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三十二章:局势焦灼,曹髦心动

第三十二章:局势焦灼,曹髦心动

    很快,天亮了。

    钟会的营寨已经被陆抗、文钦打了下来。

    文钦等人杀到时,王綝刚救完火,本就身心俱疲了。

    王綝勉强守了一会,见敌人太多,便提前跑了。

    他跑时就带了几十人,主要是局势太乱。

    这王綝一跑,营寨就没了。

    魏军本就忙活了一夜,加上也没个正儿八经的将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只能是被迫四散而逃,那些跑不了的则是被抓了起来。

    俘虏人数两千多人,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这一仗,司马昭可谓是惨败。

    相反,诸葛诞这边也是大胜。

    等到天亮,临近中午时,王徽派去告知司马昭前线战况的人才见到司马昭。

    司马昭一听,直接就懵了。

    变化太快了,昨天还在乐乐呵呵的商量怎么火烧朱异等吴军大营呢。

    今天就得到消息说钟会谋反了。

    司马昭只感觉脑袋一阵晕眩,当即就倒了下来,土扶着面前的案子,方才勉强坐稳。

    距离最近的贾充也是急忙上前想要搀扶,但被司马昭摆摆手赶走了。

    司马昭吐出一口气,心中郁气压的他快喘不过气了。

    “贾充。”

    司马昭声音低沉,但贾充听得出来,司马昭此时很愤怒。

    “大将军。”

    “怎么回事,你刚从钟会那边回来,他要谋反,你就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司马昭怒目圆瞪贾充,贾充也被吓的不轻。

    如若司马昭要杀他,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贾充被吓得不轻,但脑子还很好使,飞速运转。

    “大将军,此事…”

    贾充想到了措辞。

    “您派我去钟会军中实施火攻之计,但钟会从不信任我,更不把我的计策放在心上,我和他更像是仇人,他的事,我确实不清楚啊。”

    司马昭没再说什么,但还是摆摆手让贾充出去了。

    司马昭这会对贾充肯定是有隔阂了。

    撵走了贾充,司马昭又叫来了傅祗。

    两人合计半天,司马昭最终决定,还是他自己带兵前去平叛。

    再待在丘头,就要没了。

    司马昭在离开前,再三嘱咐让人不要传出钟会谋反的消息,司马昭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稳住远在南阳郡平叛的钟毓。

    司马昭知道,他经不去折腾了,倒不是打不过,而是怕再有像钟会这样的野心家突然杀出。

    司马昭这么做还是很稳妥的,万一被钟毓知道,钟毓一多想,在南阳郡就地反叛那局势可就更不好说了。

    ……

    言归正传,司马昭从营中带走三千人,傅祗随行,往南去平定钟会的叛乱,同时也是想把渡过淮水的敌军打回到南岸。

    本来没能平定司马昭就很头疼了,结果反被他们攻打到了北岸,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司马昭是哪个被平的叛乱呢。

    司马昭一带兵离开丘头大营,魏帝曹髦就通过一些小人物手下得到了这个情况。

    这个时候,曹髦能用的人也就是那些在混迹于底层的小人物。

    不过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优势,底层也有底层的办法。

    更不容易被司马昭重视和觉察。

    所以才能把消息第一时间告知曹髦,就算是有人看守,曹髦到底还是得知这件事。

    曹髦第一时间就觉得应该是钟会响应他的招抚了。

    这让曹髦心中大喜,加上司马昭又带兵出去了,这让曹髦自认为他可以抓住这个时机亲身出面策反营中魏军,与钟会南北合击司马昭。

    曹髦想到这,便坐不住了,直接走出营帐,但刚一出门就被几个人横枪挡住了去路。

    不用说,这几人肯定是司马昭留下的人。

    其中有一人见曹髦走了出来,便斥问道:“陛下何故出帐?”

    曹髦眉头一皱,心中甚是不悦:“朕乃天子,何处不能去?”

