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侠之不敢为 » 关于一部分朝廷架构及与江湖人士的关系(随时更新)

关于一部分朝廷架构及与江湖人士的关系(随时更新)

    朝廷上维护地方治安的却俱是各地守安司,但也只在大城里才有。守安司首官称司正,从六品,直接向知府负责。另还多挂着个礼部采风使的职缺,专一报一地风俗变迁,以察治政善恶。另外,本文后面还会提到另一个太常采风使,亦会于本篇中有所交代。

    另还有天听、观风二职,前者专一是替陛下采访百姓民生,以防大臣粉饰太平,后者专一是观一郡民风善政,踪迹无定,十五月至二载一返京;二者俱从属于内廷侍御,尤其后者,在二观风奏报通议时,遇有不实,当场纠劾!平素里于皇帝只需捡紧要处奏报,主要的便是观风的通议以及平时朝会时,遇有不实,当场纠劾!

    除了以上设定,另每处守安司均设一专职采风的副官,实则是直达侍御三司,由内外百官共参,为防通气作假,俱都是三年一任。

    另恶人磨于各处也均为守安司节制,只是保留着相当的独立性。

    守安司只在大城里才有,小一点的乡镇则由司隶管控治安,但一般的却也是两三个乡镇配一个司隶,故而也只在人命案件时才亲身出马,因此手底下常配的一般也就三五小校,其余的诸如偷盗摸抢什么的,一般都由各地县衙的班房处理,鲜少能用到司隶的时候。只是司隶平日里还须得洞察民怨民愿,如若不然便是司隶的失职,另还兼各地捕盗,尤其是跨了界的。

    每逢山川汇流处或民风彪悍处多设一司隶校尉,虽也名为司隶,但职权已然不同,以上的仅为副职,且多交由各地司隶处理。自个儿实际上是个专防山间道匪、江洋大盗的小规模军队。且各地府衙碰到难以对付的高手亦或是配有兵甲的流寇亦多是就近的找司隶校尉借人。

    以上两种统属于司隶大将军,从四品。

    这光禄司仅设在京城,却多是临时外派的官员接取那对应职权的临职,最长的也不过三年有效,就比如那光禄司隶尉,职同司隶大将军,却最多不过能调动三支司隶校尉,总人数不得超过150人,且只得两年有效。另还有每年荣养的可从光禄司接取一食禄的闲职,但一年也不过廿五个名额,且都还品秩不高。

    至于太常寺,主管山川祭祀以及风气教化。太常采风使虽亦为采风使,但主掌纠察不法、官吏风评,虽也是达侍御三司,但主要由内班六官共参。授予武人时多为笼络的手段,也有少数几个领了实职。

    内班六官:左右丞相,殿值官,中书侍郎,左侍郎,太常勋

    飞马:分布于各处关隘及冲塞要道,属于半军队性质,但平时训练较之军队可谓极少,更多的是略通于轻弓疾射。且每处少不过只得二三人,多也不过十八九人。更多的是传那军情急报,鲜少有亲身搏杀的时候。至于上阵的更是一次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