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七十四章:王恺回来

第七十四章:王恺回来

    辛宪英的判断很对,诸葛启的确意识到天气变了。

    这还是王基最先提醒诸葛启的。

    早在还未打下巩县时,王基就已经提醒诸葛启要注意天气变化。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王基还是很有经验的。

    诸葛启觉得王基所言有理,便派人快马回阳城和长社,让荀恺和钟毓尽快准备御寒的东西,诸葛启还特意说明是急需。

    荀恺最先收到,早在几天前就在准备了。

    长社那边,则是在今天才刚接到诸葛启的这一命令。

    ···

    而钟毓那边,在收到诸葛启命令的第二天就发生了。

    一大早,城外就来了一队人马。

    拉着几大车东西,钟毓正好刚来城墙上巡视,他还以为是诸葛诞派人送来的粮食。

    但询问后却被告知···

    “我们不是诸葛君侯派来的,我们是从南阳郡来的,奉我家公子之命,秘密给诸葛府君资助粮食以及御寒物品的。”

    此言一出,钟毓就更加懵了,怎么南阳郡的人还跑过了,而且看这情况还是友军。

    钟毓这会儿也捕捉到了问题的重点。

    “冒昧问一下,你们公子是···?”

    “韩乘。”

    “韩···”

    这个名字钟毓听说过。

    韩肇的弟弟,韩暨的幼子。

    搞清楚了来人的身份,那钟毓就明白他们是为何而来了。

    钟毓立马命人开城门。

    让韩家人把东西运了进来,钟毓大致看了一下东西,发现确实有不少御寒的东西。

    钟毓正在为这件事发愁呢,长社城中倒是也有,但不够前线大军用,何况就在前两天全端还又带着人赶了过去。

    他已经派人去汝南、颍川各个县里有赏搜集了,钱自然是钟毓往外掏的。

    钟毓命人带着韩家人去休息,东西也是立马就被钟毓派人带走了。

    ···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天气也越发变冷。

    全端也带着人日夜兼程赶到了缑氏,成功和诸葛启合兵一处了。

    全端自然是把他们已经带着大军投靠诸葛诞的事如实告诉了诸葛启。

    诸葛启很是高兴,当晚就和全端饱饱的吃了一顿。

    翌日,在阳城的荀恺派人送来了不少御寒衣物。

    不多,只有一千多套,但这并不是全部。

    荀恺也在积极的购买,并且把荀家老宅里能御寒的东西也命人再往阳城运。

    御寒多半不是问题,但问题是五六天内无法完全御寒。

    怕的就是比不过天气转凉的速度。

    收到御寒衣物的当天下午,就下了一场雨。

    这场雨时间不长,第二天就停了。

    但雨后很冷。

    诸葛启怕的也是被司马昭抓住机会反攻。

    ···

    巩县前线,司马望敏锐的察觉到了战机。

    他们这边离京师近,不论是粮食亦或是衣物,都能及时送到。

    虽然司马望觉得这是个战机,但司马望并没急着对敌人做出反攻,而是派人回去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司马昭。

    请司马昭决策如何打。

    离得近,上午送信,中午司马昭就知道了。

    司马昭也是才想到这一点,因为他忙着杀人去了。

    司马昭也没人可问,就自己闷头思索此计可行与否。

    司马昭最终还是决定不打了。

    就这样隔河相望也挺好,省得没打过再被诸葛启打过河那就惨了。

    何况城里也不安稳,现在尚能压制一二,一旦再败…

    那情况可就不好说了。

    这样做无疑是最稳妥的。

    不冒险,等到淮南王恺带兵回援,可对诸葛启军形成合围之势。

    到那时再主动出击,必然可以一战而胜。

    而且,这样拖着不打,也可以让敌军锋芒正盛的士气慢慢消散,百利无害。

    司马昭果断给司马望回信,让司马望坚守。

    晚上,司马望收到回信,对此他感到很失望,错过了一次绝佳的进攻机会。

    不过司马昭的考虑的也对,很稳,司马望便没再反驳什么。

    司马望继续以守为主,时不时派兵去骚扰粮道,可惜都没成功。

    每次运粮文鸯都会带军接应,是真的谨慎。

    完全不给司马望机会。

    就这样,因为司马昭采取保守措施,这也给了诸葛启缓口气的时间,可以让荀恺和钟毓那边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御寒东西,并且送到。

