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局继承遗产,这个导演不差钱 » 第19章牛马讨厌工作

第19章牛马讨厌工作

    这词条一经放出,便盖住上个恶评的消息。

    也不知道买了多少热搜词条,在魔都电影节开幕前半个月,它不断地反复刷屏。

    先是某个影评人说这片子很好看,接着是某个专业教授,再之后是某某影帝、某某影后……那两三个月,逐梦演艺圈,隔三差五就得上一次热搜。

    有那夸张的影评人把它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就差把“内娱救世主”这个大字像个印章般戳在上面。

    似乎是嫌弃这还是不够,为了增加热度,有人开始拉踩,将观南那部据说拍了但至今聊无音信的电影拖出来鞭尸,还美其名曰——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哪怕观南是本届第一,依旧打不过第二名的毕迩。可见当前的国内教育只会教出某些追逐热点的垃圾。

    贬低国内教学方法,抬高国外的快乐教学,成了某些歪屁股自媒体人,必须大说特说的话题。

    他们借此鼓吹国外方法多么靠谱,痛斥国内教育毁灭人性。

    是啊,它当然毁灭人性,它教育不出资本想要的无知牛马,只能教育出一群熟读社会主义理论,将资本人类异化看得一清二楚的正常人。

    这么多么可悲,多么惨痛的一件事情!

    估计那位红色巨人轰然倒塌时,理想主义者的心理崩溃也比不过某些资本此刻发出的悲鸣。

    毕竟他们只是失去理想,而他可是失去能随意压榨的奴隶!

    时间便在各类不知名东西的疯狂洗脑中倏忽而过。

    戛纳,电影节组委会。

    组委会成员们正在进行影片审核,他们会在陆续几天内确定那些影片能进入主竞赛单元,那些影片也只能在外围陪跑。

    作为国际知名的欧洲三大,全世界的导演都纷纷投来得意影片。

    组委员成员们会根据自身偏好进行观看。

    华国作为在80时代便陆续参展的国家,一向得到组委会的关注。不过今年的主席珀金.瓦伦对华国是众人皆知的不看好。

    “这个国家的电影太喜欢反应乡土情节,20年前他们拍这样的片子,30年前他们拍这样的片子,现在还拍这样的片子,”这位银发老人不满地敲桌子,“他们的国家在这三十年来难道没有进步吗?”

    “我去燕京看得到高楼大厦,我去魔都看得到灯光辉煌,这些在他们提交影片通通看不到,30年前是遍地黄沙,现在也是遍地黄沙,这该死的沙子还要再看多少年?!”

    瓦伦骂骂咧咧,却还是抽出从华国递交的四部影片。

    第一部,反应乡村的粗俗陋习。

    第二部,反应深山中不为人道的罪恶。

    第三部,反应……

    瓦伦看不下去,将老花镜往桌子上一摔。

    “哪怕他们让电影中穿帮镜头没那么明显,我能都相信!”他吐槽,“背景中那硕大的快递站,那时不时出现地衣着干净的村民,究竟那点符合他们想反应的题材啊!”

    扫眼第四部《狩猎》,瓦伦是一眼也不想看,可这是他的工作。

    哦,这该死的工作!

    为什么戛纳不能跟法兰西一样,随便罢工呢。

    到时候,他会是第一位举起反抗旗帜的人。

    幻想了下那旗帜遍地的快乐景象,万伦重新戴上老花镜,紧蹙眉头,点开第四部——《狩猎》

    没有任何logo,没有任何制作公司的名字,一开始便是满当当的黑屏,附赠几行介绍性文字——

    【出品人:观南。】

    【制片人:李如一】

    【导演:李如一】

    【……】

    之后是漫长的演职人员名单,长到瓦伦快要失去耐性,他真怀疑这位导演把剧组每位成员都写了上去。

    就在他忍无可忍时,一道说话声出现,此刻屏幕上依旧滚动着命定。

    “哦,先声多人,这倒是很奇妙的手法。”瓦伦被这手法吸引到注意力。

    这种声画分离的做法很老派,近些年倒是少有导演使用,大家都在走模板化,不太有导演愿意在这上面花费心思。

    接下来剧情进入第一段,鲁卡跟朋友们为了8800元,比赛谁能最先跳进河水中,鲁卡并不打算参加,但是当朋友们抽筋之后,他又是第一个跳入河水中。

    “典型的救猫咪,处理得还算不错。”瓦伦评价。

    “救猫咪”是经常出现在编剧书籍中的一类说法。

    当编剧想塑造出主人公的讨喜,让观众对其产生好感时,就可以让它去救下一只“猫咪”,以此展现出主人公的善良。

    比如DC的《超人》系列,永远要让宛如大卫雕塑的超人,从树上救下一直猫咪,尽管上一秒这位超人还可能扛着一位飞机稳稳落地。

    当然,这“猫咪”不一定要是真猫,他可以是主角经历的任何事,只要能帮助管着意识到主角的性格,对其产生好感就成。

    剧情继续发展,好兄弟们一路玩到黑夜才回家。

    这里忽然镜头风格一转,冷峻的片名缓缓出现,昏暗的夜色、清冷的湖水,还有令人窒息的背景声,无由来得瓦伦生出一种不详的预感。

    鲁卡第二天回去上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躲在游乐设备中,迎接这位备受欢迎的幼儿园老师。

    特别是这里由个男孩的视角展开,还用前景灌木丛的遮挡赋予观众一定的偷窥感。

    甚至为了进一步加强逼真,导演还使用了探入探出的运动轨迹。

    比起陈述性的剧情,瓦伦更关心这处的摄影技法。

    “使用手持摄影,这个倒是有点怪异,确实能在视觉上形成极大的冲击感,但是有没有必要?”

    手持摄影能带来逼真的主观视角,主动或被动的让观众们进入主角立场,对情绪感染有着十分强大的力量。

    放在某些影片中,这是很讨巧的一招;可一旦用不好,剧情不配出彩,便会引发更大程度的反感。

    很剑走偏锋的一招。

    在尚不清楚后续剧情的时候,瓦伦只能这么评价。

    当然,在他看完整部片子后,他更加崩溃,宁愿观南不曾使用如此迫真的主观视角,太考验观众的心脏了!

    这都是后话,目前他还在继续观赏影片。

    鲁卡装成毫无察觉地走近幼儿园,埋伏的孩子们纷纷涌出,鲁卡跟他们嬉笑打闹一阵,之后还替小孩子们进行清理。

    第二天,鲁卡带着宠物狗去超市购物,中途看到了好友西奥的女儿,克拉。她孤零零地站在超市外面,鲁卡被克拉回家。

    这里有个很小的细节,鲁卡问克拉。

    “你还不想踩到路上的砖缝吗?”

    克拉摇头。

    观影多年的本能告诉瓦伦,这里一定是导演埋下的伏笔,会在后续剧情中展开。

    然而,此时此刻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此时此刻还分外温馨的事情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反转!