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凉帝国崛起 » 第三十一章 姑臧工业化雏形

第三十一章 姑臧工业化雏形

    这一次李勖没有让军队携带火炮前去,而是带上加特林。因为火炮容易仿造,定装子弹那是要一整套工序才能完成。

    有了加特林,把原来失去的长城要地关口夺回来,击退了北魏弓弩营和火枪营。

    并且夺下了北魏安定郡黄河以北的地盘,大致就是中卫黄河以北地盘。

    双方伤亡不多,但是北魏这种学习方法令李勖有点不安了。

    “兵部、户部、工部尽快在黄河以北择通畅有利地形。建立中卫县,派兵驻守,作为他日争夺河套平原桥头堡。”

    李勖看着仿制的燧发枪,与西凉兵工厂制造的燧发枪居然达到了八九分相似。

    鲜卑人果然不愧昔日的草原霸主,只要是杀人利器就善于学习优点。阻止肯定不现实的,形成规模化和训练需要大量钱财。李勖可不希望西凉帝国休养生息之时,北魏有了成熟一套火枪生产线。

    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纷纷表示即刻派人前去。

    众臣离开之后,李勖叫来了工部侍郎彭远。

    “皇上,铁路修建进展一切顺利,尤其钢铁厂修建的铁路已经铺路十五里。高压蒸汽机设计完成并且在钢铁厂附近试车很成功,这多亏了您给的路线和机车设计,少走了很多弯路。按此推算,可能提前通车几个月。”

    彭远赶紧说出了铁路和机车情况。

    “很好,修铁路这事我给你记大功一件。另外有一事,你下令机械厂秘密加工大量纺织机械。并且在酒泉小厂培训大量的熟练纺织女工,日后调来姑臧纺织厂当组长培训更多女工。”

    李勖叮嘱。

    “这事简单,微臣即刻去安排下属。”

    说完和李勖告退。

    次日,李勖让总钱庄安排人手到期货开始建仓,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李勖拿到了足够的“棉布合约”之后,开始了进二退一震荡拉升上行。

    李勖再次施展“用你们的钱打败你们”,仅仅一个月,棉布合约交易量暴增。在二十个品种中,交易占据了三分之一交易量,这可不是多见。

    沉寂太久的期货再次活跃起来了,老牌的西凉派、北凉派、吐谷浑,虚心好学的北魏更是官派商贾前来学习。

    一时棉花合约买多的都赚得不亦乐乎,西凉时报更是大肆宣传了大赚特赚的期货新贵。李勖派户部尚书苏泽于,发给期货新贵商界天才的称号。

    疯了…疯了,期货再次疯了。

    吃第一口的肯定是老牌西凉机构大户,天天哭穷的北凉派,也大把大把的钱财购买了棉花合约。吐谷浑商人不干落后也加入了,买多建仓。

    北魏官派商贾更是快马加鞭请求从中大捞一把,得到了拓跋焘同意之后,大手笔建立多头仓位。后起之秀北魏机构大客户,随着棉布节节攀升一时风光无限。

    但是北魏商贾从西凉姑臧至晋平成(大同),来回几千里,错失不少低价位。

    空头北打得节节败退,原本这些空头也就打算大涨之后必然大跌的吃个顺嘴回调。要是空仓都被逼出去了,多仓价格再高也赚不了。

    此时,李勖开始制造更多利多消息,于是连续强势拉升了十几个涨停板,直接把空头给打爆了。总有人认为长势已经接近尾声了,纷纷开了空仓。

    此时棉布比历史最高价位,高出将近一倍。李勖棉花合约在高位震荡时逐渐全部平仓。

    李勖利用赚取的铜钱在棉花的主力合约,反向建仓。散布了敦煌、酒泉、西海、高昌和鄯善郡的棉花虫害歉收。

    于是棉花和棉布合约大涨,李勖集财力做空棉布,以一敌百。等机构派人去棉花产地核实之时,李勖已经建仓空头完成。

    棉花慢慢回落,但是棉布还在缓慢上升,因为棉花加工成棉布需要大量人工。

    铁路历经一年十个月,提前了两个月通车了。发行两次的六十亿国债,第一批三十亿国债还有一年到期,利息加上本金共计三十四亿五千万文钱。

    火车通车了,一列列火车物资日夜不停行驶。源源不断的物资从酒泉郡、张掖郡流入国都姑臧。

    粮食、大豆、芝麻、水果、葡萄酒、牛羊等等堆满了国都。姑臧物资充足之后,物价短时间内恢复到了酒泉郡的水平。

    由于有了交通,此时姑臧已经储备了不少的便宜的棉花。姑臧的西凉机械厂,生产大量最新技术改革的纺织机,在西凉棉纺厂进行装机。之前酒泉培训的数百人的骨干女工,从酒泉调来西凉棉纺厂担任生产组组长。

