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八章 开发居延泽盐池充实国库

第八章 开发居延泽盐池充实国库

    自古以来盐都是国家管控的重要税收来源。西凉国为了得到豪门望族的支持,让出了很多利益,养肥了五姓豪门望族。

    居延泽又称北海,地处西凉北疆西海郡,北海汉长城石营堡,位于今天金塔县西北端的北海子北侧的小山上。

    堡子长宽二三十米,由夯土夹芦苇筑成。堡子为汉长城小城,当地叫石营堡。小城修筑于湖边视野开阔小山顶上,不仅便于士兵瞭望防守,便于监视保护附近的盐场。

    一个国家失去盐的管控权,不是弱小就是即将灭亡。

    李勖之前一直没开发居延泽盐池,就是担心柔然盯上居延泽。庆幸的是柔然部落没有盯上这块宝藏之地,李勖之前用敦煌的好地置换居延泽。除了筹钱,还有就是开发居延泽,开发盐池。

    于是把三千老弱戍边兵撤回酒泉,另外派去三百北府军和神机营两百人,其中一百是装备拉栓式步枪。

    西海郡居延城近期人流涌动络绎不绝,李勖要大量裁军,五百人替代了三千人。西凉国要收回管控盐铁大权,并且大力开发居延泽盐池,增加国库。

    每年西凉国要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花不少钱。每个士兵耗粮60斤/月,7石20斤粮/年,14400钱/年;定量肉类鱼肉,每年3000文。每个士兵耗食盐=一斤/月,12斤/年,合2400钱/年。每个士兵衣物费用=10000钱/年。不说铠甲器械之类的装备费,光是每人每年生活费就要30000钱。

    军需统购会便宜一半费用,但是后勤补给运送给养又要耗费大量成本。不算铠甲兵器,两相抵消之后,每年一个养一个疆戍边士卒就是30000钱。虽然物价高涨,义务兵役士卒(戍边士卒要发俸禄)也不用发放俸禄,仅仅吃穿一年也要九亿多钱。

    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势在必行,裁军恢复农耕也是当务之急。作为士卒他们确实属于老弱,但是在家劳作他们也是主力务农一把好手。

    李勖没有收回盐铁国有前就开始打造产盐蒸发罐。卤水采集浓缩卤水,真空方式制盐,制盐过程中要同时使用4个蒸发罐。

    工艺粗糙,好歹也作出了有模有样的蒸发罐。虽然没有网上说的是古代几千倍产量,但是人均产量比古代高出一两百倍还是可行的。

    居延泽之所以不会产出大量的盐,在南北朝还不会晒盐,煮盐需要大量柴火,所以产能十分低下。

    李勖没有采用晒盐法,一旦大家都知道了晒盐法,柔然、北凉和豪门望族就会盯上居延泽。私人晒盐也很难管,毕竟南北朝的居延泽北海足有七百多平方公里,是运城盐池的七倍大。

    之前西凉国和五大豪门望族共有,盐池原有千人分工明细,一天产盐可达数千斤,一年可获数亿钱的收入。

    这盐自古就是跟着粮食价格而定的,中国古代一般盐是粮食的五至二十倍。粮食涨了二十倍,盐也跟着长二十倍左右。

    如今一斤盐两百钱,西凉百姓很多都吃不起盐,个子矮矮的,身子单薄,即使当兵也是弱兵。

    用宋朝和同等的欧洲相比,宋朝是五斤至十斤粮食换一斤盐,欧洲是一斤粮食换三斤盐。之前欧洲人是比我们矮小的,从那时开始欧洲人,经过几百年后,比我们高大威猛。

    就是盐限制了国人骨骼发育身高体重,杠精马上会说,那春秋战国至宋朝我们盐也是这么贵,为什么华夏人又能比欧洲人高大。

    那是因为欧洲生产力低下,亩产量太低。租的地越多,干得越多越辛苦,反而越吃不饱,饭都吃不饱还怎么高。

    李勖盐铁收归国有以后,盐池只用原西凉国的一百多人,其他都打发走了,日产盐上万斤。

    并且在西凉国境内颁布西凉国令,戍边士卒无论卸甲归田还是在守卫边疆的,一人一月可领一斤免费盐票。成人男丁每月可领八两半价盐票,成人女子可领五两半价盐盐票,未成年可领四两半价盐票。

