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四十六章:司马昭:淮南、颍川、辽东,我这是身患多病啊!

第四十六章:司马昭:淮南、颍川、辽东,我这是身患多病啊!

    “唉,我睡不着。”

    文鸯眉间带着一抹愁容,叹息道:“眼下局势尚不明朗,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我心中…没底啊。”

    “原来文将军是在担心这件事啊。”

    诸葛启笑着说:“我已经和钟毓商量好了下一步的谋划。”

    “是什么?”

    “攻占许昌,夺取武库。”

    “武库啊…”文鸯听完,眼前一亮:“这个确实可以,只是许昌难以攻克,只靠我们这点儿人…能行吗?”

    “不行也的行。”诸葛启态度十分强硬,而后又解释说:“一旦打下许昌,有了武库里的精良装备,我们可就不再是小打小闹的隐患了,而是能让司马昭感到肉疼的大痛了。”

    文鸯也明白这个道理,也已经知晓诸葛启的用意了,不由沉声道:“唯有成为司马昭心腹大患,方能让诸葛君侯他们逆转战局。”

    诸葛启点点头。

    文鸯声音低沉,他有些担心。

    他不知道能不能打下许昌。

    哪怕他很凶猛。

    …

    与此同时,钟毓又去见了他的兄长钟昀。

    钟毓本来就是来看看兄长,只是钟昀一句无意间的话,让钟毓心中茅塞顿开。

    钟昀当时说:“没想到稚叔你居然也跟着诸葛诞举起了讨伐司马昭的旗帜,你若不来,我还不知道呢。”

    钟毓突然想到了什么,就问:“在此之前,你们不知道这件事吗?”

    钟昀点点头:“是啊,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怎么了?”

    钟毓又问:“其他人呢?”

    “我们家的消息就够快了,我都不知,其他人更不可能知道…”钟昀也意识到不对劲了。

    “莫不是…司马昭还未放出这个消息?”

    钟毓则是面露喜色:“好事,这是一件大好事啊。”

    如若他们还在南阳郡的话,这件事似乎算不上什么,但现在他们在颍川郡,那这件事可就太好了。

    司马昭还未放出消息,那其他人也就不知道钟毓已经降敌了。

    那钟毓就可以用这个身份,打个信息差。

    钟昀刚刚那么说,明显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钟毓按耐住心中的激动之情,急忙告辞兄长,离开家就去找诸葛启了。

    钟毓相信,诸葛启在知道这个情况后,必然也很激动不。

    钟毓到时,文鸯还没走。

    对于文鸯,钟毓有些犹豫,半天也没说这件事。

    直到文鸯离开了,钟毓才说到这件事。

    诸葛启听完,当即拍案而起。

    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

    兴奋的说道:“如此这般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以叔父你的身份骗许昌守将开城门。”

    钟毓点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说干就干,钟毓为了确定这个消息的准确性,钟毓派人出去打探。

    第二天凌晨,钟毓得到结果,果然是这样。

    整个长社附近任何人都不知道钟毓投降的事。

    钟毓觉得可以实施此计了,诸葛启也觉得可以了,便派文鸯带着三千步卒,其中多为吴军。

    由钟毓为副将,当天下午就带人出城,在钟毓的指引下,朝着许昌方向赶去。

    直奔许昌。

    他们的任务就是直取许昌,诸葛启没去,诸葛启需要坐镇长社。

    现在,长社内部没什么问题,原本的长社守军也已经随着长社县令投降诸葛启了。

    因为这个长社县令,本就是钟氏给他举荐上去的,自然是很听钟氏的话。

    就现在诸葛启可调度的兵力,加上还有钟氏牵头资助,守住长社不是问题。

    …

    就在文鸯和钟毓带人离开长社不久,王基方才带着人进到了长社县境内。

    就在他进来的那一刻,就被钟毓派出去的人发现了。

    当天晚上,诸葛启就从钟昀嘴里得知了此事。

    诸葛启心中忍不住感慨钟氏在长社的能量是真大。

    诸葛启也派人去查看王基的动向了,只是…还没带消息回来。

    钟昀说完这件事,就让钟琰去陪着诸葛启了,钟昀身体确实不太好,需要休息。

    钟琰引着诸葛启来到院子里。

    二人并肩而行,走去的方向是大门。

    行走间,钟琰倏然问诸葛启:“公子,妾有一事想问。”

    “什么事,尽管问。”

    “眼下,王豫州带大军赶到,妾想知道,公子打算怎么应对?是主动出击破敌?还是坚守不战?”

