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八十六章:升官,封侯,大肆封赏!

第八十六章:升官,封侯,大肆封赏!

    郭太后很有自知之明,虽然诸葛诞打的是讨伐司马昭的旗帜,也借用了她的名义,但诸葛诞绝对不会是忠臣。

    他起兵,纯粹是和司马昭不和,为求自保,起兵反司马昭的。

    郭太后虚扶,轻声开口:“公子劳苦功高,于淮南起兵,击反贼司马昭,解救本宫、陛下于水火之中,倒是本宫应向你施礼才是啊。”

    还是郭太后会说话,主要也是郭太后很清楚局势。

    诸葛启摇摇头,跟郭太后推让了一会。

    诸葛启并不急着走,因为他来的目的还没达成呢。

    在二人推让之间,郭太后似乎也意识到诸葛启今日前来应是有目的的。

    最终还是郭太后先开口说:“公子功劳甚伟,本宫有意封你为大将军。”

    说完,郭太后也在观察着诸葛启的脸色。

    “我父亲在淮南起兵,我能讨伐司马昭成功,解救去太后与陛下,与我父亲的鼎立支持离不开。”诸葛启摇头反驳,而后却是话锋一转道:

    “太后应当封我父亲为大将军才是。”

    重孝,诸葛启不可能跟诸葛诞抢功劳,何况确实是诸葛诞功劳大,前期是全靠他在淮南主战场牵制司马昭的主力军。

    只不过是自从诸葛启在钟毓的帮助下稳固了颍川、汝南后,诸葛启这边才渐渐的成了主力。

    而诸葛诞那边则是互相牵制了起来。

    郭太后点头同意了。

    而后,两人就一同去见了皇帝曹奂。

    虽然皇帝在手里,但还是要象征性的走走流程。

    这次诸葛启来可是得要好几份圣旨,升任诸葛诞为大将军只是其中一份。

    诸葛启自己也要升官,其次就是颁发旨意去天下各地,安抚他们。

    现在诸葛启要做的就是安抚魏国上上下下的官员。

    曹奂自然不敢有意见,他就不像曹髦那么不听话,很温顺。

    诸葛启说什么就是什么。

    几份诏书不多时就新鲜出炉了。

    诸葛诞,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淮南侯,封地淮南之地,即日进京坐镇。

    得到诏书后,诸葛启也是立即派人带着对诸葛诞任命诏书赶去淮南,同时也是让诸葛诞赶紧来京师。

    紧接着就是发往各地的诏书。

    黄马关一份,这个是要最先安抚住的,黄马关这个位置很重要。

    而诸葛启思来想去,给自己任命了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同时还暂管禁军、武库。

    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

    同时,还有几份对自己手下人的任命,首先就是诸葛启实现了给颍川几个县令的许诺,皆封为关内侯。

    同时,封钟毓为河南尹、加散骑,即日来京赴任。

    留在长社的李途为颍川太守,给予统管颍川军、政的权力。

    荀恺为奋武将军,加侍中,往西,去收复广成关,而后听调遣行事。

    郭虎为步骑校尉。

    李远为司隶校尉,统管京师城防。

    文鸯为征南将军,加常侍,封关内侯。

    唐风为破虏将军,封关内侯。

    全端为诸葛启的属官,车骑将军长史,对此全端并没有不满,主要是他也不是魏国人,跟着诸葛启他反而更安心。

    诸葛靓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即日进京赴任,封襄陵侯,封地就在襄陵。

    同时,诸葛启还追封诸葛敏为博平侯,属泰山郡。

    至于文钦、唐咨,还有对陈泰等世家人,诸葛启暂时没给什么封赏,也得让诸葛诞做点事。

    不然什么事都让诸葛启办完了,诸葛诞来了没啥事做,多尴尬啊。

    司马昭也是打算等诸葛诞到了再说,现在诸葛启干的这点都是必须要做的,否则手下就该不爽了。

