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维特根斯坦的山村 » 第四章

第四章

    人来人往如蜂地穿梭着,在一条条巷子里(因两旁的建筑太过靠近,区内通道看似巷子)。染色剂、酸、清洗剂等气味弥漫其间,刺激着鼻粘膜,眼睛涩涩的。假如,不小心靠近某个工场的门,立马有人上前,警告:“这里是机密的地方。请马上离开!”

    从这些建筑、室外设备、实施所显示出来的技术含量、新旧程度与他们体现的紧张、保密的重视多么不对称啊!这些室外转动设备、管道多是外面稍微上点规模的企业淘汰的产品和技术。难道这种反向的特别就是他们必须强调的保护对象?迷惑不解。尤其他们脸上显出的北朝鲜似的冷幽默的制度表情,一道无形的最高指示垂直着力于他们眼中,他们的行为本身变成本能的机械式反应。在更大的范围内,我们是否也如此呢?

    站在眼前的事实之外,你会称赞他们的执行力,并不以为然于我这个闯入者的感受,或以为着不过是我对封闭一词的曲解、不适,从而过敏。或说莫不是我看到的只是幌子,另有隐情?我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是我曾经看见过的设备、技术远超过普适情况?那倒不是,到底为何呢?我不理解这种保密最终指向,它要指向何处?进而对带着明显制度痕迹的方式产生的“美丽新世界”感到怀疑,明天会更好吗?一个个体在里面真的存在么?莫须有的恶将我们体内残留的尖锐一并扫荡,这就是他们所说的一致性的美好?

    我想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人与人之间充满机密、怀疑、斗争的环境。想想,人世间哪有那么多机密?真是奇怪哈!最后造成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我打量着眼前这四处都布满机密的幽深,仿佛天底下的秘事都集中于此,他们用一种制度化的机警眼神打量着每一个经过的行人,也打量着“我们”一词的意义

    1984在我们之中解体的“一致性”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所在吗?读史带给我的孤独更甚于原本我之所有,难道文明非要经过这个阶段吗?即:不断地一本正经重演历史,虽然形式千变万化,手段更加隐蔽。

    他们,这些忙碌者还能否感受到刺鼻的气味呢?对这些气味的感受需要保密吗?他们的眼睛把一切可能的表达关闭起来,看我像看异样气味的载体,“闯入”一词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更多的反应?抑或他们的触须已经麻木以致功能性退化,成了单纯的盾牌,而不再是感知外界的工具。

    我在他们的警告下,立即收回触须,收回探测到的信息,顺便把这些信息也整理。与我先前得到情况对比一下,哈!我也得保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