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宋旧事 » 第二十一章 最高意志

第二十一章 最高意志

    在战略选择上的分歧,使赵构和李纲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而且李纲对赵构的做法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他说,昨天刚宣布要独留中原与金人决战,一觉醒来却要巡幸东南,这反转未免有些太快了吧。

    耿直的李纲还是给年轻的赵构留了面子的,没有直接说他朝令夕改,过于儿戏。

    不过赵构却觉得李纲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他要往东南,李纲却要去西北,君臣已然不同心。

    君臣关系很难讲情意,更多的是利用价值。

    既然尿不到一起,是不是该考虑换个人了?

    赵构可不想有人拖自己的后腿,影响他巡幸的心情和速度。

    八月初五,赵构发布一项重大的人事任命:

    以黄潜善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位置往左挪了挪,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这项任命看上去李纲从右到左,地位更加尊崇,实际上是以黄潜善为右相,结束了李纲独相的局面,释放了耐人寻味的政治信号。

    黄潜善一直跟李纲不对付,他和汪伯彦暗地里没少给李纲扯后腿。

    赵构给他提了一级,政治嗅觉极为灵敏的黄潜善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味道。

    这是赵构要弃子啊,李纲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

    有宋一代,扳倒政治上的对手,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发动舆论的力量。只要被言官弹劾,再完美的人也会变成“道义上的次品”。

    黄潜善物色了一个叫张浚的人。

    张浚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他是唐玄宗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靖康元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

    靖康二年(1127年)初,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张浚不愿仕于伪楚,逃入太学,赢得了时名。

    之后,他听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继位,建立南宋政权,于是驰赴应天府,被除授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中。

    一个拥有好名声的人去弹劾大臣,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他有私心,而且他说出来的话也会更有说服力(伤害性)。

    黄潜善便是利用了这一点。

    在黄潜善的推荐下,张浚被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虽然品秩不算高,却是一个很牛屁的存在,尤其在宋代。

    为了限制官员权力,宋代的官制非常复杂,御史台不设御史大夫,只设了一个级别不高的御史中丞作为台长。

    御史台下设三院,分别是:

    台院(类似于今天的办公厅),设侍御史一人,辅助管理御史台日常事务。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二人,主管以礼仪法度纠察百官过失。

    察院,设监察御史六人,分别主管六部及百官之事,纠察其错误。

    御史中丞和侍御史一般不负责具体的纠弹,所以台谏的喉舌主要是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

    而殿中侍御史因每次朝会都得侍立皇帝左右,是皇帝的侍从官,话语权更大。

    今天我们很难探究清楚,是不是黄潜善和张浚私下里达成了什么政治交易,或者是正直的张浚受到了黄潜善的蛊惑和蒙蔽。

    总之,张浚成了攻击李纲最锋利的一把刀。

    很快,新任殿中侍御史张浚便投下了重磅炸弹:弹劾李纲专权擅政。

    专权擅政和结党营私是攻击宰辅执政最好的武器,这两个罪名却有点像莫须有。

    你说他有,可能又没有,说他没有,可能又有,查是查不出什么实据的,但又很难洗脱嫌疑。

    宰执作为扛把子,所有朝政大事肯定绕不开他,不经过宰执首肯,显然没法子直接报给皇帝,要不然不合体制。

    可偏偏李纲是独相,国政大事除了跟他汇报,还能跟谁说去?

    本是制度使然的正常事,在有心人眼里却成了他专权擅政的证据。

    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任何主政官员不管基于何种考虑或目的,一般都喜欢任用自己欣赏的、信任的或亲近的人,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在有心人眼里,不管你是否出于公心,是否是选贤不避亲,都成了任人唯亲,都是树立党羽,培养个人势力。

    为什么“官”字两张口,这就是原因。

    被扣上了这么大顶帽子,即使是毫无根据,当事人也得自证清白。

    自证清白的方式无非是自动请辞或上书自辩,而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一种。

    正直而骄傲的李纲自然不会上书自辩。

    李纲也不傻,他显然知道赵构任用黄潜善为右相的真实目的,既然圣心不再,多说无益。

    不过作为臣子,他还有义务配合赵构将戏码做足。

    李纲请辞章疏一上,赵构不肯。

    章疏二上,还是挽留。

    章疏三上,还是不肯。

    章疏四上,强烈挽留。

    章疏五上。

    唉,赵构无奈地叹了口气,去意如此坚决,朕能留的住你的人,也留不住你的心啊。

    尽管不舍,朕还是尊重你的选择。

    这样的“心路历程”,与中国人对生男孩的执著颇有几分神似。

    第一胎女娃,取名招弟。

    第二胎还是女娃,取名再招。

    第三胎又是女娃,取名又招。

    第四胎仍是女娃,取名还招。

    第五胎还是女娃,就叫绝招吧。

    八月十八日,李纲罢职,只留观文殿大学士衔,李纲在相位仅77天。

    值得一提的是,李纲罢职后,张浚还是继续上疏弹劾他,后来搞得李纲落职提举洞霄宫。

    张浚此举是不是奉了黄潜善“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的授意,还是他自己对李纲有私怨,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

    除了李纲外,赵构和另外一个“小人物”闹掰了。

    这个“nobody”就是岳飞。

    赵构是记得这个小人物的。

    当初他在相州开大元帅府的时候,岳飞跟随刘浩前来投附。岳飞因出色完成招降盗贼吉倩的任务,而被赵构赏了个承信郎的小官职。

    赵构下令巡幸东南,这对一心要收复中原的岳飞来说是个巨大的精神打击。

    他冒着风险,向赵构上了一道奏疏,里头写道: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而击之。黄潜善、汪伯彦不能承圣意恢复,日谋南幸,恐不足系中原之望。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对于这样的批评声音,赵构怎么会接受?

    结果岳飞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夺官解职,等于是被双开了。

    这个罪名也很有讲究,它的意思是不管你说得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单就你超越职权胡乱上书本身就是错的。

    赵构是想清楚无误地告诉所有人,你们不要想着干涉我的意志,你们只能遵从我的意志。

    因为我的意志才是最高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