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鲁智深魂穿唐玄奘 » 第二章 观音现长安

第二章 观音现长安

    水陆道场,七日正会。

    千僧齐诵经,普度万万生。

    而道场最中央讲经处,却有一席空缺......

    化生寺内,浓眉和尚一边疾走,一边问道:

    “圣驾就快来了,大阐法师还没起吗?”

    小沙弥回道:

    “刚起,正在洗漱着装。”

    浓眉和尚急得眉毛都快拧一块儿去了:

    “怎么如此惫懒!”

    并排走的秃眉和尚笑道:

    “你跟个死人较什么真啊?”

    浓眉和尚气道:

    “若是误了陛下拈香祷告的时辰,你我也都是死人了!”

    说话间,和尚们已经来到玄奘禅房。

    鲁智深已经穿上僧袍,端的是一表人才,只是眼神有些犀利,让浓眉和尚他们不敢对视。

    小沙弥又端上两件宝物,一件是锦襕袈裟,一件是九环锡杖。

    鲁智深先是拿起九环锡杖,在手里耍了两圈,说道:

    “这禅杖好看是好看,就是忒轻,不趁手!”

    这一手禅杖耍的小和尚们又崇拜又害怕。

    浓眉和尚连忙说道:

    “这九环禅杖乃是御赐的宝物,可不能这么耍!”

    智深嗤笑道:

    “既为佛门弟子,为何还把身外之物看得那么重?”

    一句话说得浓眉和尚面红耳赤,无言相对。

    鲁智深又接过锦襕袈裟穿上,一时间珠光宝气、辉光艳艳,将他映得如罗汉下凡、佛子转生。

    “妙啊!这才是我佛门中人!”

    众和尚都为鲁智深的风采称赞不已。

    这正是:

    珠光照得佛光真,宝气熏得人气纯。

    都赞人间活罗汉,却是梁山鲁智深。

    着装得当之后,鲁智深便跟着和尚们一同前往道场。

    道场上佛音袅袅,禅香缈缈。

    千名高僧齐诵经,万名信者皆祷告。

    声势浩大,让鲁智深想起梁山聚义时的热闹场景。

    众僧见大会主持出来,都不再诵经,齐齐起身向智深行礼。

    玄奘法师可是唐王钦封的天下大阐都僧纲,可监管天下诸僧,谁敢不敬。

    鲁智深自是趁了玄奘的便宜,才有了千僧礼拜的待遇。

    他见这么多和尚都向他行礼,也单掌立心,回了一礼。

    刚行完礼,便有官员来报,说是圣驾将至,令众僧前去迎接。

    于是,鲁智深和众僧便前去接驾。

    太宗皇帝领着文武百官、后宫国戚进入寺内烧香祷告,一套仪式完后,便都去寺内后堂歇息去了。

    鲁智深也知晓了,如今的皇帝乃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心中感慨之余也有些敬佩:

    这位可是明辨是非忠奸的明君!

    圣驾离场后,浓眉和尚在他身后小声说道:

    “大师,去往最中间的多宝台前讲经!”

    鲁智深已经答应主持水陆大会,事到临头,不能再行推脱,于是便索性提着禅杖,大步流星地走到道场的正中央。

    众多释家俗家弟子见大阐法师龙行虎步,有的惊讶,有的赞叹。

    见鲁智深在香案后坐定之后,众位高僧也都跟着坐下。

    浓眉和尚也悄咪咪跟着鲁智深坐下,小声说道:

    “大师只管张口,我来讲经!”

    鲁智深便低着头,看着面前的香案,微微开口,他身后的浓眉和尚开始讲经。

    由于他们的桌案设在高处,因此底下的众僧都没有发现异样。

    佛经还没讲半卷,鲁智深就听得昏昏欲睡了,只得双手撑着台案才没有趴下。

    就在此时,两个邋遢游僧走进寺来,在旁边听了会儿经。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游僧慢悠悠走到鲁智深近前,突地一巴掌拍在宝台上,厉声高叫道:

    “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佛法么?”

    这一拍桌加上这一嗓子,顿时将半睡半醒的鲁智深吓了一激灵!

    他腾得站起身来,指着那游僧的鼻子骂道:

    “哪来的撮鸟,敢在这里撒野!”

    这一句骂,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在原地......

    素闻大阐玄奘法师乃是有德高僧,怎么......怎么说出这般粗鄙之语?

    那游僧更是气得面色铁青!

    他本是南海普陀洛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所变化,特地来东土大唐来寻一位取经人。

    菩萨本知玄奘法师乃是得道高僧,更是金蝉子转世,于是便传他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又在水陆道场出言指点,为的就是指引玄奘去西天取经,却不料被恶语相向。

    倒是化身另一个邋遢游僧的木吒先回过神来,厉声喝道:

    “恶僧,竟敢辱我师父!”

    说着便提着行脚杖要去打鲁智深!

