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六章 为什么种粮食

第六章 为什么种粮食

    五胡乱华前后21个政权,大量屠杀汉人,耕种丢慌,导致粮食上涨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等。

    造成北方大量百姓饿死,惠帝永平七年关中米一石一万钱;孝怀帝永嘉五年米一石一万多;孝愍帝建兴四年京师米一石一万二千五百钱;成帝咸和四年台城中一石十万钱;成帝咸康元年余姚米一石五万钱;石季龙的赵国米一石五万钱;吕光的凉国一石米五千;吕隆的姑臧一石米五万。

    西凉地狭人稀,在李暠和尹太后治理下,一石粮食一百市斤大概稳定两千钱,西凉发放俸禄是钱粮各半。

    李勖祖父祖母聚来了大量的流民,却因为生产力低下,粮食不足转往西域谋生。

    李勖粪丹技术施肥,复耕技术粮食产量大增。修建水库治理盐碱地、灌溉和开荒十分有利。大力畜牧养殖业发展,即可以解决肉类供给,减少粮食消耗,又可以获得大量肥料。

    粮食在北方战乱一百多年以来严重奇缺,各国各政权严格控制粮食流出,西凉也不例外。

    南北朝时期中原粮食亩产大概亩产量280至300一斤,前提是有充足的肥料和精耕细作。而同一个品种同等耕种方法,西凉的亩产量也就200至250斤。

    西凉盐碱地和干旱缺水是极大的劣势,劳动力是有限的。花费同样劳力,只能得到中原的六成。严重干旱更容易引发蝗灾,西凉蝗灾比中原多很多。蝗灾一来颗粒无收在历史上并非新鲜事了,这才是西凉最致命的。

    可以这么总结,西凉要想得到中原一亩的产量300斤,加上灾害各种因素,至少耕种三亩地才是中原一亩的产量。

    但是有了穿越李勖那西凉的条件就得到了极大改善了。

    “勖儿,这次你可把几个世家豪门望族都给得罪了,他们甚至都不提联姻之事。”

    尹太后有些发愁了。

    “祖母您看,这是用黑石油做的石烛,比起羊油做的蜡烛烧得更久,一支可顶两支,适合贵族富户所用。

    还有这油也是黑石油提炼出来的灯油,适合普通百姓所用。”

    李勖说完,点起来了蜡烛和油灯。

    “勖儿,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好东西,祖母博览群书听都没听说过这些,你既然能做出来。

    你一来肯定有事,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尹太后看着眼前的两样照明的东西,心里很是激动。这孙子花样百出,样样都可以解决百姓的大问题。

    “下面来报,今年蝗灾可能不小,祖母坐镇朝中我方可安心下去处理蝗灾。”

    看着祖母年满六十,如同四十多岁一般,身体也硬朗。历史这位神奇女子,不想寄人篱下离开匈奴人,75岁奔走千里沙漠也要回到孙子李宝身边。因劳累虚弱过度,没多久九撒手人寰了。

    这一世李勖不会让尹太后再经历到这般惨象。

    “西凉蝗灾最为可怕,所到之处寸草不生颗粒无收。西凉百姓日子刚刚好一年,今年百姓又要受苦了。”

    尹太后担忧。

    “安置流离失所的流民,西凉国多年都没有粮食储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蝗灾不可怕,或许这也是我们西凉国祥瑞之兆。

    我已派主簿张林、从事中郎张谡征收粮食储存粮食。祖母你坐镇酒泉,防备世家豪门望族。我留守羽林军五百人,神机营三百人和三千北府军。

    我带着三百羽林军,两百神机营去灭蝗灾。”

    李勖发展畜牧业,国中存储不少猪油羊油。蝗灾来了存粮起来逼民吃蝗,要是粮食哪里都能买,百姓是不会去抓蝗虫吃的。

    “多带一些兵力,酒泉我们不仅有兵还有民,你外出最有可能遭受伏击。”

