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三章 置换田地 解决国库

第三章 置换田地 解决国库

    尹太后宫中。

    聚集了,西凉国李家最有权势几个。李翻,酒泉太守。李预,新城太守。李密,羽林右监。李眺,左将军。李亮,右将军。李恂,敦煌太守。

    李勖把王室在敦煌其他几个不接壤敌国的私产田地,与几大豪门望族置换西海郡和建康郡。按照价格差,几大豪门王族需要给一笔钱补偿。

    “太后,这可是王室的命根子呀。王室田地在边疆,一旦西凉国打了败仗,就全部没有了。我们还怎么在立足西凉,此事我决不能同意。”

    酒泉太守李翻反对。

    几个叔伯新城太守李预,羽林军右监李密,左将军李眺,右将军李亮,敦煌太守李恂也是坚决不同意的。

    “李歆带着西凉国主力攻打北凉之时,我觉得西凉国已亡了。你们都是勖儿长辈,还有命在此反对实属大幸了。

    亏待了战死沙场将士的亡灵和他们家属,西凉国谁家还愿意保家卫国,此事就按着新王所说。”

    这是王室公产,李家积攒二十年所得,尹太后一句话就帮李勖解决难题。

    几个王室叔伯平生最听尹太后教导,说什么都不会反驳,尤其这一次直接把他们说得羞愧不已。

    李歆带兵去北凉送人头,你们不去死柬,新王解决了亡国之危你们还不好好辅佐。

    “太后训斥孩儿记下了,从此往后李密全力辅佐新王。”

    羽林军右监李密表决心。

    其他兄弟也跟着一起表决心。

    但是西凉地狭人稀,仅仅依靠一家团结还是不够的,这一方面李暠和尹太后已经做到了极致。

    最鼎盛时期四五十万人口,经过这几年李歆折腾,人口反而降到了三十五万。投奔的人不但没有增加,有不少逃离了西凉。因为税赋太重,治国过严,刑法过重。

    最重要的是西凉国豪门望族羽翼下,有许多隐藏人口不在西凉国户籍里,他们不用缴纳赋税。这也是四五十万人口减少到三十五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西凉王只能忍着。

    “诸位叔伯,这只是寡人的权宜之计。两三年之后,西凉国粮食将会大量增加,国库也会得到较大的增加。

    有钱粮我们置换到边疆的田地依然是得到丰收的,当做军粮卖给军中,还省了军队运输损耗。到时西凉国不缺粮食,钱财随处可买粮食。”

    李勖并非完全是画大饼,确实朝着重农发展。地狭人稀,再不耕种好现有田地,光是饥荒就能让西凉亡国。

    但是一下开垦的荒地那也来不及,何况开垦的土地多为贫瘠之地粮食歉收。

    李勖想到的是集中畜牧业养殖猪牛羊鸡鸭鹅,修建水库蓄水养鱼灌溉西凉国田地,以免流入西域的沙漠太浪费了。

    古代没有化肥,只有通过大量养殖牲口和渔业,给耕地的施肥增加产量,一旦肥料充足了,又有粪丹技术加持。

    在深耕、中耕、光照、除草、土壤、嫁接、移植、杂交、播种、浸种、育秧、温室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明和进步。

    粮食大幅度增产并非画大饼。

    明朝农学家徐光启创造了一种由植物性有机肥料与动物性无机肥料、动物性有机肥料混合炮制的合成种肥——“粪丹”。“每一斗可当大粪十石”,是肥料史上的一大发明。

    李暠尹太后李暠采取一系列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大推动了河西地区的文化发展。使西凉成为十六国时期文化最为繁荣的割据政权。

    同时大开霸府,招徕儒生,使得西凉群英汇聚,文风大兴,形成了以敦煌、酒泉为中心的“五凉文化”兴盛时期,成为河西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西凉底子好就是文化开明,忠君爱国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西凉国什么造反之类极少。

    缺粮限制了西凉国的发展,缺少一支能征善战是军队。

    自从尹太后在玄鸟殿扶持和朝臣议事,以及尹太后宫中一次王族议事之后。李勖朝中政通人和,上行下效。一是地方小朝中派人时常到基层查看,二是确实是利国利民大事。

    尤其废除李歆修建宫殿的苛捐杂税,朝廷减税,游说豪门望族减租,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养殖免税两年。

    税收少了必然会引起国家不稳定,为了增加西凉国收入。李勖提议歼灭鄯善国,立刻遭来了群臣反对。

    “我王忘记了先王东征北凉的惨痛教训了吗,虽然北凉这次也有很大伤亡。此次北凉只是伤及肌肤而已,而我已经伤及根骨,此等对比之下,北凉随时都有进攻我西凉国拿的可能。

    又派去两千精锐护送官吏去西域催收税收,我们既要防范柔然部落,又要与防止北凉大军压境。我们拿什么去灭掉鄯善国,难不成拿几百人羽林军去灭掉鄯善国吗。”

    从事中郎张显,之前已经觉得李歆够荒唐了。如今李勖已经不是荒唐了,而是疯了,张显是这么认为的。

    “王上,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婼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人口三万多人,兵力不低于五千,成为西域七强之一。

    如要灭掉鄯善国兵力不低于一万人,沙漠地形和补给对我军都不利。”

    羽林军右监李密赶紧给李勖解释。

    “诸位爱卿,看看中原大地都是为进化的胡夷,我们还要用诗词把他们感化吗,感化得了吗,在他们淫威之下,出门不死已是上天恩赐了。

    翻开鄯善国从汉朝至今,他们是如何反复的小人,诸位爱卿莫不以为我们两千精锐就能收取他们多年欠下的进贡和税收吧。

    灭了鄯善国敲山震虎以此来震慑他们,补交多年进贡和税收。每一年过路商旅损失和失踪,哪一件不是西域诸国所为。

    敌不明我意,可擒贼先擒王抓住鄯善国的王和朝中大臣,迁走他们的人口和牛羊马匹到西凉充实人口国库。

    古有班定远三十六人活捉鄯善王,我西凉谁敢率领五百人灭了鄯善国。”

    李勖连问数次都无人作答。

    听起来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