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28章 国库改革

第28章 国库改革

    “无妨,这件事情朕考虑过了,你照着办吧。”朱厚照十分自信。

    “那臣告退了。”刘大夏站起向朱厚照施礼,随后抱着那个盒子退出文华殿。

    “你去请韩尚书进来吧。”朱厚照对张锐说道。

    “宣户部尚书韩文进殿——”

    在文华殿外等候许久的韩文走进殿内,朱厚照率先站起,走上去迎接道:

    “让大司徒久等了。”

    韩文受宠若惊:“无妨,无妨。”

    客套一番,两人坐下之后,朱厚照开门见山:“大司徒,如今国库空虚,你可有什么建言献策?朕想听听你这个户部尚书的意见,但说无妨。”

    韩文有些诧异于朱厚照的直率,但有些难为情的说道:“回陛下,其实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寅吃卯粮...”

    朱厚照不耐烦的打断了他:“这条不算,朕说过不搞这一套。”

    韩文沉默了一会,回朱厚照:“陛下既然不愿意提前征税,那便只能变法改革,尽力开源节流了。

    臣倒是有几策,就看陛下的魄力如何了。”

    朱厚照点了点头,投去赞许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这第一条就是裁撤冗官,冗官一事由来已久,从英宗睿皇帝复位开始,就一直滥加封赏,宪宗、孝宗二帝,即位之初虽也是裁撤过冗官,但到了后面滥封之举反倒更加严重。”韩文笑的有些尴尬,他这些话说的既是事实,也是对朱厚照的劝谏。

    以后可别学你那三个祖宗。

    “你觉得该裁撤哪些人?”朱厚照问他。

    “那可太多了,宫中的佛道方士,派遣到各地的内官,以及各地如兵备、守备、劝农、捕盗、水利等官,这些都是无多大用处之职。”

    这事的确是非常棘手,朱厚照觉得听了韩文的话他觉得自己处在进退两难之境。

    作为一个后来人,他当然知道,大灾之年要裁撤冗官,否则就是吃饭的人太多,干活的人太少,接着就会出现官员们岁月静好,百姓们负重前行的情况,直至百姓们不堪重负、揭竿而起。

    但是你裁撤貌似也不行,大明朝怎么亡的,当然是被前明朝驿站事业编下岗人员李自成灭亡的。

    所以裁撤这个东西要有个度,裁多裁少都不行,更何况也不是自己想改革就能成功的,里面还牵扯到了很多既得利益者,改革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想到此,朱厚照给出了他的回复:“地方上的官员不要裁撤,你把这些人裁撤了地方上会出现骚乱,宫中的内官和方士,朕会酌情裁撤。”

    韩文见状,知道陛下已经做出决定了,于是不再提此事,继续说道:“第二的话与土地有关,臣以为百姓流离失所多是土地兼并的原因,所以若想安抚流民,必须解决土地兼并的之事。”

    朱厚照听此说道:“土地兼并的问题的确是心腹大患,但若想改革绝非十年二十年之功,你大司徒有没有什么见效快的法子?”

    “有,申饬皇亲国戚等人不得接受投献,不得在要害之处开设铺店,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禁止无赖之徒将编户齐民的民田伪称是无主荒地或是荒废民田,然后投献给权贵或势要之家。”

    朱厚照颇为意外:“小民的土地居然还能这样被权贵侵占?”

    “当然啊陛下,人心不古,朝堂上的武勋谁没干过这种事情呢?”韩文长叹一口气,接着站起来。对朱厚照行了礼道:

    “臣还有一事相求,请陛下能为臣等做主。”

    朱厚照有些诧异,什么事情能让一个堂堂的二品尚书用这种语气来求皇帝办事。

    “你先说是个什么事情。”

    “事情有些复杂,牵连的权贵比较多,说来恐怕话长啊。”

    “这...那你长话短说吧,朕听着就是了。”

    “这件事情起始要追溯到几十年前。北直隶顺天府丰润县原本有一片无人耕种的荒地,名为魏家店,其方圆上万顷,成化初年有百姓迁入这片土地开荒,等到了弘治初年的时候,魏家店已经完全被开荒成为良田。

    但恰巧魏家店西边有一片土地名为车辆山,此处正是英国公的产业。替英国公管理此处的无赖名叫赵文才,他见魏家店的良田之后,就伪造信契,谎称魏家店这片土地早被英国公买下,逼百姓将土地投献给英国公。百姓们自然不肯,就告到丰润县县衙那里,县令多次传唤赵文才,但这赵文才仗着英国公的权势,竟连县衙都不肯去。

    后来事情闹到蓟州兵备道那里,兵备副使不敢惩治赵文才,反倒强行把魏家店的良民遣散,要求他们各归原籍,不得再来此地。

    这群百姓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想着英国公官再大也打不过皇上,宁愿去当皇庄的佃农都不屈服于英国公,便决定把这块土地投献给孝宗皇帝当皇庄。

    结果赵文才狂妄到什么地步呢?今年年初,管理皇庄的御马监太监张璇和户部员外郎胡雍前去勘察接收,没料到赵文才胆大包天,公然侵吞皇庄土地,把定好的边界封堆挪动了数十里,张璇和胡雍与他据理力争,竟是被赵文才找来的无赖给打伤。

    胡雍算是臣的下属,他被打伤却无人为他做主。只因为这个案子牵扯的太多,孝宗皇帝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所以此事现在都没有结案。”韩文说到最后,竟是老泪纵横起来。

    朱厚照越往后听,越是怒火中烧,侵吞土地本就是大罪了,英国公纵奴行凶、蔑视皇权的行为,更是十恶不赦,如果此事属实,必须要出重拳出击,整治勋贵们了。

    当然朱厚照也没失去理智,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面上依旧保持平静,当即叫来张锐吩咐:“让负责管理皇庄的御马监、户部、东厂和锦衣卫四方派人联合前去丰润县把此事调查清楚,如果赵文才还敢殴打钦差的话,直接就地斩杀,不用通报。”

    听到朱厚照的安排,韩文也是宽慰不少,他擦了擦眼泪,向朱厚照赔罪道:“臣适才有些失态了,陛下恕罪。”

    “无妨,朕也理解,爱卿也是一片拳拳爱国之心。

    咱们还说国库,你还有什么办法,接着说,朕择善而从之。”

    韩文想了想,说道:“还有盐政,也需要改革。”

    朱厚照心中也是咯噔一声,想到那日在仁寿宫挑拨张鹤龄的时候还故意说过盐引一事。

    “朕想着,趁着寿宁侯和建昌侯两人禁足期间,不再继续发放给他们盐引,爱卿觉得如何?”

    “算是个好兆头,但盐政败坏之处,远不是控制住滥发盐引就能解决的。”韩文补充道:“盐税自历朝历代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赋税,像宋时的盐税可高达每年一千两百万贯。我太祖高皇帝登基以来勤政爱民,并没有觊觎这一大笔税收,反倒是将九边的粮饷与盐政结合,创立了开中法。

    可这么多年过去,朝廷滥发盐引,又加之政商勾结,到孝宗皇帝时期,开中法算是已然废了不少,九边军户的逃亡,和此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爱卿的意思是,重启开中法?”朱厚照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