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魏 » 第一章 上菜 登场

第一章 上菜 登场

    “小二,这边再上两壶酒。”

    “好嘞客官,马上来。”

    正是中午时分,两层高的宴宾楼中客人快要坐满了,店中几个跑堂的正在各饭桌之间穿梭忙碌着。

    留着长须,束发整衣的读书人在楼上喝酒论诗,衣着华贵的富商坐在更为隐蔽的包房中谈论近来的商机;各式各样打扮的小贩、过客则在楼下各处觅食闲聊、吹嘘胡侃。

    这时一身差役打扮的丁欢走了进来,与满脸笑意上前相迎的小二打了招呼,随后在一楼大堂内找了个角落的桌子坐了下来,点了一壶酒两盘菜食自顾自的吃喝了起来。

    “欢小爷今天可吃好了。”见停下筷子半倚在椅子上休息的丁欢,店小二凑了过来买了个笑脸。

    “今天这饭菜可是远不如昨天啊。”丁欢撇撇嘴向桌子上的饭菜道。

    “您见谅,这昨日您谋得了城中驿站差役的职务,令兄宴请高大人,你们在楼上吃的,今日在这里难免有些不足耽搁之处,您见谅。”小二见这位刚当差的丁家老二在这挑理,赶紧笑脸解释道。

    “呵,原来这还是见人下菜碟啊。”丁欢听到小二的解释,故意拉高声调阴阳怪气起来。

    “欢小爷这是哪里话,楼里向来这二楼的饭食是要好于一楼的,这您也是知道的;平时让你上去吃饭,您又不愿意,就喜欢在这大堂里吃饭,我们这也不好办啊。”小二不理会丁欢的阴阳怪气,仍是笑脸解释。

    “我就喜欢在这大堂里吃饭,饭嘛,差就差点了。”丁欢放下铜钱,随即起身离开。

    魏朝,一个历史上并未有记载的朝代,也许也是从未曾存在的一个朝代。

    由北方辽东鲜卑人建立,立国已有上百年。这个少数民族以弱势的兵力趁着当时中原大乱奇袭入关,四处出击,最终统一了北方。

    这里是魏朝的北方边防九镇之一的北平镇,肩挑辽东大地与华北平原,堪称是大魏北方第一城。

    丁欢在一次晚上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失足摔入河中,等醒来已经在这里了。

    不同的是来到这个世界的他是一个婴儿,一个等待别人喂养的婴儿。

    丁欢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因病去世了,是母亲与哥哥丁平辛苦将他拉扯长大。

    丁欢一直以为这就是个梦,虽然持续了很久,但是这是在梦境中,总有醒来的一天。

    然而随着自己从一个婴儿慢慢一天天的成长成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梦怕是醒不过来了。

    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五年,丁欢已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没有网络,没有电力,没有汽车没有工厂的世界。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立国后选择与中原儒家士大夫合作,使得鲜卑政权得以快速的在中原扎住了脚。所以起码从表面上看,这个朝代跟之前并没有过多的差别,百姓依旧生活底层,该生存的继续生存下来,该死亡的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死亡的道路。

    母亲与兄长对自己十分的疼爱,小丁欢在母亲与兄长的呵护之下可以健康茁壮成长,不用像当地那些贫苦子弟一般自小便要投身军营,以作边防兵员,而是读了三年书,不幸的是虽有二世记忆,但是对于《中庸》、《大学》这些儒家经典实在是不感兴趣,遂弃学,随后在做城门官的兄长丁平到处运作之下终于进入了北平镇内一处驿站的差役。

    由于是边防重镇,当地居民大多都是军户,在当地想要出人头地,要么是家出了科举的文人仕子、为官一方,要么是一族家家屯军的人口大族。丁欢家就是第二种家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丁欢的兄长便是自小从军随后做上了城门官的位子。

    昨日在宴宾楼正是丁平打点好关系后对各位帮了大忙的人物的感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带着丁欢跟各位大人见一见面,以方便自己弟弟以后更好接受这些“大人物”的关照。

