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独夫朱厚照 » 第31章 登基政策

第31章 登基政策

    用过午膳,又小憩了一会之后,朱厚照开始处理今天的政务。

    自己刚刚即位,各地的题本不少,不过好在内阁依旧是发挥着作用,朱厚照只需要选择是批红或者打回即可。

    虽然大明目前颇有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架势,但朱厚照还算非常乐观,觉得自己能治理好这一切,历史上的大明得等到一百四十年后才亡国,自己作为拥有现代经验的穿越者,怎么着也会比历史上的明武宗做得更好。

    他数了数,目前比较关键的事情,一是西北战事,保国公已经带人去宣府抵御达延汗,估计这时候刚走到宣府,胜负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分出;二是京中勋贵,比如寿宁侯谋反、英国公侵吞皇庄,清查京军估计也可以算在内,这些事情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所以目前来看,倒是再也没有什么火烧眉毛的事情,他现在终于是能腾出空来继续和内阁的人扯皮。

    想到此,朱厚照从一摞题本下面翻出了当初刘健呈上的那本登基之后该如何大赦天下的奏疏。

    按理来说,新皇登基之后应该立即下诏大赦天下、蠲免赋税等等,以彰显新皇体恤民情之恩。如今距离朱厚照登基已经十多天了,他的诏书却依旧停留在计划阶段。

    这本奏疏他私下里也看过几次,刘健在里面列出了四十四条具体措施,里面大多都是利好百姓的好政策,当然也有不少文官等人塞进去的私货,这政策到底该怎么定,诏书该怎么写,今天正好趁着李东阳他们过来,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

    等太阳开始西斜,有宦官进来通报,内阁众臣已经到承光殿外等候了。

    朱厚照当即出发,出了广寒殿,不远就是承光殿。他穿过太液桥,便看见李东阳、谢迁、焦芳三人的身影。

    “参见陛下。”三位内阁重臣一齐施礼。

    “臣恭贺陛下乔迁之喜。”说这话的乃是刚刚入阁的焦芳。

    一旁的谢迁有些诧异的看着焦芳,想来是十分不理解焦学士竟能说出如此逢迎之语。

    两人的小动作都被朱厚照尽收眼底,朱厚照暗笑谢迁他们还不知道焦芳此人的下限,仍旧以为焦芳是那个正直的翰林学士。

    朱厚照朝焦芳投去赞许的眼神,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焦芳见得到朱厚照的回应,脑袋放的更低了。

    “走吧,进去说话。”朱厚照龙行虎步,一马当先的走进承光殿。

    “陛下,西苑虽好,却不是久留之处,还是要以国事为重啊。”跟在后面的李东阳有些不合时宜的劝谏道。

    朱厚照停下脚步,眯起双眼,看向李东阳。

    “李阁老此话是何意啊?”

    李东阳神色严肃地说道:“那日朝会之上,陛下答应臣等应当勤政爱民,不再忙里偷闲享乐,可臣担心西苑乃是观赏游玩之地,唯恐陛下不能抱朴寡欲,故出此言劝谏陛下。”

    “李阁老,我当初跟你说的原话是,取消后宫的一切娱乐活动,没错吧?”

    “呃...”李东阳努力回想。

    “貌似是这句话。”

    “那问题就来了。李阁老,我当初给你说的是取消后宫的娱乐活动,可我现在搬来西苑了,后宫的那些玩物我自然也不会去碰,这不也是信守承诺吗?”

    李东阳一阵愕然,刚想反驳,朱厚照抢先一步问道:“话说李阁老,群臣上表请辞登极大赏的题本呢?我怎么还没看见?当初给你两天时间,如今可都五六天了,你承诺的东西都没做到凭什么要求我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不懂?”

    刚还一肚子圣人语录的李东阳,被被朱厚照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堵得说不出话来。

    后面的焦芳赶紧上前充当和事佬:“首揆不必如此,今日正是陛下乔迁新居的大喜之日,放松一下也是无妨。咱们不妨进去先把正事给说了。”

    朱厚照也不管李东阳,径直走进承光殿内,在居中的主位坐下,内阁三人也排好主次依序落座。待到众人坐好,朱厚照又宦官们看茶。

    一切准备得当,他才拿出那本奏疏,对众人说道:“朕今天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告诉你们,回去把空缺的六部堂官给推选了,名单给朕呈上来。

    这第二件呢,就是麻烦诸位阁老讨论一下,把朕登基之后大赦天下的诏书给定下来,发往各地。

    这是前几日你们给朕的奏疏,里面的的内容,想必李阁老和谢阁老一定是知道的,焦阁老不妨现在一阅,咱们再做讨论。”随后命人把奏疏递给焦芳。

    焦芳打开奏疏,正仔细的查看,那边李东阳却有些不满的说道:“陛下当日不是已经全部同意,要带回去批红吗?怎么今日又拿出来讨论。”

    朱厚照斜了他一眼,语气十分轻蔑的问:“李阁老可知道你们这封奏疏捅了多大的篓子吗?”

    李东阳一愣,如实回答道:“臣实不知。”

    朱厚照说道:“你看你这里面写的,不许皇亲、勋戚等人接受投献,也不得霸占水陆要冲之地开设铺店,还有停止滥发盐引,你这几条好是好,但这可都是盯着那群勋贵们的要害去针对。你可知道前几日英国公他们联合上书,说我皇考尸骨未寒,祖制不宜变更,我母后更是把我叫过去骂了一顿。

    我这连批红不批红还两说呢,消息就四处漏风,遇见这么多阻力,你李阁老有什么看法?别什么都不干,只等着我出主意想办法,到时候外面的名都让你李阁老享了,苦都让朕吃了,这种事情你想都别想。”

    李东阳也说道:“陛下,此诏里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先皇孝宗皇帝的遗愿。先皇本意决心革除弊病,却不料在准备即将大展宏图之时意外驾崩,陛下身为先皇嫡子,应当继承先皇遗愿,不应遇到困难便推脱责备,臣还是请陛下把这封诏书原文发出,好让天下臣民沐享我大明新皇恩泽。”

    两边不愧都是官场老油子,不管事情怎么解决,话术那是一套一套的,英国公那边是拿祖制当借口,这边李东阳也是拿先皇当托词。反正两边都很懂,就是拿孝道那一套东西玩道德绑架。

    还先皇意欲大展宏图,他这么想大展宏图怎么就抗不住压力,把李梦阳给仍大牢里了?他一个在位十八年的老皇帝都管不住那群勋贵,你让我一个即位半个月的新皇帝去管?

    想到这,朱厚照不耐烦对李东阳说道:“既然这事情达不成一致,那诏书就分开发,朕数了一下,这些不涉及到权贵的政策,共计三十七条,你们内阁立刻拟成诏书发到大明各地。三十七条也不少了,其余的七条,下次早朝的时候你李阁老去和英国公他们扯皮去,扯成了就继续发,不成就不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