    鲁智深这边也不怕,脚尖点起地上的九环锡杖便要迎上去!

    幸得双方被菩萨和浓眉和尚拦住,这水陆大会才没有变成比武大会。

    菩萨气性暂消,便神清目明,看出些端倪来:

    种了善因却得了恶果,其中必有蹊跷!

    菩萨掐指一算,心中有了定数,便把局势扭回到正题上来:

    “和尚,你既然在此主持水陆大会,普度众生,那你且回答我,你念的那小乘佛法能度世人吗?”

    “干你鸟事!”

    鲁智深的气却还没消。

    菩萨强压住心头怒火,喝道:

    “你这小乘佛法造化太浅,度不了世人,只有西天大乘佛法才能普度众生!”

    鲁智深瞪着眼睛喊道:

    “什么大乘小乘,一样都是经,偏你那大乘佛法才能度人?你以为你是佛祖菩萨么?”

    两句话又噎得菩萨咽不下气,差点就要显出真身了。

    就在这时,有一小队官兵来到道场,将这两个邋遢游僧拿住,押往寺院后堂。

    “好官兵!好官兵!哈哈哈!”

    鲁智深见那两个游僧被拿,忍不住哈哈大笑,给官兵喝彩。

    菩萨临走前瞪了鲁智深一眼!

    那两个邋遢游僧被官兵带走后,鲁智深又招呼着众僧继续开会讲经,仿佛刚才的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智深正讲经时,又见有一队官兵从后堂出来,仔细看去,原来是一队引路兵,后面跟着唐王圣驾队伍!

    众僧连忙起身行礼。

    鲁智深却看见那两个邋遢游僧也在队伍之中,竟然颇受唐王礼遇。

    这时,化生寺的空济方丈借机走到鲁智深近前,低声道:

    “那游僧说他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因此陛下请他登台讲经。”

    “哼!洒家倒要看看那厮能讲出什么道理!”

    鲁智深冷哼一声,提着禅杖让出讲经台。

    菩萨领着木吒,却直接从众僧头上飞过,登上高台,架着一朵祥云缓缓升至半空中,随即便显出了菩萨真身!

    只见那观世音菩萨立在云上,真是个神仙人物:

    瑞霭散缤纷,祥光护法身。

    金钮锁云髻,璎珞垂玉心。

    结素蓝袍龙凤飞,砌香环佩日月明。

    系一条冰丝金边锦绣裙,托一个施恩济世玉净瓶。

    足下祥云化莲台,身旁木吒显真灵。

    秉一颗承恩承德慈悲心,这正是救苦救难观世音!

    众僧皆仰面惊呼:

    “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显灵!”

    “俺滴娘啊!原来他真是个活菩萨!”

    鲁智深惊得眼睛溜圆,他开始逐渐相信这世间真有鬼神了。

    一时间,唐王朝天礼拜,百官跪地焚香,僧尼顶礼膜拜,世人诚心祷告,嘴里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那观音菩萨在云中立了一会儿,朝下瞥了一眼呆愣着的鲁智深,随后便驾起祥云,收起金光,逐渐消失在天边。

    只见那半空中,转悠悠飘下一张简贴,上有几句颂词,写得明白。颂曰: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王接住帖子,看得明明白白,于是开金口说道:

    “水陆大会到此结束,待朕差人前往西天,取来大乘佛法三藏经书之后,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百官无不遵从,大会即停。

    唐王又问寺内众僧道:

    “谁愿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话音未落,鲁智深便闪出身来,大声说道:

    “俺愿去!俺愿去!”

    他答应的如此之快,心中却有别的思量:

    与其天天吃斋念佛,还不如去西天取经自由自在。

    唐太宗见请命的是自己亲封的大阐法师,心中更是满意,上前抓着鲁智深的手背说道:

    “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结拜为兄弟。”

    鲁智深见唐王情真意切,又知他是当世明君,于是便欣然答应:

    “多谢陛下厚爱!”

    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鲁智深拜了四拜,结为兄弟。

    这一套熟悉的结拜流程下来,又唤醒了鲁智深的前世回忆:

    梁山的各位兄弟姐妹,如今有了第一百零九个兄弟了!

    礼成之后,唐王执着鲁智深的手喊道:

    “御弟圣僧!”

    鲁智深也激动地回道:

    “哥哥!”

    一声哥哥喊罢,他便躬身下拜,说道:

    “哥哥乃真龙天子,承蒙不弃,与俺结为兄弟,莫说去取那西天的大乘佛法真经,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俺也去得!”

    去西天取经,鲁智深原本想着是躲避佛门的清规戒律,但这一拜,这一声哥哥,却让他心中有了念想。

    唐王大喜,连忙扶起鲁智深,笑道:

    “好!好!好!想不到御弟也是性情中人!”

    两人又谈笑数句,情谊更浓。

    片刻之后,唐王即命回銮,挑选良辰,发牒出行,于是众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