    各郡县均有官盐和商盐,商盐必须到官盐进货,执行盐票制。

    因为北凉和西凉粮食价格差异大,随着西凉的荒地开垦、粪丹施肥技术和多样化复耕技术大力推广后,西凉的粮食很快就会大幅度提升,可以出口。

    但是市场卖2000钱一石,就会被张掖郡商人买走,于是粮食价格跟着高处走。张掖郡3500钱一石西凉也跟着3500钱一石。

    于是发行一石1500钱的粮票发放给城中百姓,每人每月都有定制粮票。拿去买还是2000钱一石,官粮和粮商卖的都是3500钱一石。

    为了方便百姓使用,发行了一斤15钱,十斤150钱两票,拿着官商那里买就可以抵消高出的粮价。

    西凉国五大豪门望族丢了盐最肥的一块肉,早已心生不满,感情西凉王是要一步一步把财权收归国有。李歆最大的功劳是把五大豪门望族军权全部葬送了,剩下几千人的都感激李勖,对西凉王李勖很忠心。羽林军、北府军、神机营就更不用说了,是有家属捆绑的死忠。

    直接造反五大豪门望族是不敢的,何况豪门望族张家大多还是很忠心。另一股势力宋家就是李暠同母异父兄弟,也是忠于李家的。

    枪杆子出政权,西凉国即使几家联手,李勖可以坚守酒泉,等到各地勤王。

    身板硬了,李勖才有底气敢接管居延泽盐池。

    这一招得到了尹太后的大赞。

    “盐铁收回国有,西凉国崛起指日可待了。勖本事如此之大,你祖父要是看到必然欣慰。

    五大豪门分食盐铁暴利,肥己损国,也是西凉国衰败之故。

    依祖母所见,我们西凉国还得尊刘宋为宗主国,尽快派出使臣前去表述西凉西域柔然近期变化。”

    尹太后依然是尊崇南方东晋之后刘宋朝廷为宗主。

    “可行,如今阶段,跟刘宋交好更有利西凉国,这事交给尚书令宋繇处理。

    祖母,近期有不少事要忙,朝中依然需要你主持大局。西凉面对北凉我们不惧,北凉联合柔然,我们生机渺茫,但是他们联手西域诸国必然造反。”

    这是西域诸国历史经常演变的事情,中原王朝式微他们就造反。

    “祖母只能帮你看好西凉这个家,稳住士人百姓还行,其他倒也帮不了什么。”

    尹太后谦虚的说。

    “自古君王最怕的就是君在前线,回头一看家没了。有祖母看着家,勖儿就放心了。”

    因为财政宽松了,李勖让新任大司农李眺划给他一笔钱,用于煤炭以及玉门石油开发和增添兵工厂设备。

    作为西凉王的私库少府,不可与民争利,以免引起朝臣和百姓不满。李勖动用周边资源搞了一批丝绸瓷器,派少府令苏泽于亲自前往监管。

    与大商人折木罕结伴而行,虽然李勖骆驼不多只有八十多头,但是结伴而行的大商人足有两百多头骆驼。两支商队有两百多人,一般三五百马贼遇到他们那也是送死。

    都一年多了都没有音信,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李勖还指望用这笔钱财用于增添兵工厂设备,实在等不及了,以修缮王宫大婚为名动用国库钱财。

    无论是煤矿、石油这些都是李勖少府的私产。跟老牌税收品种的盐铁不一样,没几人知道她们的价值。只是前期需要投入太大,煤矿洞渗水影响出煤也提高成本。支出超过盈利,目前还是亏损状态,低估了运输成本。

    要不是石油的盈利补上煤矿的损失,少府亏得更严重。运输成本又不能动用国中的牲口车辆,要是开这个谋私利头,上行下效,西凉国也就快没救了。

    西凉国玉石矿也是五大豪门望族百年私产,即使西凉王也是分不到一杯羹。

    李勖从他们挖玉石矿,寻找新的玉石矿知道了煤矿和石油具体位置。只是路况十分糟糕,为了运输出煤矿和石油,仅仅修路又是一笔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