

    就这样,休息一晚上。

    全怿在权衡过后,觉得既然已经来了,一直看戏可不行,这一战吴国大军都集结了,毫不夸张的说,除了那些不能动的兵力外,可调动的兵力都被集结了起来。

    说是倾全国之力的一战也不为过。

    全怿父亲是全琮多少有些见识,知道这一战不能瞎胡搞。

    ···

    一晃,一夜时间过去了。

    三全没有反悔,分给文钦、文鸯、唐咨一万兵力,让他带着一万人,先一步赶赴战场。

    三全带着其余人随后跟上。

    三人没意见。

    带着一万人就出发了。

    其中,文钦之子文鸯带了一千人和两百骑兵,作为先锋快文钦一步西进赶往战场处。

    文鸯行进速度极快,不过两个时辰就带着两百骑兵赶到了战场。

    此时,诸葛诞军正在岸边阻击渡河的魏国军队。

    文鸯怕被盟军误解,没有直接带人过去,而是先派人过去联络。

    其实,早在昨晚三全就已经派人来诸葛诞军中说过他们天亮就会来支援的事了。

    但稳妥起见,还是要再说一下才行。

    很快,派出去联络的人就回来了。

    在确定不会被误伤后,文鸯不带一点犹豫的就加入进了战斗中。

    文鸯本就是魏将,现在重新对付起了魏军也是游刃有余。

    文鸯策马杀到,手握长枪大喝道:“我乃谯郡文次骞,贼兵受死。”

    文鸯名叫文俶,小名为阿鸯,字次骞。

    此言一出,不少还在水里的魏军顿时一愣。

    这个名字他们都很耳熟,不,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上一次淮南叛乱,一人杀入阵中,大喊司马师,司马师当时割了眼上的瘤,本就有伤在身。

    文鸯突然来攻,加上文鸯这一喊,使得司马师大惊之下,眼珠子都掉了出来。

    而司马师也是狠人,在这个疼痛难忍的情况下,还因为害怕扰乱军心,咬着被子愣是忍住了。

    文鸯进出六七次,魏军也够勇猛,久攻不下,便撤退了。

    司马师在平叛后,就死了。

    这件事,魏军将士基本上都知道,甚至在这些渡河的人中,还有不少都是亲身参与过那次战斗的。

    就算是没经历过,也都多少听过关于文鸯的传闻。

    这不,文鸯名字一传出,不少人都有点慌了。

    他们慌倒不全是因为文鸯,而是因为文鸯到来,岂不是证明吴国也来人了?

    这个消息在半个时辰后,传到了后方的州泰耳朵里。

    “不妙,大不妙,吴军来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