    有了这种大规模效率的棉纺厂作为底气,李勖决定给多头一棍棒击。因为这种超出此时人类认知的低成本,并不是每次都有的。百姓穿衣此时西凉帝国、北魏帝国、吐谷浑国甚至刘宋帝国还是以麻布粗麻为主。

    种植棉花产量大于麻,棉布比麻布柔软舒适,棉布比麻布更加保暖,只是棉布脱籽耗费大量人工十分麻烦。但是棉纺厂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棉布替代麻布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勖要是不在棉布合约里面大赚特赚一笔,不为西凉帝国姑臧工业化积攒第一桶金,那都对不起十万修铁路的人。

    此时李勖已经财大气粗,不想通过高杠杆做太高风险。因为北魏和吐谷浑商贾资黄金铜钱多,高杠杆硬拼会消耗掉资金。

    所以做多之时只赚了七十多亿钱,比几年前赚的五十亿多二十亿钱。

    之前都是小白兔,现在市场除了小白兔还有老虎饿狼。市场的钱没那好赚了,那种几十倍的高杠杆风险,不适合现在西凉帝国帝王李勖。姑臧是西凉重镇敏感地方,马虎不得,没钱更不得。

    利用钱庄将近几十亿钱和赚取的七十亿,进二退一稳扎稳打。等待姑臧棉纺厂大量棉布产出,配合期货砸市场。

    经过两个月筹备,棉纺厂每天都在扩大和提升产量。李勖在期货市场动用大量铜钱砸盘,开盘即是跌停。现货市场姑臧市场以及拱卫八县全部都是棉布,主力合约多头跑都跑不出来,眼睁睁看着连续跌停十二跌停。

    这一重击把北魏、吐谷浑和北凉派大商贾打残了。拓跋皇族、鲜卑贵族掠夺资本,被皇商输掉了百亿,几个王爷卧床不起。北魏机构大商贾也输掉了以一百多亿,吐谷浑机构和北凉派机构大商贾被打爆仓,坊间据说丢失了八十亿钱。

    西凉派机构毕竟有了经验,先赚了五十亿钱。接着想起这盘面怎么这么熟悉,和几年前如出一辙。

    觉得此事不简单含泪斩仓,最后只剩下二十亿盈利,保存实力。

    李勖再次违规利用对手的钱干掉对手,赚取了期货市场500多亿钱。

    从汉朝至南北朝,铸造五铢钱不过千亿枚铜钱。自身财产百亿加上五百多亿,已经超出货币价值一半。但是整个西凉帝国五铢钱货币量仅仅五六十亿五铢铜钱,大多流通依靠纸币五铢钱。

    这几百亿都是黄金白银珠宝贵重物品,充当保证金存入钱庄。西凉帝国征服西域,就是整个华夏至罗马两万里丝绸之路贸易中心。需要大量货币,随着西凉帝国地位影响扩大,货币紧缺。

    有了这一批黄金珠宝,钱庄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行更多的纸币五铢钱,让商品流通更方便。

    西凉帝国要想称为贸易中心就要拿出大量的商品,人口少,土地相对贫瘠,要想在农业超过中原简直痴人说梦。

    唯一的出路就是打造姑臧,成为华夏甚至全世界工业中心。

    因为西北本身人口就少,姑臧文化地位依然是华夏首屈一指,李勖能做的就是经济地位最高,提高训练、武器、补给成为敌军不敢侵犯。

    有了充足钱财,和通往酒泉的铁路,姑臧很快从手工业逐渐转型成为工业。机床机械得到了大量五铢钱扶持,规模迅速扩大十倍,快速带动了各行各业步入工业化。

    以万人纺织厂为龙头,带动其他生产加工行业。除了一些传统的行业转型外,还出现很多新兴的罐头厂、饼干厂、毛巾厂、袜厂、成衣厂、火柴厂、马鞍马蹬厂、煤油灯厂、马灯厂、玻璃厂、印花厂等陆续建厂。

    新兴行业的出现,还未出成品就给姑臧带来勃勃生机。因为全城都忙着为李勖动工建厂,都是李勖的打工人,也只有李勖想得出对于生活很需要的日常用品。

    姑臧工业化不仅影响拱卫八县兴旺发展,对于铁路沿线的郡县更是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