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亲王下西洋 » 第2章汉王2

第2章汉王2

    “天策卫何在?”

    朱高煦高声左右呼喊。

    “汉王!汉王!”

    原本不动如山的将士就像是突然被注入了灵魂一般,瞬间山呼“汉王”二字。

    “风!风……”

    朱高煦身材高大魁梧,左手持马鞭,右手扶剑。人立在哪里,哪里就有一股子英武之气扑面而来,他的高呼不到片刻就有麾下将士响应。

    烽火可以联营,呼喊亦可以联营!

    “风!风!大风!”

    “风!风!大风!”

    太湖营地将士整整1500人,不管他们此刻身在营地何处,但高呼声却在这一刻向天空汇集。呼喊气势犹如干柴中落入一粒火星,势不可挡!

    惊得鸟振翅、鱼潜底,人……

    苏州知府即便心有千言,即便早就想好对策,但哪儿真见过如此金戈铁马的场面?被吓得腿一软,脚一滑,跌倒在泥泞之中。

    “滚!”

    朱高煦眼睛微眯,再喝一声。

    “滚!滚!滚!”

    天策卫将士紧随其后。

    只见本该潇洒的绯袍文官,仿若在泥坑中打了个滚,狼狈爬起后,满身泥泞的甩袍离开。

    朱高煦面色冷峻,凌厉的吐出三个字儿:“万恒志!”

    “卑下在!”万恒志立马单膝跪地,低着、不敢直视汉王的眉宇间也有些骄纵的英气开始酝酿。

    “学会了吗?”

    “卑下……”

    “记住!文官?鸟毛!”

    朱高煦随手将手中的马鞭扔在万恒志面前,转身再回躺椅,仿佛刚刚什么都没发生过……

    太湖边的景色看多了,也就变得乏味。平静的湖面,更是远远比不上大海的波澜壮阔。

    朱高煦像是气顺了,随手拿起瓷碗,内有切好的西瓜块,三两口就消灭殆尽。

    明军的确没有喊“风”的习惯,但穿越而来的朱高煦却觉得,在这大明带兵,就得需要点儿这样的东西增加气势,就像是击鼓,就像是鸣金。

    至少现在看来,仅气势方面他这1500名汉王三卫中精选的近卫水军已经做的很不错。

    “殿下!”万恒志在远处踌躇几步后,又走到朱高煦的躺椅边。

    “说!”

    “殿下,又来了一队人!是黄大人,他带着圣旨。”万恒志的语速很快,就在刚刚,他瞟见自家殿下的眼睛已经眯起,这种时候,他根本不敢触这位的霉头。

    黄大人?

    大人的称呼始自元、明,到了洪武、永乐年间,用例早就数不胜数了。

    如今能让自己灌输骄纵理念的天策卫千户,汉王亲卫队队长万恒志口称一声大人,那么这位的身份也就并不难猜,更何况这位还带着圣旨。

    朱高煦神情在这一刻变得急切,问道:“司礼监的黄俨?你确定他带着圣旨?”

    “是的,殿下,卑下亲眼见了!”

    “请进来,快请进来!算了,看在这棒子给孤带来好消息的份上,孤亲自去迎!”

    一番圣旨宣读过后,朱高煦就像是变了个人一般,一扫之前全部阴霾,豪爽的迈出营帐,大声朝着周围喊道:

    “奏乐!起舞!孤要宴请黄内监!

    埋锅!造饭!让天策卫给孤可劲儿的造,吃不完的辎重就近分给灾民。

    传令万恒志,今天下午就乘船开拔,后日申时之前,要给孤抵达太仓刘家港!”

    -----------------

    京城,夜

    【汉王的天策卫动了,去了太仓!】

    【汉王深夜进京面圣!】

    这两道消息犹如夏夜里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进了京城,更是吹进了一个个有心人的耳中。

    太子朱高炽此时揉着两侧的太阳穴,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眉头紧锁。

    老二到底在谋划什么?

    朱高炽现在真有些看不明白了。

    “太子殿下,宫门下闩了!”

    “叩开!”

    鎏金的腰牌被从马车锦帘后递出。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规矩的破坏者。

    说白点,所有规矩的制定,针对的,就是特定人群,而有些人,从头到尾便不在其中。

    “嘶~”

    就在宫门被叩开的一刹那,一声骏马长嘶让朱高炽忍不住掀开了马车锦帘。

    昏暗夜色之下,一个骑马挺立将军身影让朱高炽的眉头更加紧锁。

    策马莽夫?果然在这儿遇上了!

    高冷胖子?怎么在这儿遇上了?

    朱高煦的心头升起疑惑,朱棣下旨召见,他便从苏州一路疾驰而来,却好巧不巧在皇宫门前遇到了同样叩宫门的太子。

    打从穿越而来,这是朱高煦第一次与自己大哥,也就是大明的太子殿下碰面。一年前,太子之位的争夺让亲兄弟的二人间变的势如水火。

    根据前身记忆,从小,朱高煦就与这位大哥不对付。

    贴切点说,这位大哥就像是曾经别人家的小孩,除了身体不好,倒还真没什么缺点,就说他曾经燕王世子的身份,都是爷爷朱元璋钦定的。

    而搁现在的朱高煦,他并不是没想尝试修复二人之间的关系,藩王无诏进京很麻烦,但每每从苏州送信于他,这位太子回复只有:“本宫知道了!”五个字儿。

    蹬鼻子上脸了?

    本来熟知永乐、宣德轶事的朱高煦就有一个心结,朱瞻基就是这位的儿子!他在历史上就是被这位宣德烤死的。

    索性,不修复了!

    大明的家还是老爹朱棣在当,等本王出海,你们父子和那阴戳戳的老三朱高燧玩去吧!

    朱高煦心头闪过和太子这小一年的心路,一拉缰绳,率先策马入皇城。

    皇城很大,分外朝、内廷,从进了宫门之后,有着一段可以乘车、骑马的距离,这是汉王、太子、与重臣的一点儿特权。

    也有限制,因为牵马之人均是宫内宦官,即便朱高煦先入宫门,也是被吱吱呀呀的马车追上。

    “老二!”

    沉默率先由朱高炽打破。

    “太子殿下,请喊咱为汉王!”朱高煦故作腔调。

    他可是真烦这位,关系不修复不说,小一年的谋划也被他破坏了不少。

    本来他都说服老爹朱棣了,允许伸手介入重开的大明市舶司,新建的广州怀远驿、泉州来远驿、宁波安远驿官吏任命。

    事到临头,太子的东宫却成了怎么也绕不过去的坎儿,如今市舶司、三驿人员任命也是悬而未决,弄得他无比上火。

    市舶司不用多说,是为之后宝船舰队航海成功后开启大明航海时代做的准备。

    三驿更是关键,在朱高煦的设想中,这可是与海外诸国交流的平台。

    但……

    死胖子!

    朱高煦又是腹诽一声。

    “哎!”

    朱高炽在马车内一声长叹之后,又撩起了锦帘:“汉王!深夜进宫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