    尹太后不太放心。

    “祖母放心,我带出的这批神机营武器装备是最新的,即使对方有两三千精锐也奈何不了我,在西凉境内哪来两三千精锐之师。”

    跟随去的神机营两百人有一百支步枪,就是第一批装备拉栓式连发定装子弹的步枪。

    但是定装子弹原材料铜不是用贵来形容,而是用昂贵来形容,全部手工打造。

    铜是稀缺材料,不但西凉国没有,即使整个华夏铜都是稀缺。李勖就用五铢钱制造子弹,一枚五铢钱3.25克。五枚五铢钱制造一颗子弹,并且子弹都是手工制作手工装填,已经超出其材料本身很多了。

    定装子弹昂贵,一个月能造几千发就已经达到极限,神机营依然是燧发枪为主流。

    现在粮食一石就是一百斤两千钱,所以西凉国需要大量的粮食换钱造子弹。

    李勖私自打造的兵工厂的条件极其艰苦,缺原料,缺技术。手动工具:有手动车床、手动刨床、手动钻床,虎钳、锉刀、红炉、铁锤和风箱等等。

    兵工厂158人,各类技工、铁匠、木工等等。每月可产拉栓式步枪十支,燧发枪三十多支,定装子弹五千多发,燧发枪五万发子弹和配套所需的黑火药。

    登基以来,少府敛财收入都投入到了这个秘密的兵工厂。他们的待遇,高的与县令相等过着富足的生活,低的也有县令的五分之一俸禄可养十人过上温饱。

    兵工厂最缺的是有高瞻远瞩的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李勖从小一起培养的人才,经历十几年共同创下的这点家底。

    前世李勖就是一名机械专业的讲师,从小酷爱手工机械,尤其是蒸汽机,东拆西拼,组装了不少蒸汽机。

    穿越以后就是梦想了,什么都没有,想加工需要的零部件千难万难。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人才,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财力,李勖不能事事躬亲都要自己动手。

    目前西凉还有30500兵力,这对于五十多万人口的西凉是很重的负担。这是什么概念,就拿最富有的北宋来说,巅峰人口9400万人按照这个比例征兵,北宋就有500万兵力。

    但是北宋养80万兵力都已经耗尽了大部分国库,甚至很多铠甲都是年久失修,要不然也不会遇到金兵就溃败。

    西凉三万军队并非都是脱产士兵,脱产的有神机营一千,羽林军八百,三千北府军、六千精锐总计是10800人是脱产。

    老弱新都是西凉派发给百姓的兵役制,一年一个男丁要服役多少天都有规定的。他们没有俸禄工钱可拿,五胡乱华建立的各国都是如此。

    五胡乱华有时候几个国家政权共存,把汉人当做消灭消耗敌人的工具,西凉也是被北凉逼得摊派繁重兵役百姓。

    打仗次数频繁持久,家里主要劳力打去打仗了。耕种自然就撂荒了,根本做不到精耕细作,粮食就更少了。

    李勖就是想通过精简兵力积蓄力量,一举拿下整个张掖郡,治理张掖郡。

    此时两方都处于对峙状态,北凉也修建了不少工事。要强攻西凉精锐不然损失巨大,甚至神机营和北府军也有不少伤亡。

    最重要的是西凉粮食没有足够储备,神机营弹药不足,补给也跟不上消耗。按照二战伤亡统计,五百发弹药击伤一人,三千发子弹击毙一人。万一打成消耗战,西凉必败。

    内部也是不稳定因素,地盘扩大了,就更加难以防范了。张掖郡豪门望族和西凉豪门望族,随时都会在北凉反攻之时里应外合。

    国力军力都不允许马上进攻张掖郡,打下江上容易,守江山则更难。

    “勖儿,早去早回,国都有祖母看着你就放心。”

    尹太后虽然这么说,还是派去两百羽林军和一百神机营暗中尾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