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二十九章:司马昭气急,野心家

第二十九章:司马昭气急,野心家

    王徽垂头丧气的点点头。

    钟会则是立马派人送往丘头司马昭的大营之中了。

    司马昭得知这个情况后,气的已经说不出话了。

    今天早上,贾充刚到,司马昭这会儿正在和贾充商量对策。

    却不想,对策还没想到,先得到了一个噩耗。

    贾充看出司马昭此时已经气的发不出声了。

    便低头一言不发。

    但贾充也不是纯低头,而是在心中默默思量着眼下的局势优劣。

    等到司马昭那边自己安抚好愤怒后,贾充方才开口,拱手道:“眼下,我军粮草充足,王徽虽然被吴军使诈烧毁了营寨,但对我军整体来说无伤大雅,大将军无需愤怒。”

    贾充这番话虽然也有安慰的成分,但也确实如同贾充说的那样。

    司马昭粮草充足,固然有些小损失,但对大局来说···还受得了。

    无非就是军心受挫了。

    给点钱财激励一下就是了。

    听了贾充的话,司马昭也略微好受了一点。

    “话虽如此,南岸的诸葛诞之患,一日不除危害就会加重一份。”司马昭点点头,语气平和的说道:“前几天辽东就出了事,下一次还指不定会是哪里出事呢。”

    “哈哈···”贾充捋了捋胡须,信心十足的笑道:“辽东不过小打小闹,有石苞出战,必定无忧,大将军无需忧心。”

    司马昭看了贾充一眼,询问:“话虽如此,但诸葛诞之事也不能不管吧?我要你来是为了向你问策,而非听你吹捧?”

    被司马昭这么一说,贾充不免尴尬,咳咳几下,方正色道:“就眼下情形,怕是短时间无法渡过淮水去。”

    “嗯,所以呢?就在这耗着?”

    “这…”贾充也确实没办法了,他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什么能迅速平定诸葛诞的计策,就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有点僵局的意思了。

    “硬要说的话,确实有一个计策。”

    “说。”

    “以敌计,还以敌。”

    “说清楚。”

    “也火攻吴军。”

    司马昭看向贾充,就像是在看傻子一样。

    贾充也知道自己这么说确实有点傻,便解释说:“就是因为吴军用过这个计策,他们才会觉得我们不会用。”

    听贾充这么一说,司马昭一时间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司马昭皱眉沉思了起来。

    司马昭思虑了半天,觉得这样也不是不行,就再向贾充询问了细节。

    贾充一一道出,甚至还说出了应该怎么去做。

    司马昭见贾充部署的如此的详细,便同意了贾充的方案。

    这件事就交给贾充全权去负责了,由钟会相辅。

    当天下午,贾充就去到了钟会的营寨中。

    钟会对于贾充的空降,心中很是不满,而且司马昭还要他配合贾充对吴军实施火攻之策。

    甲虫为主,钟会为辅这话也是让钟会更加不乐意了。

    钟会不乐意,心情很不好,对贾充的话也是表面听,实际上就是装装样子。

    估计是钟会装的确实很好吧,贾充并没察觉到钟会对他的不满,还屡次三番指示钟会。

    钟会心中大为恼火。

    同时,钟会也隐隐察觉到了什么,钟会闲暇时在想:‘让贾充来营中,莫不是司马昭不信任我,派来贾充,莫非是借着实施计策的名义监视我?’

    钟会越想越害怕,钟会主要是因为他心里不纯,所以才会对司马昭的调度那么敏感。

    钟会越想越坐不住,他害怕自己被司马昭架空,夺走兵权,沦为曹爽和王凌。

    钟会当即伏案奋笔疾书,写了一封信,是给诸葛诞的,但钟会没急着送去,而是装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万一情况紧急没时间写,就能直接拿出来用。

    钟会拍了拍帛书,吐出一口气,这才松口气。

    正好,这时贾充找了过来。

    贾充一进来就问:“钟将军,你派人去查看吴军大营的情况了吗?”

