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是这么修的? » 第三十九章 施粥

第三十九章 施粥

    七月十四,中元前日。

    畦田县的气温骤降,与前几日相比,终于有了一些秋高气爽之感。

    张睿与蓝凤依并肩而行,看着城内来来往往,几乎没受到兆士叛乱影响的居民们,心中泛起了一种与有荣焉的感受。

    “身处乱世,能得一时之安,便是极大的幸运了。”

    张睿有些感慨,心有抱负的人不愿意偏安一隅他可以理解,但受苦的终究还是眼前这些忙忙碌碌的普通人。

    蓝凤依微微点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概就是这样吧。”

    “唔。”张睿眨了眨眼,他感觉自己好像被秀了一下。

    可恶,为什么我说的话就没有这么有哲理。

    他顿了一下,果断转移话题:“昨天晚上傀儡宗前辈给我们传来消息,悟岸那边已经成功加入了边疆某位将军麾下了。”

    “我记得好像叫苏悍,麾下兵强马壮,堪称是北疆的土皇帝。”

    蓝凤依看向张睿,露出了一个果不其然的笑容:“我就知道小和尚会这么做,佛门给人效命,儒教担任军师,道宗传授弟子,这几乎已经是我们公认的历练套路了。”

    “只有你,我的好道长,季舟给祁威当军师,悟岸给苏悍当尖刀,你什么时候收一个会喊‘大玄已死’的徒弟啊?”

    “……”张睿翻了个白眼,原来他们三家的通关套路这么人尽皆知。

    说好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呢?

    他轻咳一声,果断再次转移话题:“说起来,按你所说,以那些被骑兵们放跑的百姓的脚程,他们明天应该就能走到畦田县了。”

    “没错,如果走得快的话,明天一早他们应该就能到了。”蓝凤依点头,“我们这边的准备都做好了吗?”

    这一次从太望城中跑出来的人有点多,夹在畦田和兆士之间的那三座城肯定吃不下。

    而且,见到了那些骑兵的威势之后,逃出太望城的难民肯定不会在离太望城那么近的地方驻足,他们只会觉得跑得越远越好。

    难民们走到畦田几乎已经是必然,甚至畦田县可能都不会是他们的终点。

    所以张睿他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收拢一部分难民的准备,并让那些路过的难民尽量远离畦田百姓的家。

    听到蓝凤依的询问,张睿自信一笑,拿出了一张畦田县城的房屋分布图。

    这是他拜托邓同画的,机关宗弟子做这种事,简直就像傀儡宗大前辈一样靠谱。

    张睿用手给经常在外奔波的蓝凤依指了一下城外的某处:“按照计划,我们将这里划为安置流民的地方。祁县令说,这里离一块无人开垦的荒地最近,至少能容纳一千人。”

    “这片荒地安置完,我们还能向更远一些的地方开垦新的安置地,大概能保证两千流民有地方住。”

    “只不过那个地方可能有些危险,经常会有山贼出没。”

    两千人已经很多了,像畦田这样富饶的大城,现在的人口也才将近三万而已,一下子增加十五分之一的人口,对畦田的粮食储备和治安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被攻破的太望城也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太望城本就不大,人口万余,能逃出来的也不过两三千而已,有了前面三城的分流,走到畦田的应该只有六七百人。

    现在他们做的准备,其实是包括了浊江城、兆士城和崔阳城的量。

    毕竟只有这四城会向南逃,另外三城离东北更近,难民大概率不会逃向畦田。

    蓝凤依静静的听着张睿他们的安排,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其他县布置情报网,她对畦田内部的安排确实知之甚少。

    讲完畦田县内的安排,张睿灵机一动,提议道:“对了,你要不要去我们开的粥厂看一看?那可是沐遥一个人赞助的哦。”

