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逃离四合院,我要去扶贫 » 第7章,到达

第7章,到达

    刘光福满不在乎的说道:“苦是苦了一点,不过最起码能填饱肚子不是。

    你想想前些年,别说粗粮了,能吃饱就阿弥陀佛了。

    你放心,咱们要是好好干,那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吃肉还是不成问题的。”

    刘光福看着周围的人情绪都不太高,只好提议让大家都做下自我介绍。

    “别总想着农村有多苦,最起码人家吃菜都不花钱是不是?

    既然能在一列火车上,那就是缘分,咱们是不是都互相认识认识。

    万一以后碰见啥事儿了,互相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大家伙都介绍完了,刘光福才发现好多人都是和他一个县的。

    还有一个叫赵新强的男生,和周小军他们两个是一个公社的。

    在大伙儿介绍的时候,刘光福也是把他们的名字联系方式都记了下来。

    这都是人脉啊,也许以后都能用的上。

    过几年高考回城,谁知道这里面会不会有大拿啊。

    多个朋友多条路,两世为人的刘光福可不嫌朋友多。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把写有联系方式的笔记本装好以后,刘光福情不自禁的哼起歌来。

    大家很快就跟着唱了起来。

    一曲唱完,刘光福感觉还不过瘾,又和他们一起唱起了别的歌。

    ……………

    在歌声的带动下,大家很快就把失落,恐惧的心情抛之脑后。

    很快,火车就到了平安县的车站,刘光福他们得提前下车了。

    刘光福和新认识的朋友一一告别。

    “别担心,有事儿给我写信。”

    火车慢慢的开走了,刘光福和周小军也往车站外有去。

    “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能说呢?”

    周小军想着刘光福在火车上的样子,很是惊奇。

    “嘿嘿。”

    刘光福可不想给他解释,难道告诉他我换人了?

    没走两步,他们就遇到了另一个女同学,张明明。

    长的还挺漂亮的,留着两条粗粗的辫子,很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

    该鼓的地方鼓,该翘的地方翘。

    周小军和张明明打招呼,她还爱搭不理的。

    我去,挺有个性的,刘光福突然想起来了,他可没少捉弄这个小女生。

    造孽啊,怪不得张明明看着他的眼神都不对呢。

    几人出了车站,看见外面有不少人都聚集在一块儿了。

    刘光福见他们都是大包小包的,就知道都是平安县的知青。

    他和周小军,张明明也去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你怎么在这儿呢,你爸不是把你弄到林场去了吗?”

    张明明挨着周小军和刘光福。

    “啊?你也知道?”

    这刘海中同志是真能显摆啊。

    这个万人大厂的七级工还是有点能耐的,最起码这吹牛的水平是杠杠的。

    刘光福觉得在南锣鼓巷及其周边地区。

    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他刘光福是去东北某林场的了。

    “是啊,我爸是想让我去林场的,他还想走关系呢。

    我不是没让吗,怎么说呢?

    咱也是受过高中教育的,必须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啊。”

    张明明撇了撇嘴,“那你爸是不是准备过段时间就把你弄回去?”

    “你这话说的,虽然我爸是个七级工,轧钢厂的大师傅,还有个好徒弟。

    那也不能走后门是不是?

    反正我是不打算回去了,我来就是为了建设农村的。”

    刘光福觉得他那个便宜爹,也许现在都把他忘了。

    估计只有棒梗这小子提前回去,刘海中同志才能想起来他还有个儿子在老家呢。

    要是再有人挤兑挤兑他,也许为了他的面子,刘海中能把刘光福给弄回来。

    电视剧中棒梗76年就回去了,而且也没工作,不知道秦淮茹从哪找的关系。

    旁边坐着的知青听了刘光福的话,顿时肃然起敬。

    没想到知青下乡都这么多年了,还有人会抱着那种想法。

    他们可没有刘光福的觉悟,如果能让他们回城,就是去扫大街都行啊。

    “我看你就是吹牛,指不定啥时候就求着你爸把你弄回去了。”

    坐在周小军旁边的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不屑的说道。

    “朱志远,你别胡说,刘光福不是那种人。”

    刚和他认识的周小军解释道。

    “哼。”

    这个叫朱志远的男生把头转向了一边。

    刘光福本来不想和这个小屁孩争论,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不能不维护自己名誉啊。

    “这位朱志远同学,还有大伙儿也都可以做个见证。

    我刘光福绝不靠关系回首都,我来到这儿,就是为了建设农村,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即使国家政策允许,红旗公社没富裕起来,我也绝不回城。”

    周小军拉了一下刘光福的衣角,让他别把话说这么死。

    刘光福可不怕,反正他也是这么打算的,扶贫还是他这一世的工作。

    “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让大家伙儿来监督我。

    咱们都留个联系方式,要是我哪天走了,大家互相告诉一声。”

    朱志远的脸色都红了,显然是恼羞成怒了。

    周小军加在两人中间有些尴尬,他赶紧劝解道。

    “不用了吧,光福,朱志远也就是随口一说。”

    “反正我是肯定不会走的,大伙儿可以留个联系方式。

    咱们以后都是平安县的知青了,以后有事儿也能有个照应。

    要是大伙儿有需要我刘光福帮忙的,我绝对二话不说。

    谁要我的联系方式?”

    刘光福对着周围的人说道。

    “我要我要。”

    “还有我,我也要。”

    刘光福的话刚说完,就有人举手回应了。

    这年头,出门在外讲究的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有刘光福这么一呼应,大家伙儿很快就交换了联系方式。

    很快,知青们都交换了联系方式,朱志远也不例外。

    眼看就要到吃饭的点了,接他们的人还没到呢。

    知青们只好把包里的干粮拿出来吃。

    刘光福也把早已准备好的饼干,咸鸭蛋之类的和周围人一起分享。

    在这个年代,吃的是最能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

    很快知青们就和刘光福打成一片了。

    就在一群人在那吹牛打屁的时候,公社们来接他们的拖拉机就来了。

    拖拉机明显被打扫过,但还是一股不知名的味道,好多人都捂住了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