    “派人去了。”

    “这件事很重要,大将军也很看重,钟将军你可不能不放在心上啊。”

    “我知道,但派人去查看,一来一回也需要时间啊,急不得。”

    钟会内心很是不满。

    ……

    南阳郡。

    如今,王昶和王基、钟毓已经联系上了,双方也已驻军一处了。

    距离棘阳不远,在棘阳城西。

    王昶在得知诸葛启火烧棘阳,王基的人进去被烧死不少的情况后,也是心惊胆跳,幸亏中计的人不是他。

    这天,二王和钟毓再度聚到一起,王昶问:“王豫州,你军中士气如何了?”

    王基摇摇头:“新兵太多,刚安抚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乱,难办啊。”

    王基若有所思,而后说道:“斥候带回的情况,说是敌军就在棘阳东南方向驻扎着,看他们的动向应该不会主动进攻。”

    “哦,不知征南大将军有何想法?”

    “敌军没撤,我军就尚有机会,敌军不是火烧棘阳吗?那我们就去火烧敌营。”

    王基眉头一皱,他的表现和司马昭听到贾充计策时的表现一模一样。

    但在听到王昶的细节部署后,王基同意了。

    双方互相火攻。

    但诸葛启已经打算带兵撤退了,因为粮食快吃完了,得去下一个地方抢点。

    而,这时,王昶已经说服王基,带着三方的全部的骑兵,离开营寨,朝着诸葛启等人所在的方向杀了过来。

    但这时候的诸葛启几人已经在收拾东西,打算往东撤了。

    东面还有一个湖阳县,打下来抢点粮食。

    守不住还能往南或者往北跑,反正就一个劲跟你耗下就行。

    至于攻占襄阳郡…就看施绩那情况,没能力攻占。

    忙活一阵,诸葛启查了一下全部粮食,不够大军吃一天。

    尽快撤,是最佳选择。

    要是被敌军得知缺粮的情况可就惨了。

    李途、文鸯、全端找到诸葛启,向诸葛启汇报,将士们已经聚集起来了,可以撤了。

    这时候,王昶已经带骑兵到了棘阳城南,距离诸葛启驻扎地已经不远了。

    就在这时,斥候急匆匆跑回。

    离老远就朝着诸葛启大喊:“公子…有,有情况。”

    诸葛启急忙走过去询问,这才得知敌军杀了过来。

    全端第一个发言:“这咋办?”

    诸葛启瞥他一眼:“我们正要撤退,怕啥?”

    全端松口气。

    “文将军,待大军撤出去后,你带一些人留下烧营。”

    “好。”

    待人撤出后,文鸯就按照诸葛启的意思烧毁了营寨。

    文鸯在离开营寨时,耳边响起了马蹄声,文鸯急忙翻身上马带人往东与诸葛启会合。

    文鸯见到诸葛启,就把这一情况说了出来。

    “营寨已烧,敌军必然知道我们已经撤了,应不会贸然追击,往东有序撤离。”

    诸葛启看着文鸯,对他说:“我军最为勇猛之人就是文将军了,劳烦你殿后压阵。”

    “这是我应该做的。”

    全端位于前军,诸葛启和施绩在中军。

    施绩伤还没好。

    就这样,天黑就地休息,白天行军,过了两天才到湖阳县境内。

    粮食在昨晚已经吃没了。

    就这还是诸葛启让人刮了点树皮捣碎混到粮食里才能强撑着多吃了半天多。

    军中士气已经低了不少。

    就地休息时,诸葛启叫来文鸯、全端,告诉他俩天一黑就去强攻湖阳城。

    湖阳城中兵力有多少不知道,从之前的情报得知,兵力应不多,最多也就和棘阳相当。

    文鸯:“我没意见,还和之前那样,我带兵先攻。”

    全端就是有意见,也硬着头皮答应了。

    …

    很快,天黑了。

    攻城战也打响了。

    敌军早有防备,这场仗就很难打了。

    攻城战,诸葛启就没办法了,这方面文鸯和全端以及施绩都比他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