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娶妻开始 » 第二十二章 镇龙山玉虚观

第二十二章 镇龙山玉虚观

    李沐阳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想起床吃点东西,洛水仙刚好进房间。

    “醒了?头痛不痛?”

    “头倒是不痛,就是有点饿,家里有什么吃的吗?”

    “刚给你煮了点粥,昨天喝酒喝的有点多,要喝点粥养养胃才行。”洛水仙拿过新一双拖鞋给李沐阳。

    “昨天老道长什么时候回去的?”

    “我出去倒垃圾回来就不见人了,这个小葫芦是干嘛用的?”洛水仙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小葫芦给李沐阳。

    “是老道长送的,叫什么来着?”李沐阳想了想继续说道:“叫百福葫芦,寓意多子多孙。”

    “老道长有心了,我记得以前玉虚观有个非常厉害的老中医,我爸带我大哥去那里看过病,老中医见我家困难,连药费都不收呢。”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去哪都看不好,就是那位老中医给看好的,可惜他老人家早已仙逝多年。昨天老道长告诉我,那位老中医叫玉成道长,是他师弟。

    老道长身上那件道袍打了不少补丁,可见他们生活过的十分清贫。一会我打算过去一趟,看看有什么能帮得上。”

    “应该的,老道长不忌荤素,我们家里还有一些鱼干,都给带过去吧。”

    李沐阳喝完粥,带上点钱和几袋子鱼干,骑着小电驴往镇龙山开去。

    来到镇龙山山坡下,野草茂密,树林密集,远远望去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建筑物。

    李沐阳找到一条小路,一路艰难开了上去,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看到一座道观,道观门匾上写着“玉虚道观”几个阴刻字,字体下刻有八位神仙人物浮雕,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每一位仙人都是栩栩如生。

    道观旁边有几块巨石,其中一块有“无量天尊”几个阴刻大字。

    李沐阳从正门推门进去,道观不大,入眼便是一座真武大殿,其余都是一些道士住的地方,这是一座古建筑,可惜很多地方已经破烂不堪。

    真武大殿正门口前放着一个石鼎香炉,上面也有浮雕刻字。估计是时间太过久远,字体有些模糊不清,好些字李沐阳都认不出。

    听到推门动静,十几位小道姑便从真武殿出来,年纪最大的估计也不到18岁,最小的才七八岁,身上的衣服都是打了补丁的,这让李沐阳非常吃惊,因为他从没听过别人说起这里还有道姑的存在,即便是在前世他也未曾听闻。

    “居士请跟我来,师父已在殿内等候多时。”为首那位道姑对李沐阳说道。

    “等我?”

    “是的,跟我来吧。”

    李沐阳将几袋鱼干递给小道姑,跟着进了大殿。

    “沐阳居士,我们又见面了,快快请坐。”玉清道人坐在蒲团慈祥的看着李沐阳。

    李沐阳对着真武大帝鞠躬拜了几拜才坐下来,细看看看殿内,真武大帝石像旁边有龟、蛇二将、金童、玉女等从神。真武大帝亦称荡魔天尊,在道教中赫赫有名,本地传说制服邪龙的那位玉虚道人就是由真武大帝下凡显化而来。

    李沐阳问道:“道长,您这里怎么都是女道姑?”

    玉清道人叹息道:“以前我师弟经常出诊,碰到很多女婴被弃在荒郊野岭,师弟不忍心就带了回来收养。你见到的年纪还比较小,年纪大点的我和师弟让她们还俗,出去后得靠自己养活自己。”

    听玉清道人这么说,李沐阳才想起来,本地的风俗确实是重男轻女。以前因为穷,家里女娃多的一般会送给别人养,送不出去的,有些人会偷偷放在寺庙道观或者是孤儿院门口,更狠心的会抛弃在荒郊野岭。他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冬天,他父亲在海边捡到过一个女婴,那女婴差点冻死在海边,父亲抱回来在家里养了大半年,后来被他大舅抱去收养。

