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轶闻 » 第二十三章:摸金

第二十三章:摸金

    我的《沐源经》已修至大成,此时我盘坐在榻上,感觉呼吸吐纳通透,周身经络畅达,如此奇效若能让教里众弟兄皆受其益岂不美哉。于是在闭目养神之际我便萌生了将经书大量抄录,在我太平军中传阅的想法。

    不料此话一说出口,立刻遭到王冕贬斥:“你当这是《论语》呢,谁都能看?你手下这几万弟兄随便一个人把它流到市面上怎么办?一传十、十传百,人人都学了去,人人都成了高手,都是将军,还有人甘为兵卒吗?还有人种田吗?还有人经商吗?还有人做工吗?那这些活谁来干?社会怎么运转?再说即使不流出去,你手下这些人都有了为将的本事,为何不去朝中谋事?还有几人能甘愿做你的兵?这件东西到你手上,你就有责任确保它的特殊性、唯一性、传承性,如果被沦为大流,那它将立刻变得毫无价值,而且莫名其妙的抬高了社会运行成本,若是成了那样,你就不配为它的拥有者!”

    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惭愧之余夹了口菜送到嘴里,然后唯唯诺诺回应道:“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的提升,因为我体质特殊,又有师门秘法疏导,才有这般大精进。不过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如此绝世宝物,应好生保管。其实我是想如何能将书中功法奥义进行凝练,编成动作汇入平日操练中,起码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自从两年前起义爆发后,在无数场悲惨的战斗中,我们这帮农民军比起朝廷正规军的差距显而易见,不论战术战法、身体素质、对战技巧皆不如对方,所以才被各路狼子野心之徒争相剿杀,拿我黄巾兄弟之头颅去谋求朝廷封赏!”

    说完这话我立刻就后悔了,此时望着张宁公主晶莹的眼睛,我只能满眼心疼地摸了摸她的头。

    王冕立刻岔开话题说:“这个我同意,而且往后弟兄们下墓探宝,这体质、耐力、心性、胆量、德行都需要培养。”

    就这样,我研究出一套《虎豹十三式》兵法,其中包含了骑术五式、步法五式以及箭术三式,每日亲自带着兄弟们操练。王冕则根据风水推演,带着大家挖墓,数月之后,收获颇丰。可这些挖上来的物件该卖往何处呢?拉着十几车古董物件走在街市上未免太过招摇,现在已有民间疯传我们太平军挖人家祖坟,说不准有些贵族墓的后人尚在世上,被知道了那便是结了大仇了。

    经多方探察,终于打听到北海国有一个万人大集,我安排弟兄们各自揣着一些宝贝分批带入北海城。

    往集市上一走,那真是大开眼界,这里有各种奇珍异宝,我虽不懂品鉴之法,但是肉眼便可看出这些都不是俗物。来往的货商、百姓中有很多奇装异服的外国人,他们竞相展示着各自的宝物,有东瀛岛的各类宝石,有深海的巨大珍珠,还有漂洋过海从罗马来的金发人手中的西方异宝。

    兄弟们将手中部分宝物摆出来,很快便引起了一些大货商的注意,这里的人公认的一个规矩,就是只看东西,不问来由。有个中原面孔的商人将我阎、黄两位弟兄带入一间店铺,我看到后赶忙跟了上去。

    “你这套酒樽有点意思,看着像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工艺,青铜打造,熔炼工艺精纯。敢问二位,打算多少银两出手啊?”

    俩兄弟按照我和王冕交代的价格,高出五成报了十五两银子。那人听后神情有些犹豫,我便凑上去说:“我是他们管事的,像这种货我手上还有很多,能否借一步详聊?”

    那商人呵呵一笑奉承道:“公子真是年轻有为,这么大生意我也做不了主,我们当家的马上到,还请您三位进里屋稍坐。”

    我作揖答谢后,跟随那人进入里屋饮茶等候。

    大约半个时辰后,只见一位身材矮小,体肥面宽之人走了进来,一身绫罗绸缎,看上去富贵满盈之相。一番叙谈得知,此人名叫卫兹,兖州人,与曹操私交甚好。

    “既然是老朋友那这事情就好办了!”卫兹笑笑说:“我也不瞒你,这件东西值15两银子,但我收了也没什么利润了,如此贵重之物,一时半刻的也不一定能遇到合适买家,若是放店里一年半载的那我就亏本了。这样,既然您那有很多这样的物件,那就都拿出来看看,有曹兄的面子在,我能力范围内肯定给你个合理的价格。”

    最终,我们找了十几个这样的商人,历时一个月,将这十几车宝物卖了近二十万两,在北海商号换了银票带回。现在我青州军总计六万人左右,这些银票换成粮食可以吃个半年五载了,是个好买卖!

    回去以后,我一边和王冕加紧研究风水术法,一边召集精明能干的弟兄数百人,请高人培养他们经商之才。

    我已经与卫兹商定好,等下次再去北海国,要联手在那个集市上开一个珍宝阁,在他那间铺子基础上规模扩大十倍,将宝物按品类分开售卖。等弟兄们看物本事学的差不多了,也可以低价收,高价卖。未来我们将逐渐在济南、平原、东莱、齐国等地分别开设分阁。

    如此一来,大量外国人进入我朝通商,商贸、货运急剧发展,带动粮价、地价皆有所提升,造就了青州民间一时繁庶景象。我们这些山匪也都找到了生路,百姓不再担惊受怕,日子慢慢好了起来。我也总算是解决了心头最要紧的钱响问题,兄弟们跟着我不但填饱了肚子,还能有些盈余来补贴家用。但是墓总有挖完的一天,而且各处的黄巾余部听闻青州此景定会蜂拥而来投奔于我,长久来看依然是个大问题。

    王冕也抱怨道:“这么多兵,要么打仗、要么遣散,天天挖坟算什么事?”

    我点点头,的确是该好好想想了。

    由于黄巾兄弟大都涌来青州,其它各州郡也迎来一时的安定。北方只剩下管亥统领的4万太平军,听闻他们在幽州一带先后与公孙瓒、刘备、皇甫嵩、董卓等部交战,表现极其英勇,多次打退朝廷军名将,获取小规模胜利,我虽与管亥不合,却也深感欣慰,毕竟是同源同泽的兄弟。

    我问王冕:“如果我现在带着这十万弟兄驰援管亥,能否一举拿下邺城?”

    王冕摇摇头说:“他们之所以不完全剿杀管亥,其实是在养寇自保,你我心里都清楚,那几股势力任意拿出一支都能轻松灭了管亥,若我大军驰援,他们联手,我们则毫无胜算。反之,若我们不参与,这几路兵马为了保住编制,必会留义军一条生路。因为管亥作为最后一支太平义军,他若是没了,那这些所谓的平乱军在皇帝那里也就没了价值,朝廷可没有那么多粮饷养着他们。”

    我点点头,心里暗自盘算:“若是真打也不见得一定会败,可如今我这帮弟兄已不同于往日,我不能再拿他们性命去赌,静待时机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