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二十七章:连避三战,卸敌防备

第二十七章:连避三战,卸敌防备

    施绩伤势有所好转,但还无法活动,他对诸葛启的建议是完全赞同。

    “暂避锋芒说的简单,但要怎么避战?”文鸯心中有疑,便问:“光靠棘阳城墙?怕是难以守住吧?”

    “棘阳确实守不住,我的打算是舍弃棘阳,带上全部粮食,撤出城。”

    “我赞同。”全端在听到王基来了时,就不想再待在这了,所以诸葛启一说这话他就第一个站出来表率了。

    “我可不是怕,而是再不走就要困死城中了。”

    几人都没说他什么,诸葛启继续说自己的对策。

    “但,我们也不能撤的那么利索,还要利用一下这座城,最好能给予王基致命一击。”

    “怎么做?”

    “故意示弱,诱敌深入,以火烧之!”

    文鸯再问:“百姓呢?”

    “肯定要迁出城去,我又不好杀,自然不会滥杀无辜。”

    文鸯点点头,这就好。

    文鸯还以为诸葛启什么都不顾了呢。

    “这样,趁着王基还未赶到。”诸葛启稍加思索,又说道:

    “你去城中散出消息,青壮男子有意参军,我们皆收,给予钱财、粮食,再向他们陈明情况,愿意出城的给予一点口粮,不愿意的,撵出城去。”

    文鸯点点头。

    “还有,准备木头,这场火,就是烧不死他们,也要挫一挫敌军锐气。”

    “可行。”

    文鸯、施绩乃至全端一致认可了诸葛启的计策。

    商定后,文鸯就立马按照诸葛启的意思去做了。

    全端协助文鸯,施绩休息,诸葛启去办最重要的一件事。

    查收城中粮食。

    后勤自古都是重中之重的事,这件事诸葛启不放心给别人。

    带着李途等将士就去查收了。

    文鸯这时候也已经在开始按照诸葛启的意思就地征召青壮年男人们参军了。

    ……

    干到晚上,诸葛启已经把城中粮食都收到了一处。

    文鸯也征召了九百多青壮男人,这已经是棘阳城中全部符合的人了。

    这些人中,有的愿意,有的最初不愿意,不管怎么样最终都被说服纳入麾下了。

    而这些人,文鸯也没亏待,钱财没少给,也没少给他们家人钱财。

    安顿好他们,文鸯和全端就去找诸葛启了,把这事告诉了诸葛启。

    诸葛启也正要找他俩,因为要开始实施计划了。

    诸葛启说:“敌军最迟明天下午就能到,今晚我们就要做好准备。”

    文鸯回答:“还需要做什么尽管说。”

    “火攻之计,固然很好,但诱敌深入之策也至关重要,我需要文将军你去主动和王基交战,交战后要洋装战败。”

    接着诸葛启又对全端说:“全将军你作为伏兵,埋伏在文鸯撤回的必经之路了,伏击敌军,与文鸯合击敌军,但…还是要战败撤退,这次要露出溃败之象,适当性的丢盔弃甲,诱敌追击。”

    听完这话,文鸯和全端脸色都格外凝重,这个事不好办。

    任务很重。

    诸葛启说起来倒是挺简单,但他俩去实际操作可就很难了。

    不过二人还是接下了这个严峻的任务。

    眼下一切都部署好了,就差这一步骤,自然不能临阵畏缩。

    文鸯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一定尽力而为。”

    诸葛启点点头,而后走到文鸯身前,深深的对视一眼,接着又问:“骑兵,一千人,带甲,可够?”

    “足够。”

    “全将军,给你一千五百人步卒,不带甲,如何?”