    说完,钟琰又补充一句:“哦,公子如果不想回答的话也可以,妾也只是随口一问。”

    诸葛起心中感慨。

    这个钟琰,确实很聪慧,这话说的。

    诸葛启思虑后,说道:“王基兵强马壮,我,能力平常,与其正面硬打,自是不如。我觉得,眼下之际,只需拖着。静等,文将军那边的消息即可。”

    闻言,钟琰点点头:“公子稳重,那妾也就放心了。”

    钟琰不仅是博览群书,才学不凡,对局势判断也颇具见解。

    诸葛启从她这句话就听出来了,她只是怕诸葛启年轻气盛,贸然出击,与王基作战。

    毫无疑问,诸葛启主动出击是必败无疑的。

    ···

    诸葛启也没和钟琰多聊,毕竟俩人也不熟悉。

    钟琰倒是有意和诸葛启聊天,钟琰也就明白钟毓的意思了,她自然要亲自考察一下诸葛启的为人。

    ···

    诸葛启从钟家出来后,就立马去了城墙上。

    此时,李途巡视。

    李途急匆匆跑到诸葛启跟前说:“公子,有敌军。”

    “我已经知道了。”

    “啊?斥候已经去和您说过了?”

    “钟氏和我说的。”

    “他们消息这么灵?”李途一愣:“我也才知道。”

    诸葛启扭头看他一眼,李途赶紧闭嘴。

    “少说话,多办事。”诸葛启压低声音说道:“别忘了我们现在在哪。”

    李途点点头,也随着诸葛启压低声音:“公子教训的是,是属下的错。”

    “以后注意。”

    停顿一下,诸葛启又说:“你去把李远叫过来,死守长社绝不能让王基打进来,明白吗?”

    “喏。”

    ······

    话分两头,与此同时的丘头大营中。

    司马昭总算是见到了王基派来的人。

    司马昭这几天都在排兵布阵,他则是紧张的准备班师回朝。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

    噔,来个人说,钟毓降敌,敌人已去颍川长社,恐成心腹大患。

    这句话是王基的原话,同时还有一封信,其实光是这一句话就已经说清楚他那边的情况了。

    而,司马昭也确实是在听完这句话后就懵了。

    懵住了。

    先有钟会叛乱降敌,现在又是钟毓被迫降敌。

    再这样下去,身边人是要投降光了啊。

    司马昭心中极为愤怒,但理智尚存,没有再大发雷霆,让那个人离开后,司马昭第一时间叫来贾充和王恺。

    把这个情况如实道出。

    但贾充在前线,他回来时,天都已经亮了。

    等到贾充到了之后,司马昭才把这话说出来。

    二人一听,王恺没什么想法,他能力很平平。

    贾充能力就很强了,立马就意识到了诸葛启和钟毓他们的意图,立即开口劝道:“大将军,敌军的目标应是许昌武库。”

    司马昭猛地一拍头,恍然大悟道:“我怎么没想到,王基派人来需要时间,这么多天过去了,有钟毓协助,长社必定是没了,如若是再被拿下···”

    司马昭头疼。

    司马昭揉了揉头,询问:“眼下怎么办?”

    贾充捋着胡须想了想:“还是按照我们事先规划的,大将军您班师回朝,坐镇京师,威慑宵小即可。”

    贾充想的就是只要洛阳和郭太后还在手上,一切都还有机会。

    “这样行吗?”

    司马昭已经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淮南大患,颍川隐患,辽东小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