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三十五章 拉胯的满清军队

第三十五章 拉胯的满清军队

    太平军北伐势如破竹,西征也是野战无敌,至于华夏军更是攻城略地如喝水,看起来清军药丸。

    这里需要说一下满清的军制,大清的正规军有两个组织,一个是八旗,一个是绿营。

    八旗是努尔哈赤当年起兵之时,亲手创建,在满清入关之前,参与了一系列战争。

    八旗制度奠定了,满清入关的军事基础,在满清入关之后,也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更夸张的是,甚至直到现在,大清看起来要凉了,还有一些满族人,自夸祖上那是在旗的。

    而相比较八旗,绿营不但地位比较低,相关的资料也不多,顶多一句“这是满清收编投降汉人的军事组织”。

    实际上如果论人数看,绿营远远多于八旗,而且在清朝中前期的战争中,绿营的作用也是相当突出,可谓是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任何军队,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时间一长,必然拉胯。而到了晚清,由于体制的原因,绿营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满清的八旗非常能打,但有个问题就是数量太少。清军入关的当口,满八旗,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加一起也就二十万左右。

    清军征服中原和下江南期间,每次打下一地还得分兵把守,靠这点八旗兵根本不够用,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收编明朝降军的主意。

    大清入关,在当时,满清是唯一一个正规政权,可以保证足额发饷的政治实体。

    所以大清开始招降后,大量明朝士兵前来投奔,这些士兵以营为单位,世袭为兵,用绿色旗帜,因此就被称为绿营。

    相比于八旗,绿营兵主要由步兵构成,战斗力自然是差的不少,但他们庞大的兵力,很好地弥补了满清的兵力不足。

    而且随着满清势力逐步深入江南,此地多山地丘陵江河湖泊,八旗的骑兵在这里有劲儿使不出。满清打南明,追亡逐北主要靠的绿营兵。

    郑成功曾经一度率水师,兵临南京城下,满清的八旗根本不够,是靠着绿营的力量才抵挡住郑成功,让南明一度燃起的希望彻底破灭。

    康熙年间爆发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军队一度打到岳阳兵临长江,还是绿营兵,断了吴三桂的粮道,救了大清一命。

    后来攻打岳阳城,更是绿营冲锋在前,八旗在后,这才啃下了坚城岳阳。

    这几次战役在满清入关之后,都是无比凶险的时刻,如果不是绿营抵死作战,大清只是考八旗,全国的局势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到后来满清政权安定之后,开始开疆拓土,此时的绿营依旧是清军的绝对主力。

    比如康熙到雍正年间平定西北,十万大军除了一万八旗,其余都是绿营兵。

    乾隆年间为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朝廷派出的四万军队几乎都是绿营,只有几百名负责监军的八旗。

    到了清朝中叶,绿营兵在全国汉地十八省,驻扎有五十余个军镇,人数六十余万,俨然成为了保障大清稳定,社会长治久安最可以依仗的兵力。

    绿营对大清如此重要,但却并不能让统治者信任自己。这一方面是因为满清统治者,迷信八旗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这些绿营兵当中的汉人,聚集起来反对自己。

    乾隆皇帝自己就亲口说,“绿营兵虽多,却怯而无用。”语气充满轻蔑。随着准噶尔被平定,大清天下无事,那些绿营兵,也就失去了继续好吃好喝供着的价值。

    大清朝廷明里暗里,采用很多办法弱化绿营兵的战斗力,比如装备给差的,把部队打散,或者让这些绿营兵从事更多关押犯人,押送漕运之类的杂活,再加上绿营人数众多,满清在和平时期也经常拖欠他们军饷。

    如此几十年之后,绿营的战斗力一落千丈。嘉庆年间白莲教造反,波及的地区,像湖北陕西四川,这里密布着绿营兵把守的重镇,但等朝廷真用绿营兵去打仗,却发现他们在阵前一触即溃,根本难堪大用。

    不得已,大清朝廷只能默认,各省督抚自行招募乡勇来御敌,这也是满清在地方军事放权的开始。

    有些士兵前胸后背写着“兵”字,那是吃皇粮的绿营,而写着“勇”字的,就是地方自行招募的乡勇。

    乡勇的战斗力比绿营军高得多,他们保卫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战斗积极性,比磨洋工的绿营高很多。

    而且地方乡勇背后的军饷,由当地乡绅解决,不会拖欠,比起摸鱼还欠饷的绿营自然好太多了。

    到太平天国时期,绿营战斗力堕落的让人触目惊心,当时有不少绿营兵已经根本不会打仗了,一听说自己要上战阵,宁愿花点银子雇乞丐替自己送死。

    当时满清的江南大营主力,就是绿营兵,营帐里到处都是娼妓馆,甚至有不少士兵跟娼妓成家生子。

    整个营地里,兵士为争夺妓女打架的事情司空见惯,如此军队说没有战斗力都算是抬举了。

    太平军两次攻破江南大营,而满清也彻底对绿营死心,开始重用曾国藩招募的地方武装湘军,往后也正是这些湘军抵抗住了太平天国,指望着绿营,大清是根本没戏的。

    即使如此,绿营说到底那也是朝廷的军队,比曾国藩的湘军更能让满清放心,所以这绿营也还是留了下来。

    但是在这个时候,军队战斗力的提高靠的是技术输入和科学的训练,满清朝廷这两方面都不具备,就算有心留着绿营,也只能看着它一天天烂下去,还得发给军饷。

    而对于绿营军官来说,自己好歹是混在编制里吃皇粮的,还可以用吃空饷做假账等等方式,上下其手贪污腐败,何乐而不为。

    所以当时就算有地方大员,胡林翼等提出要裁撤绿营,朝廷不甘心,绿营军官也不愿意,更何况这么多人朝廷也拿不出钱安置,搞不好会兵变,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