    “可以。”

    反正也不是正面作战,人多了反而还不好撤退,两千五百人,差不多可以。

    “那就集结军队,出城按计划进行吧。”

    文鸯、全端二人点头,而后就各自挑选一些人,即刻出城径直往北去了。

    与此同时,棘阳城中的百姓也都在出城。

    这也多亏了张渊帮忙,张渊在棘阳县颇有声望,很受敬仰,百姓也都愿意听他的。

    有他出言帮着劝说百姓,百姓们这才纷纷出了城。

    事成之后,诸葛启向张渊道谢,张渊却摆摆手说:“老夫只是不想让百姓受苦,不必如此,魏军势大,非常人可敌,你且好自为之。”

    然后,他就领着女儿走了。

    待到第二天。

    棘阳已经是空城一座了,诸葛启和施绩连夜带人在城中备好了燃烧点。

    大军撤出城,诸葛启并没出去,而是带着李途等五百人接应文鸯他们。

    …

    话分两头。

    文鸯和全端已经各就各位了。

    现在是,圈套已设,埋伏已完,只等敌军进来。

    王基和钟毓二人正在带兵靠近。

    二人行军速度不算快,他俩并没有日夜兼程,夜里会停下休息。

    王基刚想停下休整,顺便派人去探一下前面的情况之时。

    倏忽间,一阵马蹄声响起。

    王基看过去,只见敌军已经杀了过来。

    全是骑兵。

    王基立马指挥作战,先让弓箭手准备放箭,甲士则是被调到前头抵挡。

    伴随咻咻声,不少人被射下马,或是马被射死。

    文鸯暗骂狡诈,胡乱杀了一通,当即就下令撤退。

    人少好掉头,来的快撤的也快。

    见文鸯撤了,王基很纳闷,王基没贸然的追击,他害怕有伏兵,缓缓前行,保持高度集中,时刻观察左右情况。

    又继续往前行进了一会,文鸯再度杀了出来,而且,这次还有另外一伙伏兵从两侧杀了过来。

    幸好王基早有准备,及时防守,方才没造成太大损伤。

    王基不由捋胡须大笑道:“敌军伏兵伏击未果,士气必然大跌。”

    文鸯极力挽回士气,不论是以钱财、粮食作为激励,士气好歹是激励起来了。

    文鸯和全端跑的头也不回,按照诸葛启的意思,直奔棘阳城中。

    诸葛启站在城墙上,看到烟尘滚滚,急忙下城墙,对李途说道:“让人各就各位。”

    “喏。”

    诸葛启手底下这五百人都是诸葛诞的亲信,调度起来远比吴军轻松。

    诸葛启也已经事先告诉他们何时动手了。

    李途把话传到刚回来,城外烟尘已经逼近,自然是文鸯和全端。

    他俩立马进城,文鸯也没下马,就在马背上说:“敌军追来了,接下怎么办?”

    “再打一场,要战败撤回城中。”

    “行。”文鸯点点头:“我去。”

    “全将军,你就带着你的人撤吧,从南门撤出。”

    全端照做。

    文鸯则是带着骑兵出城,又去和王基打去了。

    诸葛启要一败再败还败,也是为了消除敌将的戒心,不管来人是不是王基。

    文鸯刚带军往北没多久,就迎面碰到了王基,带军赶来。

    王基见状,立马命令骑兵上前冲击。

    王基此时心中的忧虑已经被打消的差不多了。

    文鸯见状,没有应战,直接掉头。

    他的任务本来就是诱敌深入,没必要硬碰硬徒增伤亡。

    而另一边的诸葛启看到尘土,也明白是什么情况。

    好在文鸯及时掉头的快,王基追的并不是太紧,有时间进城。

    诸葛启对文鸯说:“你先撤,我留下完成最后的计划。”

    文鸯会意,没有迟疑,带着人就有序往南撤离了。

    诸葛启眼见敌军逼近,即刻关上城门还象征性的带几人登上城墙射了几下。

    王基心中忧虑已无,见城门刚关上,以为敌来不及防守,便想要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攻克棘阳,当即下令开始攻城。

    再看城里其他地方,已经有火光燃烧起来了。

    …

    临走前,诸葛启还扔了一把火,翻身上马,迅速撤走。

    王基不明情况,还在积极攻城不费丝毫劲,就攻破了城门。

    王基倏然感觉不太对劲,敌军就是人再少也不会这么轻松的就攻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