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逃离四合院,我要去扶贫 » 第22章,要机器

第22章,要机器

    朱志远这几天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

    就等着他爸的好消息了,这样他好早日脱离苦海。

    寄出的信件在五天之后就到了首都机械厂,老朱同志的手里。

    老朱看见他小儿子寄过来的信,也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了。

    看完信之后,他是既心疼又高兴。

    信里,朱志远把自己的状况写的甭提多惨了,起早贪黑的下地劳动。

    顶着大太阳差点中暑,光吃窝头了,就没看见过肉…………

    反正就是怎么惨怎么写,深得刘光福的真传。

    老朱看完可是心疼的不得了。

    不过孩子也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还知道要改变现状了。

    看着朱志远上面让他办的事儿,老朱擦了擦通红的双眼,平复了一下心情。

    赶紧去资料室查看平安县那边有没有他们的分厂。

    查了半天,总算是找到了一家,这还是以前大炼钢铁的时候,他们机械厂过去援建的呢。

    还好能联系上,老朱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样他儿子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了。

    老朱照着电话打了过去。

    这当领导的人,说话都是有艺术的,不能太直白。

    老朱同志先是关心了他们厂里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啊。

    然后又说到,他们机械厂有些配件的活儿,能不能干啊。

    这可把平安县机械厂的领导激动的不行。

    一般来说,首都的活儿肯定不会轮到他们啊。

    然后老朱又闲聊一般的问道。

    “听说你们那边的刘家庄大队的知青要和你们搞什么合作,一起建设农村,有这么回事吧?”

    “嗯?朱厂长您是从哪听说的?”

    “嗨,这不是我儿子在那边当知青嘛,他特意写信告诉我了。

    你们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啊,农村是需要大家一起建设的,是不是?”

    下面机械厂的领导一听这话,稍微琢磨一下就明白了。

    “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儿,这事儿还在谈。”

    “是和一个叫刘光福的知青吧,听说是那边的知青组长?”

    “没错,是刘光福,也不知道谈的怎么样了。”

    下边的领导也没把话说的太满,他们机械厂还不知道这事儿呢,万一太难办了,也好有回旋的余地。

    老朱也明白什么个情况,先让他们谈着呗,实在不行,他在出马。

    “那就祝你们马到成功了。”

    ……………………

    刘家庄这边,朱志远早就忍不住了。

    “光福,这信都寄出去五天了,咱是不是给我爸打个电话问问?”

    “急啥,这都下午了,你现在去怎么回来啊。”

    “那明天早上?”

    看到刘光福点头,朱志远咬了咬牙,不就是再等半天吗。

    …………

    为了能再次借到自行车,刘光福给了他这个表叔两包没拆封的烟。

    刘光福载着朱志远,两人直奔邮局去给老朱同志打电话。

    “爸!”

    电话刚接通,朱志远的眼睛就红了,声音也哽咽了。

    那边老朱听着他的声音,心里也不好受。

    见他们父子没完没了的在那叙旧,正经事儿一点还都没说呢。

    刘光福只得出言提醒,“工作!”

    “对了,爸,那个信收到了吗,怎么样了?”

    朱志远这才想起来他们是干啥来的。

    “嗯,收到了,昨天我就给你们平安县的机械厂打电话了。

    他们也很愿意跟你们合作,这是好事儿,得好好干。”

    两人眼睛一亮,嘿嘿,事儿办成了。

    “太好了,爸,我先不跟你说了,我跟刘光福得去机械厂看看。”

    朱志远兴奋的说道。

    “行了,你们赶紧去吧…………”

    老朱一猜就知道,这事儿应该是刘光福主导的,嘱咐朱志远多跟刘光福学习。

    “啪。”

    朱志远挂断了电话,激动的看着刘光福。

    “光福,这事儿要是成了,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下地了?”

    “那当然,不过咱们还得自己去谈,问题不大了。”

    刘光福也是放下心来,他拉着朱志远先吃饭,吃完饭再去机械厂。

    机械厂在平安县来说还算不错,里面生产各类机械,农具之类的。

    刘光福过来不仅仅是为了借机器,还想着和他们谈谈合作的事儿。

    到了机械厂,刘光福就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你就是刘光福?”

    门卫直接把他们领到了副厂长的办公室。

    厂长昨天挂了电话,就把消息告诉了副厂长。

    让他们几个先谈着,有问题他再出面。

    副厂长姓张,挺着肚子还有点秃顶,一看就是领导。

    看着眼前的两个“小孩儿”,张副厂长一阵无语,这不是闹着玩吗。

    再怎么着,表面上还是要客气一下。

    “听说你们刘家庄想和我们厂合作?”

    朱志远第一次碰到这种场面,心里有些发虚。

    “你好,张厂长,我是刘家庄大队的知青面粉厂的负责人刘光福。

    这是我们面粉厂的后勤负责人朱志远同志。

    我们知青都是响应国家号召来建设农村的……………”

    刘光福慷慨激昂的说了半天,把朱志远振的不轻,幸亏是提前打了招呼。

    张副厂长可没听说过什么知青面粉厂,估计是新成立的。

    他觉得刘光福就是年轻,没经历过啥事儿,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厂长那边有交代,能办的话,就尽量给他们行个方便。

    真要是办成了,首都那边能给个配件加工的单子。

    “具体怎么个合作法?需要我们干什么?”

    张副厂长问道。

    “是这样的,我们想要租一些你们用不上的机器。”

    “租?”

    “没错,我们知青面粉厂虽然得到了大队和公社的大力支持,但是我们还是想要把钱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所以这设备方面只能先租用咱们厂子的机器。

    您放心,每个季度我们都会按时把租金交给你们,绝不拖欠。”

    刘光福打着包票。

    副厂长一听这话就来了兴趣。

    他们仓库还真放着不少机器,有些是旧机器,都是给维修工人练手用的,绝对好使。

    还有一些,是卖不出去的新机器,都堆在了仓库里。

    “你们需要啥机器?”

    “破碎机,磨粉机…………”

    刘光福把开办面粉厂所需的机器名称都说了出来。

    其实从小麦到面粉需要好多工序的,什么配粉,包装啊。

    只是现在人们没那多要求,都拿着面袋子就过去了。

    这也给刘光福省了不少事儿,要不然这面粉厂还真不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