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70,从森林寻宝开始 » 第83章 饿鬼

第83章 饿鬼

    曹文化的老乡,同是知青的马光辉吃饱喝足了,在为大家表演,他的手风琴拉出优美的歌曲。

    大家都熟悉的《白毛女》的歌曲《北风吹》。

    ……

    蛇肉的甜美回味无穷。

    十几斤蛇肉,十几个人吃,连汤汁都喝光了。

    曹文化获得了无数的赞许。

    “好手艺!”

    “还是食材好。”曹文化适当的谦虚还是有的。

    曾贵清说:“你加花椒,加的恰到好处。我刚才还担心你加花椒太多了,谁知,你的绝技,就体现在这里。”

    曹文化的绝技当然不仅仅是在加花椒上,掌握火候才是他最得意的地方,再就是佐料的调配,他是有自己的心得的。

    周喜梅一直都在懊悔。

    她虽然拼了命,但是,她只吃了两碗,这是连杨英都没敌过,平常,杨英哪里是她的对手。

    她恨恨地埋怨杨贵生:“都是你!饿鬼一样,回来就要吃饭,是吧,吃亏了,连一个女人也比你吃得多!”

    杨贵生不做声。

    他也不在乎自己女人这样的没有素质,只读过三年书的农村妇女,和她谈素质,人家懂吗?

    再说,都是邻里和自己人,这种没素质的表现也不是第一次了。

    他的两个孩子表现还满意,他们竟然吃了差不多一碗的蛇肉。

    刘恒手里抱着睡熟了的晓峰。

    晓峰不怎么馋,小半碗蛇汤加一截蛇肉就把她吃撑了。

    晓岚也体现了大家闺秀的风貌,她很平淡地接受美食的诱惑,比邻居和杨贵生的两个孩子情绪稳定多了。

    她吃得很从容。

    还有几个邻居参加了,版纳的天气温度比较高,决定了他们有好东西吃必须聚餐,留不得,变质了太可惜。

    这样也好,聚会吃喝成了一种文化,也是娱乐节目比较单一的年代最好的消遣。

    农场职工的娱乐,每周一场的电影,基本上是固定的,《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看了无数遍了,连台词都记得很清楚了,但还是百看不厌。

    特别是《沙家浜》,《红灯记》等,里面的歌,人人都会哼唱。

    有电影看,基本上是全分场人出动,分场场部的沙坪相当的有气势,有半個足球场大,老营长是带兵的,知道该建多大的广场,才能容得下他的兵。

    除此之外,那就只能几个人自娱自乐了,表演斗地主的节目,可以排练很久。

    家里有收音机的,好像还只有老营长家有一台短波收音机。

    在三分场这种深山老林里,也只有短波收音机才够用,长波的地方台收不到。

    当然,各个队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放歌曲,好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热闹。

    所以,聚餐成了农场职工最佳的娱乐方式。

    自从来了几批知青之后,娱乐方式还是有所改善,因为,知青中有文艺细胞的人不少,他们宁愿少吃省用,也会腾出钱来买乐器。

    手风琴算是最时尚的,也是最高大上的,它是能见到的唯一的洋乐器,至于什么手提琴、钢琴和吉他,绝大多数人连听都没有听过。

    马光辉最拿手的还是《上甘岭》里面的主题歌,《我的祖国》。这可能是现在最优美婉转的歌曲了。

    刘恒知道,即使再过几十年,这首歌依然非常喜爱。

    吃饱了,不急于走,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撑着了。

    像杨贵生和周喜梅,才吃完饭,本来就饱饱的,现在又吃两三碗的蛇肉,不撑着是不可能的。

    所以,听听马光辉的手风琴,消一消肚子。

    隔壁的赵大爷也拿出自己的二胡,在一旁也不管你马光辉拉得正起劲,他在一旁调音,龙格里格龙,拉了半天,等马光辉的《我的祖国》拉完,也没有征求别人的意见,拉起了《生产队里开大会》。

    这首歌旋律很优美,正适合二胡独奏了,唱的是对旧社会的控诉。

    刘恒很久没有听到这个曲子了,现在听起来格外的亲切,马上跟着哼起来。

    他只能轻轻地哼唱,生怕惊醒了怀里的晓峰。

    晓峰最近长了,头发也乌黑发亮了,肥嘟嘟的脸蛋,红润有光泽,看着心里甜甜的。

    “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二胡拉到第二遍,众人都合唱起来。

    有点意思。

    经历过前世的刘恒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美啊!

    合唱渐渐变成了独唱,因为,杨英的歌喉最好,很快,都不唱了,听杨英唱。

    她唱的是如泣如诉,把这首歌唱出了灵魂。

    有人说杨英是因为家学,所以才唱得这么好。

    杨英的父母,也就是刘恒的岳父,他们在老家原本就是“打夜鼓”的。

    所谓“打夜鼓”,就是乡里死了人,需要有一班音乐,晚上陪伴死者,这班音乐,有吹唢呐的,有打鼓的,还有拉二胡的,另外还有两个会唱的。

    杨英的父亲继承祖父的事业,就做了“夜鼓”班子中的主唱。

    杨英一家人都被这种文化熏陶过,不过,大哥,二哥,包括杨雨晴都没有继承文艺基因,只有杨英继承了几乎全部的基因。

    她的歌唱得好,和原唱有得一比。

    所以,杨英是分场的文艺队的主力队员,她们还参加过勐养农场的汇演。

    杨英还会唱《白毛女》中的喜儿的全部段子,她演喜儿,是整个勐养农场演得最好的,能和她比的只有7分场的金凤凰。

    7分场的金凤凰是上海知青,读了高中,她参加过西双版纳州的汇报演出。

    大部分人认为,杨英的喜儿实际上比金凤凰演得更好。

    今天她只能独唱,唱完《生产队里开大会》,马光辉抢到了先机,他又一次演奏《北风吹》。

    他知道,杨英会马上跟过来。

    果然,杨英站了起来,她一边表演,一边唱。

    杨英并没有吃撑。虽然嫂子说大哥没有吃赢她,但事实上,杨英只吃了3饭碗的蛇肉蛇汤。

    现在这个年代的饭量,谁说女人一定要小于男人?

    会吃的女人海了去。

    有些娇小的女子,看样子弱不禁风,但吃起来,也可能一点也不输给大男人。

    杨英真要是吃起来,真不能小看她,她和曹文化到勐养打结婚证,在勐养国营餐馆吃了一顿饭,为了庆祝结婚,曹文华买了一份鸡枞炒肉,杨英吃了差不多一斤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