    这侍卫被问的无话可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曹髦见状,继续说到:“尔等皆受皇恩,食君禄,当为君分忧,在此以刀枪对朕,尔等意欲何为啊?”

    在场十多人皆不敢应言,纷纷低下头颅,一言不发。

    曹髦所言,字字诛心。

    曹髦每句话说的都很是有理。

    就在这时,有一魏军走了过来,这个人正是忠于曹髦这个皇帝的小兵之一。

    在纯属是路过,看到曹髦正在和人争论,就凑了过来。

    那人听到曹髦的话,察觉到曹髦的用意了,急忙跑去叫来了很多魏军。

    他叫人过来也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把这件事闹大。

    他叫来的这些人大多都不是司马昭的亲信,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

    他们一听,这件事是几个小兵在阻拦皇帝,纷纷表态站曹髦那边。

    甭管怎么回事,皇帝那可是天子啊,怎么能用刀枪对着天子呢?

    这时候司马昭还没当街杀皇帝,皇帝还是很神圣的。

    不少人出言,都是替曹髦说话的,这也变相的说明,司马昭带兵平叛,把他的亲信部队都带走了。

    这头丘头营寨中固然也有亲信,但那也是少数。

    一有人这么表态,那几个阻拦曹髦的人也不敢再拦了,别一会被一刀砍死喽。

    曹髦这才得以脱困。

    但是,司马昭在临走前嘱咐贾充坐镇丘头大营,司马昭给贾充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盯着皇帝曹髦。

    不过司马昭并不放心贾充,还把王恺也留了下来。

    王恺是司马昭正妻王元姬的弟弟,司马昭也是前几天才把王恺叫来的。

    让他来,是因为司马昭实在是没有可信之人了。

    王恺能力肯定不咋地,司马昭叫他来也就是站在那充个数,威慑一下就是了。

    当然,更主要是用他来制衡贾充。

    司马昭深知他们这一家子的地位是怎么来的,自然对谁都不是百分百放心。

    留下俩人,可以相互制衡。

    …

    贾充听人说,曹髦跑了出来,这可贾充吓坏了,急忙派人去追司马昭,同时叫来了王恺和他陈明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王恺虽然能力稀疏平常,但甲虫对他这么陈述,他也立马明白这件事很大。

    不敢再吊儿郎当了,急忙向贾充询问:“那该怎么办啊?”

    “调集所有还能调的动的兵力,前去阻击陛下,万不可让陛下杀出北营。”

    丘头大营很大,大营中,还又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小营寨。

    曹髦就是被软禁在北营中。

    而郭太后则是被软禁在南营中,司马昭故意把他俩分开,就是怕他俩凑到一起谋划夺权之事。

    贾充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曹髦按死在北营,减少影响,真要是让曹髦跑出来,引得所有士兵都知道了这件事。

    影响太不好了。

    当然了,但也比当街杀皇帝强不少。

    家崇拜一言既出,王恺无异议,二人立马集结人手,贾充为主,副将则是由司马昭留下的一个亲信将领成济担任。

    王恺借口要留下看守粮食,没去。

    带着余下的所有亲兵,赶去北营。

    他们俩带人赶到是时,曹髦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这让贾充心中一凉:“怕是没法办了。”

    成济还在询问贾充:“怎么打?”

    贾充:“大将军给你高官厚禄,是时候报答知遇之恩了,哪怕是用命也不能让陛下出来。”

    成济点点头,握紧手上的长枪:“此事利害我已知晓。”

    成济不做犹疑,当即就带人杀了上去。

    曹髦位于后面,他只听到前头顿时惨叫连连。

    曹髦也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了,当即拔出刚捡来的佩剑,大喝道:“朕乃大魏皇帝,尔安敢在朕面前行杀伐之事?”

    奈何成济根本不听,还在杀。

    曹髦也没战斗经验,只能被迫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