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十二章:文鸯驰援诸葛启,路生事端

第十二章:文鸯驰援诸葛启,路生事端

    全怿在这一瞬间想了很多。

    全怿和文钦父子唐咨几人想的一样。

    都是觉得如若在豫州这个中原腹地安插进去一支队伍,能最大可能的牵制魏军。

    这对眼下的局势来说,无疑是最好的。

    而且,文鸯的这个建议,就是闹到孙綝那,孙綝也会同意。

    全怿权衡再三,索性自己先同意得了。

    “那将军你是答应了?”

    全怿摇头。

    文文钦感到疑惑:“那将军刚刚言语又是什么意思?”

    “我也没拒绝啊。”全怿反驳,而后又说:“我只是有一个提议而已。”

    “什么建议?”

    “我想让全端跟着一同前往。”

    全端是全琮的从子,也是全怿的堂兄弟,虽然不是亲的,但也是同族。

    关系很好。

    让全端跟着去,全怿就是想让全怿在旁盯着点,说到底全怿还是不太放心文鸯这个魏国降将。

    不过也在常理之中,文钦在听到全怿的部署后,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文钦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说什么,点点头同意了。

    皆大欢喜,全怿也同意了。

    全怿分派五千人给全端,五千人给文鸯,虽然带兵人数一致,但名义上全端为主将,文鸯为全端的副将。

    不管怎么样,全怿好歹是同意了这个建议。

    几人一合计,不再拖沓,今天准备携带的粮食,挑选精锐将士,明天就出发。

    这倒是和司马昭方面王基回豫州的时间撞上了。

    时间来到第二天,一大早,淮水南北皆安静了下来。

    魏军没再强渡。

    因为双方都有大事在准备。

    司马昭送王基离开,回豫州平叛。

    全怿、文钦等将领则是目送全端和文鸯带兵离营寨,前去驰援豫州诸葛启。

    ···

    与此同时,豫州,安城。

    魏军今天主动来攻,诸葛启亲临城墙,指挥作战。

    魏军将领有些着急了,他在得到李远那边的情况后就急了,他害怕再搞不定安城中的敌人,会被上面降罪。

    思来想去选择了主动进攻。

    诸葛启乐得他来攻,守城远比他攻城的轻松。

    这场攻城战持续了一上午,他们久攻无果就撤了。

    死人倒是不算多,但伤兵很多。

    回到营寨清点完伤兵数量后,那魏将大为懊悔,伤者小半,战斗力大打折扣。

    经此一战,王基留下来的这伙人战斗力已经不行了,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被李途夜袭成功,攻城也是损伤过半。

    士气也已荡然无存。

    那个魏军将领学聪明了,不再打算主动出击了,聚集兵力于北营,严防夜袭,全天全夜巡视,他亲自监督。

    诸葛启得知这个情况后,知道难以全歼,便也打消了个这个念头。

    两天后。

    豫、扬交界处。

    王基正带兵前行,忽然听到有马蹄声从南面响起。

    而且那所以越来越近。

    王基心中倏地一寒,他刚想派人去查看那边是什么情况,就见一人一骑从南面飞速跑来,看他身上甲胄应该是魏军无疑。

    王基身边副将急忙挡在前头大喊:“来者何人?”

    “将军,我是被派出在大军周边随行查探情况的斥候。”

    王基断定豫州的情况诸葛诞也知道,所以才会这么做的。

    副将询问:“你匆匆赶回所为何事?”

    “有情况,南面有情况。”

    王基皱眉,心中暗道不妙。

    正在这时,副将再度开口询问:“什么情况?”

    “有敌人,我看到他们了。”

    “是诸葛诞的人?”

    “不…应该不是,甲胄不太像。”

    闻言,王基立马就想到了吴军当即就说:“是吴国军队,他们可发现你了?”

    “禀将军,属下骑着马…马蹄声…应该被他们听到了。”

    王基稍加思索,就有了应对之策。

    王基想的很简单,不能让文鸯他们诸葛启汇合。

    王基当机立断道:“王六。”

    副将忙道:“属下在。”

    “你带一千…一千骑兵,速行,争取赶在他们还没反应之前,阻击到那伙吾军,趁其不备说不定还能冲杀溃散,如若形势不好,就撤。”

    “我带兵随后就到。”

    王六没有犹豫,当即就接命令带人前去了。

    ……

    骑兵速度就是快。

    很快就赶到了文鸯等吴军的前头。

    全端和文鸯早有准备,一见魏军骑兵,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对策。

    二人各自率领本部往两边撤,摆出防御阵型。

    留出中间条路,就是让骑兵往里进的。

    这一举动也让王六确定吴军确实已经发现那个斥候了,否则不会短时间内就做出对策的。

    他猜的没错,文鸯和全端确实看到了发现那个斥候,这一路上,二人都在商议对策。

    好在全端不是那种自己不行,还不听劝的人。

    全端能力只能说是凑合,原时空中救援诸葛诞中了钟会的计,被迫降魏了。

    全端大喝:“甲兵上前,弓箭手准备,放箭!”

    紧接着…

    “咻咻咻…”

    箭如雨下,此时魏军骑兵还未到近前,就先被射了一轮。

    射到马,人仰马翻。

    射到人,马跑人落。

    而全端躲在将士后面指挥作战,不断喊道:“射战马,射战马。”

    另一边文鸯也做好了阵型。

    和全端不同的是,文鸯持枪策马站在靠前的位置上。

    文鸯在前头是因为等全端那边放完一轮箭,他要带着人杀上去。

    放一轮箭后,魏军骑兵定然已经少了七七八八。

    这时候杀出,就和捡人头差不多。

    就和文鸯预料的一样,全端那边一轮箭放出。

    魏军人死多少不知道,反正马没多少了,还坐在马背上的人十不存二。

    文鸯瞅准时机,大喊:“随我杀!”

    文鸯首当其中,当即拍马杀出,手握长枪,太阳照射甲胄发出刺眼的光,可谓是神兵天降。

    勇猛的文鸯渲染的他麾下将士也个个凶悍异常,跟着文鸯就杀了出去。

    有骑马的,有跑路的。

    一窝蜂杀来,气势磅礴。

    王六本想组织将士迎上去打一合,实在不行再撤也不迟。

    因为王六觉得吴军陆战不行。

    但是···

    他环顾四周,发现众将将士气低迷,不少人正在从地上爬起来。

    战马也是死的死、伤的伤、惊的惊。

    根本没法打。

    眼见文鸯杀到近处,王六自知大势已去,想起了临出发前王基的话,形势不妙就撤。

    王六当即做出决策。

    “撤,勿要恋战,全都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