    一晃。

    近半个月过去了。

    诸葛启军中一大半人都不怕冷了,而且荀恺和钟毓还在源源不断的送来物资,基本上解决了寒冷问题。

    同时麻烦也接踵而来了。

    淮南方面的王恺已经带军北上了,这个消息还是诸葛诞快马送来的。

    王恺现在何处,还不知道。

    一切都需要诸葛启做出准确的决断。

    一旦有失误,不说覆没。

    也是溃不成军。

    诸葛启也知道这件事情很重要,故而在收到诸葛诞送来的消息之后,立即派人回阳城,让荀恺派人去查探敌情。

    诸葛启这里顶多是派兵去防守旋门关方向,防止王恺偷文鸯和王基的背身。

    至于为何不去占据这個关口,司马昭在那有驻军,不好打,硬打的话一时半会也不一定能打下来,徒增伤亡,象征性守一下就是了。

    南面几个关口在诸葛启攻入时,就已经占据住了。

    故而,诸葛启王恺多半会选择稳妥行事,从更远的旋门关走。

    ……

    一天时间过去了,唐风按照诸葛启的部署,去到了旋门关西南方向驻军。

    不以杀敌为主,只以拖为主。

    其次让他在这也有为文鸯、王基查探情况的用意。

    又过一天一夜,在夜里,王恺由旋门进入洛阳盆地。

    王恺行军速度很慢,主要是他在淮南准备粮草花了一天多时间。

    可算是开始行军了,天冷又被迫就近去搜你御寒衣物,途中被耽误了不少时间。

    王恺还没走多远,就遇到了拦路虎,唐风。

    唐风主动出来,和王恺交战。

    但没打一会就撤了,唐风的用意也很明显,就是不让王恺去和司马望会合。

    王恺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以为唐风是要去进宫旋门关。

    王恺觉得旋门关这个位置也很重要,便不走了,就地安营扎寨,和唐风对峙了起来。

    王恺这一做法倒是让唐风很高兴,他的目的达到了。

    派人去通知王基和文鸯的同时,自己也在积极防守,他是打算在这安家了,就死耗。

    就这样对峙了近两天,王恺回来的消息也总算是被司马昭知道了,司马昭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气的大骂王恺愚蠢,分不清轻重。

    可把司马昭气坏了,当即就派人去斥问王恺了。

    王元姬虽是王恺的姐姐,但她听说王恺这么干之后也是怒其不争气。

    …

    司马昭的人到了之后向王恺陈述了司马昭斥责王恺的原话。

    当然,语气肯定没有司马昭那么愤怒。

    王恺总算是被骂醒了,赶紧拔营朝着巩县方向赶去。

    但为时已晚,王基已经做出了应对,早有伏兵。

    王恺,不出意外是中了计。

    还是中了个大计,损失极为惨重。

    他是撤了,但只留下一股不足千的不对殿后,结果就是被唐风一顿追杀。

    王恺这边又受到了伏击,等到王恺追到,又被斩杀不少之后,才逼着王恺冒死突围了出去。

    王恺郁闷坏了,刚回来就被轮番揍。

    王恺是不敢再去围攻巩县了,绕过城,直奔司马望几人的驻军地。

    但司马望在得知王恺要过来时,却是派人去阻拦王恺合兵一处,要让王恺绕到南面,于洛水南岸驻扎。

    如此,两军可隔河相望,进可攻退可守,截其粮道也就更加轻松了。

    王恺勉强接受同意了,又改道,按照司马望的意思绕路,去了洛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