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曲线救明,我成了蒙古大汗 » 第一章 大明的海防你不懂

第一章 大明的海防你不懂

    天启三年,八月十六,宁波府镇海港。

    天高云淡,一艘海船的黑影从海天之间冒出头来。

    最先发现来船的是一群港口的苦力,兴奋地翘首远望,宛如提着颈的鸭——又来活儿了。

    船影渐渐放大,忽然有人发觉了不对,这是一艘典型的倭国朱印船。

    “倭寇!”

    随着带头的一声惊呼,苦力们掉头就跑,码头上一片混乱。

    朱印船两片硬帆顺风拉满,船头一杆大旗迎风猎猎,上面的家纹是一个青森森的狼头。

    一位锦袍男子负手立于旗下,望着渐近的镇海港,冷峻的脸上难得露出些许激动。

    “恭喜大殿,宁波府到了。

    算上咱们以前去过的釜山、那霸、吕宋,你已经达成了‘四海踏破’成就。”

    身后说话的倭人发髻高束,没有剃难看的月牙头,外衫花里胡哨,一柄装饰华贵的倭刀紧握在右手,形影不离。

    锦袍人郎奇回身微笑,“行久,你这个跟玛利亚到过伦敦的人,就不要开我的玩笑了。”

    随即放高声音,“二斤!集合队伍,备战!”

    一个大个子应声而出,带着憨笑,“姐夫,咱们又不是倭寇,是明人回明国,又是给他们送钱的,难道需要打仗么?”

    郎奇一脚踢在二斤的屁股上,“哪那么多废话?

    我也不想打,这不有备无患么?

    还有,我跟你堂姐玛利亚是盟友,盟友知道吗?

    不许乱叫什么有的没的。”

    二斤笑眯眯不以为意,嘴里咕哝着,“哼!鬼才信你。

    不是我姐夫,我堂姐舍得派手下第一爱将行久给你当保镖?”

    嘴里咕哝不耽误办事,李二斤随手掏出一个哨子。

    随着凄厉的哨声响起,卫士们在辅兵的帮忙下,迅速顶盔掼甲。

    五分钟后,四十兵卫士已经整齐地排列在甲板上,头戴铁盔,身穿半身锁子甲,左肩扛着火绳枪,腰跨战刀。

    李二斤手一挥,“点火绳,时刻准备战斗!”

    没用郎奇召唤,一个和服倭女自船舱而出。

    袅袅娜娜,迈着轻盈的碎步来到郎奇身边。

    郎奇左右抬起双臂,倭女帮他脱下锦袍。

    回身从穿黑色紧身服的侍女手里接过金丝甲,小心地系上。

    又在软甲的外面罩上鲜艳的阵羽织,抬头望着英挺俊逸的男人,倭女的眼中满是迷醉。

    两人自始至终没有对话,显然倭女侍奉他已经相当熟练。

    几个倭国水手拉动滑轮,两片硬帆降下。

    朱印船按惯性飘了片刻,船身一震,已然靠上了码头。

    矮小的倭人水手们猴子般跳来跳去,下锚、搭跳板,身材高大的二斤第一个跳上岸。

    身后卫士们鱼贯上岸,左手扶着肩上的火绳枪,右手紧抓着两头都已经点燃的火绳,迅速排成了间隔一米的战斗队形。

    郎奇带着行久,大踏步走上跳板,倭女和侍女一起躬身,“大殿武运长久。”

    朱印船的火长兼船医兼会计克鲁罗收拾好六分仪、黄金圆规和怀表,跟了上去。

    “老板,宁波府是明国海防重镇,咱们可只有四十个士兵啊,真要打,能挺到援军到来么?”

    郎奇终于踏上了明国的土地,回身微微一笑,望着这个来自威尼斯的中年部下,“你对大明的海防战力了解太少啊。

    你放心,这里是我的故土。

    我的另一个身份可是商人,狼屋的大老板,能谈判解决的,绝不会动用武力。

    但愿这里做主的,是聪明人才好。”

    火枪兵们三面警戒,矮小的郎氏家臣狼屋助左卫门叉着腰,大声吆喝着倭语。

    矮小的倭国水手们“一库、一库”地喊着号子,费力地把几十辆轻车推上岸。

    一会儿的功夫,首尾相接的轻车就形成了一个小营地。

    营地里的帐篷搭了起来,水手们拉着几十匹矮小的倭国驮马,辅兵们都拉着四十几匹高大神骏的安达卢西亚战马上岸放风了,居然还是没有人来干预这支登陆的小小武装力量。

    “真就没人管么?”

    克鲁罗耸耸肩膀,不可思议地摇摇头。

    指了指不远处招宝山上的威远城,“那个城堡里,难道不会有士兵出来干预咱们?”

    郎奇苦笑,“‘六国来王处,平倭第一关’啊。

    城是坚城,可是要强兵来守才有用。

    明兵不满饷,满饷天下无敌。

    可惜啊,天下无敌的戚家军,已经没有了啊,那里现在住的是卫所兵……”

    这艘倭国朱印船靠岸都挺长时间了,下来的士兵却并没有如预料般烧杀劫掠。

    逃跑的苦力们已经都悄悄回来了,胆子大的还探头探脑地试图跟助左卫门联络找活干。

    本来全部关门的商栈,也纷纷开门。

    天大地大,没有赚钱大。

    郎奇下巴扬了扬,“二斤,去问问这里管事的在哪里。”

    二斤看了看凑过来的苦力们,挠了挠后脑勺,最后还是向一个刚刚开门的商栈走了过去。

    过了会,二斤哭笑不得地回来了。

    “姐——那个郎大哥,怪不得没人管呢,咱们来得巧。

    坐镇镇海港的浙江巡抚耿庭柏耿大人病入膏肓,卧床不能理事,咱们要办去京城朝贡的手续,只能去找宁波知县。

    不过——据说巡抚耿大人是清官,这位永安永知县,要钱要得有点狠……”

    郎奇哈哈大笑,“咱们不怕要钱的,就怕油盐不进的老顽固。

    走,去宁波府,早办完早出发。”

    刚下船的马都还脚软,郎奇一挥手,带了行久,直奔宁波城步行而去。

    二斤一声哨子,四十名亲卫扛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紧随其后。

    不远的招宝山头,威远城城门紧闭。

    城头千户老爷扶着城垛,望着往宁波府开进的队伍,心脏砰砰乱跳。

    “这帮子倭寇真他娘的有钱,就是耿大人的亲兵,都没有这么好的铠甲。”

    旁边的属下有点慌,“老爷,看他们奔宁波府去了,咱们不阻拦一下么?”

    “拿什么阻拦?就凭我手下这十几个亲兵?

    咱们定海卫的人都去割稻子去了,这么久没召回来,一定是听说有倭寇都跑了。

    没听说走马溪之战,朱纨自作主张开战,最后服毒自尽了么?”

    千户大人一脸严肃,“本官严守朝廷的规矩,没有耿大人的手令,绝不会擅起边衅。”

    “咳咳……”

    耿大人的手令?手下们都没敢笑出声。

    不过大家都不用拼命,千户大人是聪明人,老成持重,深得军心。

    至于那一队倭寇会不会大闹宁波府,那是杨知府和永知县的事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