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三十七章 华夏军东进福建

第三十七章 华夏军东进福建

    石达开知道,未来和英法联军比划一下的。他在香山,设海军学校,培养海军战士。

    石达开编制第三舰队,大鲤鱼田芳为师长,加班加点造船,驻扎海南。这样三支舰队形成三角,方便支援。

    广州毗邻港澳,地理环境优越,对外开放较早,鸦片战争以来,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对促进近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花县创办的军用工业,有枪炮、弹药和兵舰等制造厂。南海侯亲自主持,从西欧各国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

    广东机器局,在香山聚贤坊,购买民铺十余间开设的。其制造枪炮、轮船和火药等技术和机器设备,均从外国买进。

    火药制造厂,郑观应主持开办,厂址在香山城西,是广东最大的兵工厂,厂内装配英国制造的重型机器。

    雇佣熟悉制法的洋人,现在要的就是即战力,时不我待啊。

    南海侯大搞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他还减免税负,严惩贪官。

    石达开平定广东,消灭清军以后,调彭大顺下云南,带黑旗营一万,红旗营两万,组成南进军团,准备沿河进军,目标是粮食。

    冯子材和黄四郎组成东进军团,从陆上进攻福建,石秀和大鲤鱼的两只舰队在水路配合,水陆两路齐头并进。

    福建巡抚徐宗干,再和冯子材对抗,没办法,冯子材不熟悉地形,一时半会还真拿不下福建。

    作为江苏通州人氏的徐宗干,跟闽台两岸(历史上均属福建),的渊源远不止于此。

    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徐宗干就从四川直调福建任汀漳龙道,管辖漳州、汀州、龙岩三地。

    道光二十八年(1848),徐宗干又被调任福建台湾兵备道,掌管全台军务。他在台湾总共待了近六年时间。由此可见,徐宗干对台湾有多么熟悉。

    华夏三年六月,战火烧到了今福建漳州、永定、长汀、连城、上杭、武平,以及江西龙南等闽赣各市县。

    福建方面的清军主力,当属时任福建巡抚徐宗干。

    期间,冯子材多次率红旗营想从福建武平方向冲开突破口,但均被徐宗干率领的清军给抵抗住了。

    徐宗干在巡抚任期内,除了对抗冯子材,他的主要工作还有对台管理。因为台湾都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巡抚徐宗干不容易,为台湾事务可谓操碎了心。

    徐宗干刚上任福建巡抚时,第一时间就去了台湾巡视。他这么着急去台湾做什么呢?

    闽中好乱之风,台湾为甚。先生之巡台也,方赴任,值漳、泉民斗,闭城已三日,即驰往擒治之。

    清代台湾民众以福建漳州籍、泉州籍移民居多,他们到了台湾后,还是以原籍划分社区,经常发生械斗,徐宗干这是去台湾治理打群架事件去了。

    实际上,作为江苏通州人氏的徐宗干,跟闽台两岸(历史上均属福建)的渊源远不止于此。

    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徐宗干就从四川,直调福建任汀漳龙道,管辖漳州、汀州、龙岩三地。

    道光二十八年(1848),徐宗干又被调任福建台湾兵备道,掌管全台军务。他负责台湾,这么长时间。由此可见,对台湾有多么熟悉。

    领兵打仗、缉拿匪患,当然是台湾道台的第一要务。

    华夏三年,台湾洪恭等人,起兵攻陷台湾县、凤山县,徐宗干领兵平定了起义军。

    徐宗干不只知领兵打仗,他作为嘉庆二十五年的进士,是个真材实料的大文化人,他对金石之学、孔门儒学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极大。

    徐宗干的官场生涯早期,一直在山东为官,且一待就是二十年左右,历任泰安、曲阜知县、济宁知州等。

    身为台湾兵备长官,徐宗干还善于巧用民俗文化,促进社会治理。

    华夏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按照旧例,台湾民众巡游神像。

    结果有两路迎送队伍,因为争抢巡游路线,大动干戈,相约械斗。关键时候,天降大雨、惊雷滚滚,化解了这场大规模纷争。

    这两路人,如果照约械斗,必然死伤多人。如是推之,可谓妈祖显灵,挽救了信众。

    清军虽拥八闽之地,但各地守将心意不一,多有向石达开暗中归降者。石达开派石祥祯的第一师,从闽北突袭,诸城相继被攻下,福州也被华夏军第一舰队围住。

    石秀和大鲤鱼率军抵达福州后,入五虎门,驻师南台河口,迅速包围了福州。

    黄四郎曾派使者入城招降,清军杀了使者,领兵出南门迎战,被石秀的第一舰队杀得大败,“众溃,入城拒守。”

    “是夜,有当地地主遣人纳款,第一舰队于台上蚁附登城,遂开南门。石秀拥兵入,清军拒战于水门,击杀之。

    清军自西门出走延平,满人官员皆怀印绶、挈妻子遁去,福州知府赴水死,守将不屈,下狱死。

    时满人将军,闻华夏军攻城急,叹曰,战守非我得为,无以报国!

    满人乃积薪楼下,杀其妻、妾及家人,纵火焚之,遂自刎。

    清军无奈,只得拥兵死守延平(南平)。不久,漳州、泉州、建宁(建瓯)皆落入冯子材之手。

    清军闻讯,2万精锐守延平(今福建南平)。

    华夏三年七月,华夏军水路继续出发,配合冯子材,继而攻克延平。

    在水路军由东向西挺进时,陆路冯子材由西向东连克邵武、建阳、建宁(今福建建瓯)。

    然后两路大军同时挥师东南,为全面解放福建做了准备。冯子材部于八月初一日,攻克漳州,大鲤鱼部于初二日夺取汀州(今福建长汀)、宁化。

    徐宗干带着清军,还算聪明,他们没有坚守,而是一退再退,退到江西龙南防守。

    石祥祯的第一师也跟着到了,没有机会胜利,华夏军就回师休整,屯兵东都郡,双方形成对峙。

    尽管福建通往应天府的陆路不好走,黄四郎还是千方百计由海路,过广州,运去香山大批粮食等物质。

    因此,他得到了石达开的嘉奖。黄四郎被任命为福建总管,带着公务员和红旗营,征兵,分地,屯田。

    翌年,黄四郎修缮连城冠豸寨,凿开清流九龙滩,以通舟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