    对普通将士诸葛启也有赏赐,立功大的,也封侯,但都是关内侯这种荣誉性质的,也不用付出什么。

    甚至食邑都没有,但就这也很让他们高兴,毕竟往后也是有爵位的人了。

    说出去好听啊。

    其余人则是钱财奖励。

    言归正传,办完一切,一道道诏书被送往各地。

    诸葛启一边安抚,一边也让曹奂下达了不少杀人的命令。

    但杀的这些自然都是司马家的人。

    对于王基、王徽、王度三人,诸葛启刚拿他仨立威,这会儿自然是不会再给予封赏。

    等到诸葛启从曹奂寝宫出来时,天,已经黑了。

    诸葛启客气的送郭太后回宫后,方才往皇宫外走去。

    刚走出来,就见王基、王徽父子俩在此地等候着。

    诸葛启上前询问:“在此作甚?”

    王基不是来找诸葛启求情的,也不是来怒斥诸葛启卸磨杀驴的。

    而是…

    “我在家中备好了宴席,将军辛苦多日,何不先去填饱肚子?”

    此言一出,诸葛启一愣,而后释怀的笑了。

    王基是什么人,他又岂会不知道诸葛启严厉处罚他们的用意?

    所以王基现在来,纯粹就是想要邀请诸葛启去他家一趟。

    诸葛启正要去找王基,便答应了下来。

    诸葛启扭头看向唐风,对他说:“唐风,把我刚刚对你说的几道命令下达,谁敢违背,皆杀。”

    “喏。”

    诸葛启在此之前就已经下达了几条命令,不可强闯私宅、不可掳掠妇女、不可…

    总共五条,基本上是与民秋毫无犯的程度,但诸葛启觉得还不保险,又下达了五条命令。

    全端没跟着诸葛启,就是因为诸葛启让他去办这件事了,所有违背者,杀。

    随着人头落地几人,不少人纷纷老实了。

    ……

    安排好一切后,诸葛启才带着李远及其一众亲信淮南军跟着王基去了他家。

    越在这个时候越要谨慎,在进城后,诸葛启在城外还要谨慎。

    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跟着,而且还有很多。

    五百人,带甲,精锐。

    …

    很快,诸葛启到了王基家中。

    王基虽然已经被诸葛启剥夺了官职,但诸葛启没有下令对怎么着。

    加上王基还是功臣,也没人敢怎么着王基。

    诸葛启命人占据院落,而后便带着李远,随王基进到了堂内。

    诸葛启肚子确实饿了,在看到食物时,立马就馋了,忍不住咂咂嘴。

    这时,堂后一人走出,是女子。

    诸葛启不解,扭头看向了王基。

    王基看出了诸葛启眼中的疑惑,便笑着解释说:“这是小女,字女仪。”

    闻言,诸葛启忽然明白王基为何会邀请自己来他家吃饭了。

    王基这是又要提起这件事啊。

    但诸葛启看破不说破,只是入席吃喝。

    待到吃饱喝足,愣是一句没提这件事。

    直到诸葛启起身要走,王徽实在是忍不住了,便想要起身说此事。

    但王徽还没说出口,就被他父亲王基给拦住了。

    因为王基看得很明白,他知道既然诸葛启没有主动提及此事,那就是说诸葛启暂时还没这方面的意思,如果他逼的太急反而对这件事不好。

    受到阻拦的王徽,只得把到嘴边的话又憋了回去。

    诸葛启看了眼王基,然后转身离开。

    在走出王基的家门后。

    诸葛启眼神微眯,心中思量起来这件事。

    诸葛启其实也在考虑跟谁联姻最好,王基现在算是自己人儿,而同样有意联姻的钟毓也是自己人,和他们两家联姻可以加强关系。

    这自然是好的。

    还是那句话,诸葛诞不在。

    ……

    与此同时,屋里。

    王徽心急,询问父亲:“父亲,您为什么不让我说啊?”

    “将军心中无意,我等就是问出口,他也不会给出决定,而且,大将军不在京中。”

    这里的这个大将军是指诸葛诞,虽然这份诏书还未送到诸葛诞手上,但已经在洛阳城中传开了。

    他们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