    离开了宴宾楼,丁欢没有急着回到驿站,反而是在城内大街上溜达了起来,之前的自己虽有母亲兄长的呵护疼爱,还可以上私塾,但是母亲一人撑着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供养两个儿子成人也绝非易事。想着当初总是穿着兄长那并不合身的旧衣服在城内四处溜达的自己,如今的自己则是可以一身差人打扮可以在城内大摇大摆的闲逛,在回想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日子,丁欢心中不自觉的有一种“今朝是何年”的感觉。

    北平城作为北方第一大城,城内各处共有十二个驿站来接待各处来北平公务的人员,丁欢所在的驿站就在城北,是个专门接待辽东官员的驿站,昨天才刚入驿站成为差役的丁欢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工作事物,所以丁欢才得以来到城内安然吃饭。

    “兄长为了我昨天请高大人没少花费,他做城门官后的薪俸大多都补贴家里了,手中没攒下什么钱,哎,这次既然我有了差事,好歹不再麻烦家里,也好让兄长可以攒点钱,娶个媳妇,为我们丁家开枝散叶了。”丁欢闲逛时想到了这个及其疼爱自己的兄长,心中盘算道。

    想着走着丁欢不自觉地走到了一个羊肉铺子前,来到这个世界十几年对丁欢最好的一点便是从小便可以时不时来上一顿羊肉。由于北平是燕山南面的大城,自然成为魏朝与以匈奴为主的游牧互市的贸易中心。来自中原的铁锅、盐巴、茶叶与草原上的牛羊、皮草之间的交换年年发生在北平内,每每这个时候丁母便会拿出自己提前攒下的族中分的份例茶叶到互市点的市场上换上几斤羊肉,带回家将肉下锅煮上,等到肉煮熟时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拿刀划出两大块撒上盐巴递给儿子吃,然后将剩下的肉给腌起来放入瓷罐子内,还可以吃上半月有余。

    心中有了这颇多的感慨,丁欢随即提上了二斤上好的羊肉,往家中赶去。

    “呦,小欢,今天不去衙门报道怎么还回来了啊。”到了家胡同口,一位邻居老头问道。

    丁欢提起手上的肉晃了晃示意,脸上灿烂的笑容好像从没有消失过一般。

    走到家门口,发现家中大门并未关上,丁欢没有多想迈步走进家中,将肉放到厨房当中,闪身还未步入上房,丁欢听到了母亲与兄长正在对话。

    “平儿,这次欢儿也算是有个着落了,娘这忙忙碌碌半辈子,也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母亲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心中紧绷的弦好不容易松下来的轻松感,但是又总是让人觉得有些刻意。

    “是啊娘,不过怎么说,欢儿总算是没有被丢入兵营当中啊,近些年来北边不平静啊,要是这个时候欢儿进入兵营当大头兵,免不了要上北疆作战啊。”丁平也对弟弟这次工作安排很满意。

    “不过娘啊。”丁平话锋一转,“这次给欢儿的工作上下打点也是没少花费,不知现在娘手中积蓄可还够啊。”

    说着丁平从身上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母亲说道:“这是我在衙门预知了三个月的薪俸,先给母亲用来周转家中用度。”

    “不用,娘手里的钱足够周转开平时的用度了。”丁母推开儿子的手,“况且你月月都交给娘钱,你自己手中也不宽裕。”

    听到这段话,丁欢心中也是一酸,来到这个世上,一直以来母兄对待自己的好可真是从上到下的将自己包围起来,尽力不让自己收到一丝额外的苦。

    见母亲如此说丁平也不再执意给母亲塞钱,将这三个月的薪俸放在桌子上,继续向母亲问道:“那您给我说句实话,这次高大人肯如此尽力的给我们帮忙,您到底给他们了多少好处啊。”

    “哎,这次不是请了族长到高大人那里说好话嘛。”丁母回答道。

    “族长跟我们家的关系一直一般般,当年更是因为我参军时在兵营中打过他的儿子丁仲,那族长更是没少找咱们家麻烦,这次怎么愿意帮咱们。”丁平继续追问道。

    “哎。”丁母更是深深叹息一声,“得罪了赔罪不久行了嘛。”

    “那族长一直贪财,我家如何给他家赔得起罪啊母亲。”丁平更不解的问道。

    丁母摇摇头说道:“我把家里十五亩的祖产水田抵给族长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