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擎天者 » 45.崂山一日游

45.崂山一日游

    下午十四班里的讨论,很正常,王含章暗地里观察了每一个人,但没有什么发现。

    王进回来之后就找了王含章,还没等王进说话,王含章就制止了他。

    王含章抢先说道:“什么都不用说,王进,我相信你,就如同你相信我一样,所以什么都不用说。”

    王进还是说道:“这对你不公平啊。”

    王含章道:“世上本没有生来公平,也没有完全的公平,有人生来大富大贵,有人生来食不果腹,公平只是相对的,这个道理我很久就知道了,别说了,我都懂。”

    王进欲言又止,正好午饭时间到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晚饭后,队里宣布,由于开学的日子是后天,新学期还没有正式开始,所以计划明天组织崂山一日游。

    大家都非常开心,崂山不但是在岛城,在全国也算是一座著名的风景区。著名不是因为山的风景,而是因为崂山名号是天下第二道观。为啥是天下第二,王含章没研究过,是因为谦虚还是因为龙虎山,不得而知。

    第二天一大早,哨音就响了。考虑到从学校到崂山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学员们很早就起床了。

    吃了早饭,王队长集合队伍,要求此次旅游要以班为单位,整班上,整班下,互相照顾,安全第一。

    说完,发放中午吃的食物,面包和火腿肠。王队长要求,食物放进挎包里,所谓挎包,乃当年著名的绿色“军挎”是也。一边挎包,一边军用水壶,要求是左肩右斜,右肩左斜,说白了水壶和挎包交叉于前胸。

    王含章不知道这是否是我军的传统之一,只是感觉再配上军用解放黄胶鞋,太土了。

    说起解放鞋,也是大家的槽点之一,优点缺点并重,优点是结实,没听说哪个学员把解放鞋穿破了。缺点是臭脚加烧脚,军训后期十四班要求晚上熄灯前,要把解放鞋放置走廊,没办法,太臭了,无论你是不是汗脚,解放鞋的底部胶皮和脚混合的味道,简直可以媲美生化毒气了。

    一路上,大巴车内欢歌笑语。此时已是盛夏,大巴上一路沿海行驶,特别是靠近崂山,近看海浪翻涌,雪白的浪花一层层的溅起;远看一望无际,海天一色,且交于一线。王含章心胸不由得一畅,近日郁闷地心情得到了缓解。

    下得车来,队干部又强调了纪律和安全,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和地点,各班便开始爬山。

    崂山有很多条线路,这次他们选择的是北九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王含章更喜欢山水彼此依存。崂山面朝大海,北九水山间又有无数潭水,是王含章喜欢的山水。

    一路上游人不少,大家对这支穿军装的游览队伍,投以好奇的目光。

    上山途中,怪石嶙峋,潭水甜美,王含章一边和刘建华、常志国、王进几个聊着天,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倒是没有感觉疲惫。

    刘建华家在泰山脚下,爬惯了“野山”,对这种游览式爬山感到无趣,几次想引着大家偏出主路,都被王含章制止了。

    他所谓的“爬野山”指的是不按修好的路爬山,而是走没人走过的路。王含章觉得毕竟不是专业的爬山者,还是应该以安全第一。

    爬到顶峰,环顾四周,一览众山小,又和几个班的战友会了合,大家看着山下的风景,不由得高声叫喊起来。一时间,峰顶狼哭鬼号一般,队长和教导员也上来了,坐在石头上喘着气,笑着看着学员们疯闹,并不制止。

    王含章灵感来了,对建华说道:“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篇小文,读给你听听啊。”

    也不管刘建华同学爱听不爱听,慢慢地吟了起来。

    “北九水者,崂山北向也,因有九水故得名。沿盘山路上行,山石嶙峋,形状各异,其巨大者不知何来也。水者,皆以潭名,有间、得意、自取……虽少,然水意清幽,清澈见底,中有绿草荡漾期间,偶见有鱼,意闲适,慢游自乐。至行半,已汗淋漓;坚持至顶,清风徐来,薄雾环绕,人生乐事不过如此也……。”

    “切,卖弄风骚。”刘建华丝毫不给面子。

    王含章不由大笑起来,什么烦恼,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峰顶吃了午饭,挎包里基本都空荡荡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的路很多分支,各个班走着走着就散了。

    由于昨天晚上刚下了一场大雨,很多地方都需要涉水而过,许多人的解放鞋都湿了。踩在岩石上很滑,脚上也很不舒服。大家走起来都小心翼翼的,刘建华也不抱怨无趣了。

    已经快走到半山腰了,前面聚集了很多人。十四班学员们走过去才发现,在这条下山路线上,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路两边是两个已经蓄满了水的水潭。水潭一个地势高,一个地势低。

    山上还在不停地向下流水下来,水先流到地势高的水潭。

    目前,地势高水潭的水已经溢出来,漫过这条下山之路,流向地势低的水潭。

    这条下山之路只有几块大的岩石露出水面,剩下的岩石基本都在水下了。

    胆子大的游客,踉踉跄跄地走了过去,一些女生、孩子和岁数大的不敢过,留在了原地。有的孩子已经哭了起来。

    看到这些军人,一些人喊了起来:“解放军同志,帮我们过河吧。”

    “是啊,是啊,帮个忙吧,解放军。”

    怎么办,十四班的一起看向王含章。

    王含章想了一下,喊道:“大家不要急,先排个队,老人在前,孩子在中间,女同志在后,我们一个一个来。”

    王含章把十四班的叫到了一起,说道:“这个事我们得管,志国,你先去组织游客排队,按照我刚才说得顺序,老人在前,孩子中间,女同志在后。”

    常志国点了点头,去了。

    王含章接着说道:“我看了一下,路窄,还滑,没法并肩走,这样大家看行不行,我们把上衣脱了当作绳索,采用两个人一前一后拉一个游客的方法走,怎么样?”

    沈忠民有些担心,说道:“这路不好走,一旦掉进了水潭,怎么办?”

    王含章说道:“嗯,忠民提的这条非常好,你们谁水性好?”

    沈忠民、孔大智、王进举了手。

    “那这样,忠民先过去,在那一边,大智在这边,如果有人落水,立刻入水救人,其他人快速拉游客通过。”

    众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