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召唤古龙群侠 » 第三十二章 关于红巾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第三十二章 关于红巾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天色逐渐放亮,刻漏上显示的时间来到辰时,当值的一名都头,将一面平放的战鼓,连着架子一起搬到点将台上,随后擂响战鼓。

    练武的将领们纷纷结束晨练,去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辛弃疾招呼赵正一声,往点将台行去,其他人则是到各自的地方集合义军兄弟。

    赵正将长枪还给它的主人,便跟着辛弃疾站到了台上,他对义军的战阵训练也挺好奇。

    白飞飞依旧站在点将台下,她其实对军队训练没什么兴趣,只是在这陪着赵正而已

    三通鼓罢,队伍也集合完毕,并在演武场中列成一个齐整的方队。

    此时所有义军兄弟,都带着自己的兵器,从左到右,分别是雷字营、水字营、火字营、风字营、土字营。

    整队完毕后,辛弃疾沉声道:“方阵。”

    “咚……啪,咚……啪……”

    两人身后当值的都头,立刻敲出节奏分明的鼓点,先是双手鼓槌在鼓面上一敲,随后在战鼓两侧的木框上一敲。

    队伍立刻开始变化。

    方队跟方阵是两回事,只见义军兄弟们迅速以队为单位,组成一个个小块方阵。

    然后四十块小方阵,又形成一个大方阵,这叫“阵中容阵”。

    方阵是军队战阵的基础阵型,攻防比较平衡,特点是“薄中厚方”,即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

    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

    “杀。”

    短短不到十秒,队伍已从方队顺利转化为方阵,随后所有人压下自己手中长枪,斜斜指向前方,齐喝一声杀。

    义军兄弟们变阵时的走位之顺畅,让赵正惊叹不已。

    两千多人一齐运动,却绝不会发生互相碰撞的现象,可见他们对于自己的走位,和自己该去的位置,已是烂熟于心。

    变阵结束后,辛弃疾立刻接着道:“圆阵。”

    “咚咚……啪,咚咚……啪……”

    队伍再变,四四方方的阵型,立刻变得浑圆。

    圆阵共分三层,第一层是土字营兄弟,若他们手中有盾,此时便该将盾牌扎到地上,以肩相抵。

    第二层的雷字营兄弟,与土字营兄弟交错而站,长枪自土字营兄弟空隙间刺出,第三层是水字营,再与第二层兄弟错位而站。

    火字营在内圈形成一个圆圈,将风字营的弓箭手围在中间。

    而最内侧的风字营兄弟,则是举弓做出准备抛射的姿态。

    圆阵是防御阵型,在防御上堪称全方位无死角。

    “杀。”

    义军兄弟喊出“杀”字,便代表变阵结束,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辛弃疾又道:“雁形阵。”

    “咚咚咚咚咚……啪,咚咚咚咚咚……啪……”

    圆阵倏然打开,迅速形成一个倒V,就像大雁结阵飞行时的模样。

    风字营的弓手站到了队伍最前方,做出瞄准平射姿态,其他营的枪兵则是站在弓手身后。

    雁形阵是一个适合用以迂回包抄敌人的阵型,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发挥弓箭手的作用。

    在短兵相接前,弓箭手会射出几轮箭矢,等接近到一定距离,才会转身从身后兄弟的空隙间撤到后方,再由盾兵和枪兵兄弟接敌。

    这个阵法最大的弱点是在背后,若遭到背后偷袭,便很容易崩溃。

    接下来辛弃疾又变换了疏阵、数阵、锥形阵、钩型阵、玄襄阵、牝阵、牡阵、冲方阵、罘置阵、车轮阵等等阵法。

    每一种阵法,快则十秒以内,慢也最多半分钟即可变阵完毕。

    而在各种普通战阵之后,还有特殊战阵变化训练,比如看似最普通,但实则最多变的“一字长蛇阵”。

    当一字长蛇阵摆出来,若敌人攻打一头,另一头便会转过来,形成“二龙出水阵”。

    若中段前凸,便会形成“天地三才阵”,两头回撤,则是“四门兜底阵”,其中几段互相穿插,为“五虎群羊阵”。

    之后还有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

    一个简简单单,后世只是用来行军的狭长阵型,被这些古代人玩出了花花来。

    义军变阵之迅速、准确,让赵正叹为观止,连原本对军队训练没兴趣的白飞飞,也看得入迷。

    整整一个时辰,队伍就在辛弃疾的口令,和鼓手的鼓点信号中,不断的来回变阵,如臂使指,且阵型变化毫无规律。

    当义军兄弟们熟悉了所有战阵变化,那么在实际应敌时,便能根据临场需要,随时变化为任何阵型。

    巳时到来,训练结束,赵正对辛弃疾竖起了大拇指。

    “厉害,短短三个多月,能将战阵变化训练到这种水平,我甘拜下风。”

    辛弃疾展颜一笑,道:“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才两千人的队伍,人数越少便越容易掌控,每多一千人,所需训练时间就得多出一大截。”

    赵正点点头,这倒是事实,人数越多,需要计算的东西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战阵变化不是靠着死记硬背就行的,其有着一套独特的计算方式,这是赵正的知识盲区。

    训练阵法变化的初期,辛弃疾几乎需要告诉每一队义军兄弟,他们该如何走位。

    只是四十队,相对还比较容易掌控,若是人数多一些,一般人能把自己都搞蒙。

    所以懂得兵法战阵的将领,在军队中几乎每一个都是宝贝。

    可偏偏现在是宋朝,打小学习兵法战阵的武将,压根没什么地位,统兵大将基本都是一群文官。

    这些文官虽然饱读诗书,但是对于兵法战阵,基本上所知不多,毕竟科举也不考这些内容。

    即便有知道一些军事知识的,也不过是临时读过几本兵书,大概知道一些理论而已。

    这样的国家,不完犊子才是怪事。

    “走吧,我给你拿一套我的衣服,你先凑合穿着,等去了四风闸再给你量身定做。”

    “还有你这头发着实有些扎眼,先弄条头巾包一下吧,话说你这头发是怎么回事?”

    赵正苦笑道:“一不留神给烧焦了,就干脆全剃掉重新长。”

    “……”

    辛弃疾无语的看着他,随后又忍不住摇头笑了出来,没再多纠结这个问题,到屋里给他拿了一条红巾,让他包在头上。

    这红巾是义军必备之物,因为等跟金军交战,从金军那夺来甲胄后,他们的外形就会跟金军一模一样,在战场上无法分辨自己人。

    所以他们就会准备一条红巾,在穿上金军甲胄后,将红巾绑在脖子上,以此来分辨自己人。

    后世某年八月一日,某支起义军在一个叫南昌的地方发动起义,同样也是如此操作。

    还有元朝末年时,有一支起义军在头上包红巾,被称为红巾军。

    所以起义绑红巾,也是有历史渊源和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