    “沐遥这么厉害?”蓝凤依轻笑道,她还不知道沐遥竟然有这样的心思。

    张睿点头:“本来我和季舟也没想到这一点,只是在闲聊的时候,沐遥突然想到,要是有难民逃得太急,万一没带够粮食怎么办?我们这才在畦田城外开了两个粥厂。”

    “至于粮食,她这些天做实验种出来的东西已经足够了。”

    张睿摇头失笑,沐遥每天在后院不声不响的,实则已经改良了好几种新粮食作物。

    比如一种像是西瓜一样的藤类植物,将瓜劈开之后,里面竟是满满当当的稻谷,看得张睿当时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蓝凤依同样对粥厂提起了兴趣:“既然是小沐遥开的,我这个当姐姐的当然要去看看,我们走吧?”

    “嗯,走吧。”

    张睿收起地图,转身带着蓝凤依向粥厂走去。

    ……

    ……

    县城郊外,通往兆士的必经之路上,一座粥棚已经被搭了起来。

    泥土灶,大铁锅,几名士兵看守在一旁,防止粥棚被路过的人搬走。

    人手是祁县令提供的,他们不仅负责将米从张季蓝邓沐府搬过来,还要负责维持粥厂附近的秩序,以免有暴民捣乱。

    等到明天,他亲手教出来的二十一位阵道强者还会轮流坐镇粥厂,保证沐遥第一次施粥万无一失。

    张睿双臂环抱,看着粥棚里收拾东西的士兵们,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了这些准备,那些逃难的人到畦田之后应该就不会饿肚子了。

    他略有些得意,看向了一旁的蓝凤依:“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

    蓝凤依有些迟疑,张睿考虑得确实很齐全,只是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粥棚上,没有考虑来领粥的人。

    “道长,如果小女子也想来领粥,可不可以啊?”

    “当然……”

    张睿顿了一下,明白了蓝凤依的意思。

    蓝凤依只是想告诉他,来领粥的未必只有逃兵难来的难民,可能还有一些占便宜的人。

    这确实也是一个问题,粮食数量有限,占便宜的人领了一点,难民们就会少领一点。

    “要不然,我们把粥厂开得更远一点?”

    张睿摸着下巴,又否定了这个主意。

    粥厂开得再远,那些想占便宜的人依旧能够走到。

    蓝凤依也仰头望天,她看出了问题,但也没办法解决:“我们限定从兆士那边过来的人才能领?”

    “可别人也可以多走两步绕一下啊。”

    多走两步就当提前消食了。

    “啊啊,好麻烦!”蓝凤依不想了,为一群不一定存在的人动脑筋不是她的风格。

    张睿沉思片刻,选择了摇人。

    “喂喂,听得到吗?”

    再次将通讯符掏出来,张睿将问题共享给了另外三人。

    灯火通明的屋中,邓同放下手中还没打造好的连弩,看了一眼身旁的墨斗,心中有了主意:“张师兄,你们可以在领粥的难民脸上画一道墨迹,我这有一种颜料,三天之内绝对洗不掉。”

    宅子后院,还在做实验的沐遥也提出了她的想法:“不然,所有人来领粥我们都给吧,放心,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的。”

    张睿被沐遥的回答感动了一瞬,但他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

    “现在已经不是粥的问题了,而是我们竟然被一个有关道德的问题难住了!”

    季舟也同意张睿的看法,他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可以请祁县令颁布一条临时法令,禁止畦田县的人去领粥。”

    季舟的办法显然是治标的究极手段,听他说完,另外四人沉默良久。

    法令吗?

    张睿有些感慨:“原来法律这种东西这么好用……”

    “不是你想的那样!!!”季舟心头一惊,连忙强调。

    他又想起了张睿的“万象黄粱道法自然合天丹”。

    要是让张睿认为法律还能朝令夕改的话,说不定他会揉出个什么奇怪的法案来。

    张睿隔空给了季舟一个白眼,百姓衣食所系的东西,他还不至于胡乱玩耍。

    不过,说到季舟,张睿突然有了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