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花满天风云录 » 第267章 剿灭倭寇

第267章 剿灭倭寇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日光如梭,光阴似箭。

    倭寇自从汪直死后,分崩离析,很多人不再接受王滶的号令,多次爆发权力之争,由于徐惟学、叶碧川、谢和、方四溪一直是王滶的坚强后盾,王滶才保住了徽王的宝座。

    但是,那些不服王滶的人,纷纷脱离王滶,联合其他海盗和东瀛军阀,再次席卷大明国土。

    他们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领导,分散作战,给大明水军带来严重的挑战。

    其中一支倭寇,卷土重来,由瑞安入台州,逼临安,大掠宁波、绍兴一带,侵掠浙江沿海。

    倭寇所到之处,大肆烧杀掳劫,无恶不作,江浙一带民众纷起反抗。

    台州在戚继光等带领下,以孙留醉、风御楼为首的江湖英雄纷纷参加戚家军,同沿海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倭寇,屡次打败倭寇的进攻。

    嘉靖四十年,倭寇突然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闻之,率领大军扼守桃渚,在龙山大破倭寇。

    那一战,打得倭寇措手不及,纷纷落荒而逃。

    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惨败撤退,伤亡惨重。

    倭寇遭到戚家军围剿,惨败之后,不肯罢休,趁台州城空虚之机,突袭而之,戚继光敏锐地觉察到倭寇必有反扑,于是率军围剿,重创倭寇。

    戚继光一马当先,活捉倭寇头子,斩于马下。

    倭寇余党见首领被杀,吓得半死,纷纷逃窜,走投无路之下,全部坠入灵江淹死。

    圻头的倭寇得知突袭城池失败,想趁机增援,突然调转枪头,侵犯台州,戚继光早有防备,率军于仙居,将其全部歼灭。

    台州大捷后,没过多久,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遭到倭寇伏击,情急之下,戚继光率军增援。

    戚继光率领大军在上坊巢击败倭寇大军,倭寇败走建宁。

    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此次,倭寇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派戚继光率军围剿。

    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

    倭寇败逃,对当地百姓进行骚扰,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杀入倭寇巢穴,重创倭寇。

    这一战,倭寇吃了大亏,纷纷向兴化逃往。

    戚继光担心兴化百姓遭殃,马不停蹄,一路狂追,连续摧毁倭寇据点六十多营,斩杀倭寇无数,振奋人心,鼓舞了士气。

    经过几番决战,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戚家军所到之处,当地百姓深受欢迎,无不称赞戚家军神勇无比。

    在这次戚家军出兵闽、广一带,大家被一个身穿黄金铠甲的人所吸引,此人所到之处,倭寇闻风丧胆,被打得抱头鼠窜,不敢出战。

    有人说他是金大帅,也有人说他是天神下凡,总之,非常怕他。

    不久,戚继光班师返回浙江。

    戚继光在台州八年,将台州府城墙加高加厚,以台州府城为据点,策应闽浙沿海守防,屡次打败倭寇,洗雪国耻,大振国威。

    若干年后,倭寇肃清,江湖恢复了平静。

    这一年,正是九月天气,台州城墙已经修建完毕,此时江南长城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

    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巅,敌台林立,城楼高峙。

    在白云楼下,斜阳映照,色彩绚丽,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楼下一角落,围着一堆人,男男女女,还挤着十几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听一个妇人说故事。

    那妇人约莫四十来岁,着一件花布粗衫,只听她一手在两片梨花木板碰了几下,左手中竹板敲起得得连声,道:“列位客官,今天我给大家说一段盐帮的故事。盐帮这个曾经雄霸一方的江湖大派,究竟是怎么在江湖上销声匿迹的呢?其帮主又是如何死的呢?

    “还有关于孙留醉这个人,江湖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风流但不下流,最后却做了花下鬼;还有人说他很懂女人,深得女孩的芳心,著有“泡妞秘籍”,最后却一个女人也没得到,这是为什么呢?

    “他酗酒如命,最后因酒而遗憾终生,他重情重义,却屡遭好兄弟出卖,还有,为了盐帮,他呕心沥血,最后因盐帮而身败名裂,种种原因,这又是为什么呢?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精彩故事?请允我慢慢道来……”

    人群中,一人竖起大拇指道:“要说盐帮,那可是我们台州值得骄傲的帮派,在江湖上,还没哪一个帮派有盐帮这样的财大势大,那得数老大。”

    又一人感叹道:“想当年盐帮何其威风,高手如云,弟子遍及天下,如今却不复存在了,哎——”

    “盐帮之所以销声匿迹,主要原因是领导无方,不说别的,盐帮潜伏各方卧底,那么多年,居然没被发现,真是匪夷所思。在下听说柳落絮死后,孙留醉也消失了,一个群龙无首的帮派必然四分五裂,能有什么作为呢?”

    “你不要胡说八道,盐帮弟子众多,在孙留醉的带领下,很多人参加了戚家军,最后战死沙场,此乃侠之大者,令我等很是敬佩。”

    两人说到这儿,那说故事的妇人道:“听两位老哥之言,似乎对盐帮有所了解吗?”

    这人道:“我们也是听说的,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

    另一人响应:“是啊,是啊!”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有谁这么关注盐帮呢?”

    “你有所不知,前面一个叫‘老醉鬼’的人写了一部《心醉情人》,此书就是讲述盐帮众位英雄的侠义事迹呢。”

    “可惜啊,这人是个酒鬼,每天就写三章,写完了就拿去换酒喝。那掌柜的是个读书人,见老醉鬼文笔不错,故事也写得也很精彩,每天见老醉鬼来换酒,也不收他钱,只收留他的书稿,时间一长,掌柜的书稿越积越多,便编书成册了。”

    说故事妇人再问:“那个老醉鬼住在何处?”

    那人顺手向东南一指:“大概就在那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