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四十四章 左宗棠舌战群猪

第四十四章 左宗棠舌战群猪

    华夏文人是很重视礼节和礼貌的,左宗棠进桂林,属于外来是客。左宗棠要他们投降,他可以保证太平军不会屠城。

    大清顺民爆炸了,他们纷纷指责左宗棠是叛徒,要杀了他。

    巡抚没有动怒,反而笑了,“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生,可笑可笑!”

    左宗棠反应很快,他也是天才,“车无轮马无粮,叫声巡抚提防提防。”

    左宗棠大老远跑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围着人家瞎哔哔,无论怎么说,都是桂林儒家失礼在先。

    劳崇光还算是明白人,他责难这些群儒,这个时候有本事了,鸦片战争的时候,还有现在太平军围城,怎么不见你们退敌之策...

    这一下子把群儒给镇住了,按照这个说法,群儒嘴皮子再利索,那也没有什么用,太平军不会撤退。

    劳崇光对左宗棠说话客气,他说:“为什么不将金石之论,为巡抚和我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劳崇光的意思,你既然有智谋,把话直接对我们说就可以了。他们才有资格投降与否,用不着辩论,儒家文人决定不了桂林的投降。

    左宗棠的回答是:“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尔。”

    左宗棠的意思是,桂林官员和文人主动进攻,他只是正当防卫,一下子就把责任撇清了。

    左宗棠不怕辩论,什么是辩论?有的辩论是针对人,有的辩论是针对事,有的辩论则是针对目的。只要攻其一点,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于是,辩论开始,正方选手左宗棠,投降可以。反方选手,桂林官员和儒家子弟,他们认为投降不可以。

    在这场辩论当中,首先出场的就是知府,他采用的方法就是针对人。

    知府没有谈抵抗,也没有分析大清多么强大,而是直接对左宗棠进行了人身攻击。

    他首先拿出一个话头,他问左宗棠,你把自己比喻成诸葛亮,真的有这种事吗?

    这个确实是事实,左宗棠不能否定,而且他很痛快的承认了。

    然后知府就说,想当年诸葛亮辅助后主的时候,那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你左宗棠,作为大清子民,却要投降太平军。

    他的想法是,只要把左宗棠的人品给否定掉,那么左宗棠说的,没人相信了。

    左宗棠针对这个说法,准备充分,也充分证明今世诸葛亮不假。

    他用治病打比方,一个人里面全烂掉了,只能用猛药,才能把病治好。大清内忧外患,还对洋人跪了,再加上本身鞑虏,歧视汉人。

    他左宗棠不屑效力,也不值得汉人卖命,他要打烂大清这个旧世界。

    左宗棠口若悬河,把大清要亡国,充分的说了起来,最后他总结,他爱华夏,不爱大清。

    他又说做大事需要有主谋的人,而不是只凭口舌辩论的人,这几句明显是回敬知府的进攻,指责他就会玩嘴皮子。

    第二个出场的是知县,他针对的则是事件和人。一开始他说的,就是大清兵屯百万,将列千员,实力很强。

    左宗棠给他的回复说,大清人虽然多,都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用。

    知县也知道,大清确实烂,明摆着,太平军几千人围着桂林。

    他没有好意思说大清值得卖命,他把话题引到了怕死不怕死上,明显是跑偏了。

    在他看来,桂林打了败仗,又投降,明显是怕死啊。他说投降,难道不是贪生怕死?这明显是打肿脸充胖子。

    左宗棠见招拆招,把话就引到了怕死和不怕死上。

    左宗棠说,我一个人都敢来桂林,要是按照这个标准的话。那我的胆子绝对是比你们大……

    其实说到怕死投降的问题上,左宗棠是很难反驳的,假如知县一直围绕这个问题,或许就能辩赢,但他傻乎乎的开始搞战斗意志。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左宗棠说,包括大清皇帝,在座的各位,都是废物!左宗棠顶天立地,不惧怕任何人!

    下一个出场的是布政使,他是把话题引到了左宗棠的人品上,他质疑左宗棠是要效仿苏秦张仪。

    因为大清比较重视实干家,而不重视只会鼓唇弄舌之辈。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按布政使的话就是大忽悠,这属于在人品上贬低左宗棠。

    他谈到目的性。什么叫做目的性呢?苏秦张仪去游说,就是搬弄是非,挑拨关系。

    在桂林官员眼中,左宗棠的来意,就是故意要挑拨桂林内乱。其实事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左宗棠确实是来挑拨的。

    左宗棠立刻把苏秦和张仪树立成了正面典型,这属于明显的偷换概念。

    他说苏秦张仪是真豪杰,他们出入各国如入无人之境,胆子大得很,比你们这群胆小鬼强多了。

    下面一个出场的是学政。他是在大清的身份上找论点。

    左宗棠说大清是鞑虏,学政说不是。学政说明朝完了,清朝是正统,这就是合法的改朝换代。

    这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也是原则性问题。讨论问题一旦涉及到政治正确,那么对方就很难反驳了。

    左宗棠立刻就说:你是鞑虏,不是华夏人,你是什么种?因为政治正确,学政根本就没有办法反驳。即便大清确实是正统,他也没法反驳。

    左宗棠骂他的话也很简单,说你这个人缺爸爸,你没资格和我聊天儿,你住口!

    政治正确,来了一个降维打击,把学政直接打下去了。

    在儒家,名不正则言不顺,政治正确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不顾局势直接搞政治正确。

    左宗棠高举政治正确的大旗,要驱除鞑虏,坚决反对大清。谁提出和太平军死战谁就是秦桧!谁就是汉奸!谁就是国贼!根本不容辩驳!

    下一个出场的是巡抚,他问左宗棠,研究过什么书?

    他本身是一个学者,他意思就是问问,平时你都研究什么书?如果左宗棠研究某一部书,他用书里面的知识来考左宗棠,没准能难住左宗棠。

    左宗棠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前就是投降还是不投降,这是应该研究的事情。但是巡抚把话题直接引到了读书上,平时研究什么书写什么论文?

    左宗棠举出历史上名人,说这些人都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没专门研究什么书。

    左宗棠没有在学问的问题上纠缠,他直接说的是人品的问题。

    同样是读书人,也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就是爱国的,小人只是愚忠的。

    左宗棠说,学问的大小不是问题,作为读书人,如果人品不行,学问再多也没有用。

    有句话叫德才兼备,德在才之前。一个人没有品德,那么他的学问越多,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危害。很多大清高官,他们为自己谋幸福,坑害老百姓。

    左宗棠是胜在格局上,按说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该不该投降。但是桂林官员不太愿意,拿到明面上说。

    左宗棠想了想,大概这个投降不投降,应该是桂林官员内部商量。

    桂林官员也意识到,左宗棠大老远的跑来,是为了桂林不被屠杀。他们了解湖南人,知道左宗棠,桂林官员没想在辩论当中获胜。至于投降与否,其实桂林根本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