    玉清道人继续说到:“不瞒居士说,自从我那俩师弟仙逝以后,玉虚观就没有入项,生活比较艰难。贫道不会中医,只会点旁门左道,靠贫道出摊算卦也只能勉强糊口。贫道这般年纪恐怕没几年活头了,生死早已看透,唯独就是放心不下这些小徒弟。”

    李沐阳前世对镇龙山没什么印象,和这位玉清道人也只是在今世见过两面。如今玉虚道人这番话像是在托孤,又回想起昨天的事情,李沐阳忍不住问:“道长,昨日那颗珠子,我不是做梦吧?”

    玉清道人神秘笑了笑:“原来居士还记得啊,那确实不是梦。虽然贫道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但我师傅说过,百福葫芦里的东西十分珍贵,只待福厚之人,请沐阳居士放宽心,那东西只有好处不会有坏处,具体有什么好处,居士日后便知。”

    李沐阳这才放下心来,“原来道长是算准我会前来。”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这一切都是天意。贫道算不准居士会来,只是贫道希望居士能来,还好你来了。”

    “道长的这番用意,沐阳心里已清楚,请道长放心,不说玉虚观对我有过救命之恩,以后有我在,玉虚观和师妹们都不用愁。”

    玉清道人摇头说道:“玉虚观从那个抗战年代后就断了传承,如今贫道已完成使命,以后玉虚观还存不存在,都无所谓了,居士不必再浪费力气在它身上。”

    “道长,我觉得玉虚观不应该就这样消失在时间长河里。不说别的,就拿玉成道长这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如果没了传承,是不是太可惜了?这对我华夏来说是这将又是一次重大损失,道长会忍心看到吗?”

    “这倒是贫道自私狭隘了,幸亏得居士提醒,贫道险酿大错。我那玉成师弟这辈子苦心孤诣钻研于医术,他倒是在玉虚观留下不少药方孤本,沐阳居士若是不嫌弃,便可尽数取走,这些药方留在玉虚观也只是明珠蒙尘。”

    这让李沐阳不得不想起前世华夏有那么多的的汉方药都被倭韩两国窃取拿去注册专利,这些都是我们华夏先祖们的心血,却被倭寇和棒子占为己用,拿去赚取利益,这让人情何以堪?

    倭韩两国的汉方之所以发展这么好,占据了世界90%的市场,就是因为它附属于西医,为西医服务,比中国更早的完成商业化体系,这点中医确确实实是落后了很多。

    中医诞生在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基本形成,亚洲国家的医学大多数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随后李沐阳拜玉清道人为师傅,成了玉清道人的关门弟子,也是玉虚观现在唯一的一位男弟子。

    以前道教收弟子很繁琐,现在都简化了许多,但多数会严按收徒八规去做。

    一、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游戏,為徒虛名者不收。

    二、心不逆,忤孝背义,悖负亲长,叛辱家国者不收。

    三、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四、心不純,好求名利,蛊惑众生,以術恣欲者不收。

    五、心不善,不憐弱苦,害伤人物,行恶为非者不收。

    六、心不定,轻浮狂妄,不待傳承,持窃道法者不收。

    七、心不堅,不耐苦行,學而不修,虛耗光阴者不收。

    八、心不固,学道不专,好參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李沐阳用了几层油皮纸小心包着十几本药方孤本,他抱着虽然感觉很轻,但这些东西在他心里可重万斤。他走之前将身上几万块钱都留下来,让玉清师傅用来改善玉虚观的生活。

    李沐阳开着电动车小心地下了山坡,这里的路非常难走,常年大雨将路基冲垮,加上年久失修,上坡难下坡也难,这也难怪玉虚观现在没什么香客。

    想要玉虚观以后传承不断,任重而道远。李沐阳计划是先把山坡这段路修好,以后再去修缮玉虚观就方便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